电泳法可将脂蛋白分为几类,但应除外()。 乳糜微粒。 前β-脂蛋白。 β-脂蛋白。 α-脂蛋白。 三酰甘油。
应当优先访问的家庭是() 健康普查怀疑是乳腺癌,而未进一步去医院检查者。 未参加健康普查者。 中断健康培训学习者。 恢复期而中断康复训练者。 有糖尿病家族史者。
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的特点包括()。 由于缺乏维生素B[XB12.gif]或叶酸造成。 红细胞中央淡染区扩大。 血象改变以血红蛋白减少为主。 有神经系统症状。 属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关于颏神经的定位和穿刺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穿刺点在颧弓中点下方的凹陷处,穿刺针垂直皮肤刺入4~4.5cm,到达翼突外侧板,将针退至皮下,穿刺针指向原穿刺方向的后方稍上刺入5cm左右,即可得到向下颌和牙龈部的放散痛,提示穿刺成功。 穿刺点位于外耳孔前3cm,颧弓下缘中点,穿刺针对准同侧瞳孔方向进针1~1.5cm,针尖进入翼腭窝时,上唇、牙龈和颊部出现放散痛,回吸无血和脑脊液回流,证明穿刺到位。 穿刺点位于下颌骨喙突与颧弓下缘交点,由穿刺点向前方眼窝尖部刺入约4~5cm深度,针尖可触及颌骨后面(针尖过于向前)或触及蝶骨的翼突外侧板的根部(针尖过于向后方),调整针尖方向,直至出现上颌神经支配区域的放散痛,同时回吸无血和脑脊液。 手指尖摸到第二尖牙,向下滑动即可触到颏孔,穿刺点位于颏孔外侧和头侧各0.5cm处,穿刺针内下方进针,刺到颏神经时可出现下唇部异感,再向内进针0.5cm即可完成穿刺。 在眶下缘正下方1cm,鼻正中线外侧3cm处为穿刺点,于眶下孔下缘进针,穿刺针指向外、上、后方,进针1~1.5cm即可进入眶下孔,刺中眶下神经时,可出现由鼻翼向上唇的放散痛。
病理性血糖增高不见于()。 糖尿病。 嗜铬细胞瘤。 肢端肥大症。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脑出血。
标准CPI探针黑色区域宽度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