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829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在酒楼上》

【答案】《在酒楼上》是鲁迅写于1924年2月16日的一部短篇小说,载同年《小说月报》15卷5号。小说塑造了辛亥革命时期一个敢作敢为的有志青年吕纬甫,十年后却由于理想的破灭,对前途的绝望而变为一个穷愁潦倒、麻木颓唐的老夫子,整日“敷敷衍衍,模模糊糊”,陷入顾影自怜的泥淖不能自拔。作品通过吕纬甫的悲剧,针贬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动摇性和软弱性,折射出五四新文化运动落潮后的时代氛围。小说重叠使用三个“第一人称”(“我”、吕纬甫和老发奶奶),把不同时空的生活场景连缀起来,以浓厚的抒情笔调描写环境和人物; 结尾则采用象征,因而情韵丰富。

2. 巴金爱情三部曲

【答案】《爱情三部曲》包括《雾》《雨》《电》,是巴金描写“革命与爱情”一类题材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是巴金自己最珍爱的作品。《爱情三部曲》较集中地体现了无政府主义思想,包含着他的寄托与理想,小说以革命加恋爱为题材,侧重表现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反抗、追求和苦闷,作品以爱情作为小说的连续性表现主题,表现了青年人一方面渴望自我解放,另一方面又不能摆脱封建旧势力的束缚; 既刻画了他们的挣扎奔突与反抗,又写出了旧世界是如何断送青年的幸福的。

3. 《上海屋檐下》

【答案】《上海屋檐下》是夏衍于1937年创作的三幕悲喜剧,剧情主要围绕林志成、杨彩玉、匡复三人之间复杂的感情纠葛展开。三幕戏都发生在同一场所,五户人家同时表演,剧情前后不到一天时问,灵活运用了“三一律”。全剧同时写出性格、命运各不相同的十几个人物,主线突出,结构单纯,又保持了生活本身的复杂性与丰富性,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4. 浅草——沉钟社

【答案】浅草——沉钟社是活跃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一个重要的文学社团。浅草社成立于1922年,主要成员有林如稷、陈炜谟、陈翔鹤、冯至等。其骨干成员又于1929年秋组成沉钟社。成员们以自我为立足点,强调人的尊严、自主性、隐私和自我发展,并且从维护自我的个性出发,积极鼓吹敢爱敢恨的真性情和敢于坚持的意志力,表现出了坚持个性主义思想的彻底性。创作方面则有冯至的诗歌,林如稷、陈炜谟、陈翔鹤的小说,多抒写知识青年苦闷的生活和忧郁的情感,富于感伤色彩。

5. 《山洪》

【答案】《山洪》是吴组细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又名《鸭咀涝》。其主要反映的是新四军在皖南抗战的故事。小说描写了抗日战争中农民民族意识觉醒的曲折历程,塑造出章三官这个质朴善良,坚韧勇敢的农民形象,是抗战文艺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山洪》通篇可以用“茂林话”进行阅读,其中描写的人物、掌故、生活场景和儿歌,都是当地人所熟知的,读来倍感亲切。

6. 《咀华集》

【答案】《咀华集》是现代著名作家李健吾先生的作品。在书中,他表达了对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些作品的看法和观点,在比较和综合中形成其独特的批评风格,是文学批评论文中的佼佼者。李健吾认为,批评是独立的,不以作者的是非为是非,批评者有阐释的自由。维护批评的尊严并不以贬低创作的地位为代价,批评者与创作者是平等的,但更是谦逊的,取对话的态度。李健吾是中国迄今为止最具文学性的批评家,西方的“寻美的批评”和中国的诗文评传统,这两条线的交汇造就了一种以印象和比喻为核心的整体、综合、直接的体味和观照,这就是李健吾的批评,一种自由的批评,一种明智的文化保守主义的批评。

7. 《缀网劳蛛》

【答案】《缀网劳蛛》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许地山创作的同名短篇小说; 二是指其同名短篇小说集。短篇小说《缀网劳蛛》反映了妇女所受的惨重压迫,表现了作者的人道主义思想和佛教思想; 短篇小说集《缀网劳蛛》由商务印书馆在1925年出版,收入《命命鸟》《缀网劳蛛》等十二篇小说。其中《换巢莺凤》记述一个贵族小姐为追求自由恋爱而上当送命的悲剧; 《商人妇》描写一个商人妻子被丈夫卖给印度人而备受凌辱的苦难遭遇; 《枯杨生花》写一个孤苦无依的老渔妇在他乡遇见昔日恋人的故事。作品多写妇女婚姻悲剧,故事情节曲折,充满异域情调和传奇色彩,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倾向。

8. 语丝体

【答案】语丝体是现代文学初期的一种散文文体,因语丝社成员创作的具有共同特征的散文而得名。语丝体主要包括杂感、短评、小品等文学样式,在思想内容上任意而谈,斥旧促新,在艺术上以文艺性短论和随笔为主要形式,泼辣幽默,讽刺强烈,文字中富于俏皮的语言和讽刺的意味,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要催促新事物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极力加以排击。代表作家有鲁迅、周作人、孙伏园、林语堂等。

9.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答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毛泽东1942年5月在延安举行文艺座谈会时发表的讲话。《讲话》明确提出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强调文艺工作者必须到群众中去、为革命事业做出积极贡献。这一文艺方针政策的提出,对我国现代乃至当代的文学创作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文学成为了政治的工具与传声筒,失去了其自主性。《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发表,标志着新文学与工农兵群众相结合的文艺新时期的开始。

10.《且介亭杂文》

【答案】《且介亭杂文》是鲁迅创作的一部杂文集,收录其1934年所作杂文三十七篇,1935年末编集时所作序言一篇、附记一篇。书名中“且介亭”意指作者居于“半租界”地区。作者自谓本书“是我在去年一年中,在宫民的明明暗暗,软软硬硬的围剿‘杂文’的笔和刀下的结集”,“当然不敢说是诗史,其中有着时代的眉目”。可以说,《且介亭杂文》是鲁迅杂文成熟期的力作,代表了中国现代杂文的最高成就。

二、简答题

11.简述赵树理的文学史意义。

【答案】赵树理崛起于40年代,是解放区文学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邪不压正》《传家宝》是他40年代的优秀作品。他自觉为农民写作,以创作农民小说著称,为新文学增添了新的表现内容和艺术风格,密切了新文学与农民的关系,填补了五四以来新文学在某些方面的空白,为中国新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赵树理的文学史意义具体表现为:

(1)从现实主义出发,描写了40年代解放区农民的生活斗争,表现了中国农村的历史性变革

赵树理继承了鲁迅、叶紫等新文学作家描写农民生活,关注农民命运,揭示农民在封建压迫下形成的精神病态的优良传统,又以自己得天独厚的条件,表现了前所未有的40年代共产党新政权领导下解放区农民的生活状态和思想变化。其中有农村基层政权建立初期,农民与混入政权内部的封建地主、恶势力以及蜕化的农民干部的矛盾斗争; 有对农民身上的封建观念、小生产者的落后意识的批判,以及对农民的教育改造; 还有反映农民生活力式、思想感情、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新变化,歌颂解放区新的时代、新的生活、新的思想、新的政权。

(2)赵树理的小说中塑造出儿类独特的农民形象,为新文学人物画廊增添了崭新的翻身农民形象

其中,既包括深受封建势力压迫、封建思想毒害、以旧观念心理处世,最终不同程度有所转变的老一代农民形象(二诸葛、三仙姑); 也包括正义、乐观、敢于同封建势力和传统思想斗争,在新政权支持下,真正掌握了自己命运的新型农民形象(小二黑、小芹、李有才、“小字辈”青年); 还包括农民出身的农村基层干部形象(老杨同志、铁锁)。

(3)赵树理致力于小说艺术的民族化、大众化探索,创造了适宜农民接受又雅俗共赏的新通俗文体

赵树理借鉴改造民族传统的民间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着重在矛盾冲突中,通过人物的行动语言塑造人物; 第三人称叙述,故事情节连贯,有头有尾,川页序发展,可分可合; 语言口语化,幽默风趣,简约有味,富有地方色彩和泥土气息。这种语言是现代白话文与说书人语调和乡下人大白话的巧妙结合,不仅农民感到亲切,知识分子也能咀嚼出别一种味道,显示了赵树理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