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吉林大学文学院811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尚义街六号
【答案】《尚义街六号》是于坚所写的一首关于青年时代生活与友谊的诗歌,全诗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尚义街六号》语言浅近,内容生活化,并呈现了许多极富幽默感的细节,人们从中既可以感受到文学的魅力,也能察觉日常生活诗意的一面。这首诗没有人们习见的象征和隐喻,凭着洋溢其间的出众自如的语感,使得这首内容“普通”的诗歌具有了深刻的诗性光芒; 加上字里行间屡屡可见的机智与幽默,恰好印证了于坚1984年的短诗《我的歌》中的一句:“像上帝一样思考,像市民一样生活。”这首诗也证明了:真正的口语诗写作,不是泛泛而谈,不是蜻蜓点水,不是“口水”,而是从生活的土壤里沉淀、淘洗出金子的写作。
2. “女性诗歌”
【答案】“女性诗歌”是女诗人基于女性意识观照下创作的诗歌作品。当代女性诗歌产生于70年代末,繁荣于80年代中后期。主要诗人有林子、汤亚平、伊蕾等,其中舒婷和翟永明最具代表性。女性诗歌的主要特点是: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醇:对女性生命体验的密切关照:黑夜及与黑色相关的意象的大量运用:自白的叙述方式。
3. 伤痕文学
【答案】伤痕文学是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文坛占据主导地位的‘种文学现象。它得名于卢新华以“文革”中知青生活为题材的短篇小说《伤痕》。伤痕文学的主要内容,可大致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写知识分子、国家官员受到的迫害与他们的抗争;
二是写“知青”的命运,即以高昂的热情和献身的决心投入这场革命,却成为献身目标的“牺牲品”。伤痕文学的代表作品有《班主任》《献身》(陆文夫)、《从森林来的孩子》(张洁)、《醒来吧,弟弟》(刘心武)、《大墙下的红玉兰》(从维熙)、《天云山传奇》(鲁彦周)、《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周克芹)等。
4. 新编历史剧
【答案】新编历史剧是戏剧的一种类型,又称新编历史题材剧目。它是指建国后剧作家编写的反映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戏曲剧目。题材范围包括上古时期直到五四运动以前的历史,还包括采用民间传说、历史演义、说唱故事和神话寓言等编写的历史故事剧。新编历史剧其特点是剧作者必须具有科学的历史观,对占有的大量历史资料和丰富的素材,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分析、鉴别、把握历史发展。《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一文发表于1965年11月的上海《文汇报》,作者姚文元,文章发表后,得到了毛泽东的支持,成为“文化大革命”
的导火线。
5. 《晚霞消失的时候》
【答案】《晚霞消失的时候》是礼平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发表于《十月》杂志1981年第1期。这部小说描写了南珊和李淮平两个青年在“文化大革命”前后的经历、思考和追求,反映了不同阶层人们的社会观、历史观和人生观。小说中以李淮平和南珊从红卫兵年代到改革开放后的一段扭曲的精神恋爱为叙述主线,虽然他们仅见过四面,却代表了作者的人生历程。整部作品以其浓重的思辨色彩与对人生价值的探索性,在当时引起广泛而激烈的讨论。
6. 先锋文学
【答案】先锋文学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它是对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出现的各种思潮、流派的总称,又称现代主义文学或现代派文学。20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已经有不少作家运用现代主义手法创作,先锋文学在新时期成为一种文学潮流。其思想内容是表现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等方面的基本关系,着重表现这些基本关系在社会现实矛盾中的变动与异化。先锋文学主张非理性,在创作中重主观表现,重艺术想象和重形式创新。
7. 《白毛女》
【答案】《白毛女》由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集体创作,贺敬之、丁毅执笔,是中国第一部民族歌剧,也是由中国共产党指导创作完成的宣扬红色文化的第一部歌剧。它是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的开山之作、代表之作,是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石,开创了中国新歌剧的里程碑,在中国民族歌剧发展史上具划时代的意义。
8. “大墙文学”
【答案】“大墙文学”是指以特定历史条件造成的冤狱生活为描写对象的文学题材。70年代末、80年代初,丛维熙、张贤亮相继创作了《远去的白帆》《白云飘落天幕》《雪落黄河静无声》《土牢情话》《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灵与肉》(后三部为张贤亮作品),“大墙文学”的概念由此而提出,并成为一七八十年代影响较大的一种文学派别。
9. 《青春之歌》
【答案】《青春之歌》是作家杨沫创作的我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学生运动、反映知识分子成长道路的优秀长篇小说。全书以主人公林道静的遭遇为线索,以“九·一八”事变到“一二·九”运动这一动荡时代为背景,以党领导的学生爱国运动为主线,描写了在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日益尖锐的年代,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以及他们的觉醒和分化,深刻揭示了那个时代革命知识分子成长的历史道路,从而表现了极其深刻的思想主题:一切追求光明和进步的知识分子,只有把个人前途和国家民族的命运,同人民的革命事业结合在一起,勇敢地投入到时代的革命斗争的洪流中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才有真正的前途和出路,也才有真正值得歌颂的美丽的青春。
10.新生代诗
【答案】新生代诗是指继“朦胧诗”后新出现的诗歌潮流,又称“后新诗潮”。1986年中国现代诗发展为其崛起的标志。新生代诗歌呈三种流派:“书面语写作”、“口语写作”、“书面语加口语的复合型写作”。“书面语写作”的诗人,即追求语言的典雅气质、注重修辞效果,强调词语的想象力,突出的诗人有西川、藏棣、西渡、代薇等; “口语写作”的诗人,强调日常生活语言和民间语言作为自身的诗歌语言资源,反对、摒弃修辞手法,其代表诗人有伊沙、沈浩波、伊丽川等; “复合型写作”则是前两种流派互渗的产物,其代表人物有徐江、樵达摩、侯马、金海曙等。
二、简答题
11.简述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分析魔幻现实主义对中国当代作家的影响)。
【答案】魔幻现实主义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关系,集中体现在它与新时期以来的中国文学的关系上。从新时期以来的文学潮流、小说样态和作家群体来看,中国当代文学中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最为明显的是寻根文学、西藏作家群与新笔记小说三者的创作。
(1)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对寻根文学的影响
①对寻根文学的全方位影响
魔幻现实主义对中国当代文学,尤其是“寻根文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a. 不仅使中国作家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关注自身的文化传统,并开始注重中国人自己的思维向度、文化品位和精神意向;
b. 为中国作家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经验与写作技巧。
在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下,中国文学开始山“写什么”转向“怎么写”。
②寻根文学的实践
寻根文学思潮的兴起与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刺激有关。魔幻现实主义还对寻根作家的小说创作产生直接的影响,一些寻根文学的代表性作品如《爸爸爸》《异乡异闻》《商州世事》等也都带有魔幻现实主义的印记。“寻根热”消退后,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在寻根作家的作品中仍不时可以见到,如韩少功的《马桥词典》,贾平凹的《怀念狼》等小说都或多或少带有“魔幻”色彩。
(2)对西藏作家群的影响
魔幻现实主义进入中国后所开出的最艳丽的花朵,就是西藏魔幻小说。西藏新时期以来的小说创作成就尤其是在魔幻小说的创作方面不容忽视。
①西藏作家群的创作概况
《西藏文学》在1985年第6期以“魔幻小说特辑”为名推出了一批魔幻小说,包括:扎西达娃的《西藏,隐秘岁月》、色波的《幻鸣》、刘伟的《没上油彩的画布》、金志国的《水绿色衣袖》、李启达的《巴戈的传说》。这是西藏作家在魔幻小说创作方面的第一次集体性实力展示。这些小说的问世,在文坛引起一阵骚动与喧哗,也震动了文坛,人们开始用“魔幻现实主义”来称呼它,甚至将其视为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在中国的典型代表。
②西藏作家群创作的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