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354汉语基础[专业硕士]之现代汉语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目录

2018年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354汉语基础[专业硕士]之现代汉语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一) . 2 2018年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354汉语基础[专业硕士]之现代汉语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二)17 2018年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354汉语基础[专业硕士]之现代汉语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三)32 2018年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354汉语基础[专业硕士]之现代汉语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四)45 2018年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354汉语基础[专业硕士]之现代汉语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五)58

一、填空题

1. 人类大脑的生理构造都一样,所以人类的思维_____具有普遍性,但通过对语言差异的分析又可以看到人类思维_____的特殊性。

【答案】能力; 方式

【解析】人类大脑的生理构造都是一样的,没有民族性,因而大脑的功能一一思维能力一也没有民族性,全人类都一样,人类思维能力的普遍性与语言能力的普遍性是一致的。思维的过程伴随着语言的运用,语言的差异会导致思维方式的差异,思维能力是全人类普遍的,但使用不同语言的民族的思维方式上会有所不同。

2. “她的鞋做得很好”这个结构有歧义,一种理解是_____,另一种理解是_____。

【答案】她的鞋质量很好; 她做鞋的手艺很好。

【解析】只有一个意义的短语称为单义短语,不止一个意义的短语称为多义短语。形成多义结构的主要原因是语言结构表达多种意义的现象。“她的鞋做得很好”是一个结构关系相同而语义关系不同的多义短语,造成歧义的原因是“做”这个词的多义性,既可以指做工,也可以指做鞋的手艺。

3. 现代汉语七大方言包括北方方言、吴方言、_____方言、_____方言、_____方言、客家方言和闽方言。

【答案】湘; 赣; 粤

4. 现代汉语不送气的塞擦音有_____,送气的塞音有____。

【答案】b , d , g , j , zh , z ; p , t , k , q , ch , c

【解析】塞音、塞擦音有送气音和不送气音的分别,发送气音时,肺部(声门以下)呼出的

b.d.g.j.zh. 气流比较强,共有P , t , k.q.ch.c 六个; 发不送气音时,肺部呼出的气流比较弱,共有z 六个。

5. 古代汉字的发展,是在表语素义的象形字、_____字、_____字的基础上发展出只表示音的假借字,之后大量运用______手段造字。

【答案】指事、会意:转注

【解析】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字形也要表音,但是它们的字形是先记录字义,然后通过形义一起去表汉语中的字词或语素音。

6. 现代汉字的五种基本笔画是横、竖、点、折_____。

【答案】撇

【解析】1965年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发布的《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和1988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规定了5种基本笔画,即横、竖、撇、点、折,又称“札字法”。

7. 常见的语流音变有_____、_____、_____和脱落四种。

【答案】同化、异化、弱化

【解析】语流音变是指音位和音位组合的时候,由于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和邻音的影响,可能发生不同的临时性的变化。常见的语流音变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四种。

8. 普通话“远”的国际音标注音是( ),韵头是_____、韵腹是_____、韵尾是_____。

【答案】[yan]; u , a , n ,

9. “糊”字有______个二级部件、______个基础部件、______个合成部件、______个成字部件。

【答案】2; 3; 2; 2

10.双唇、不送气、清、塞音是( )

【答案】b[p]

【解析】发b 音时,双唇闭合,软鳄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不颤动,较弱的气流通冲破双唇的阻碍,迸裂而出,爆发成声。

二、单项选择题

11.“你的到来”是:( )

A. 体词性短语

B. 谓词性短语

C. 副词性短语

D. 主谓短语

【答案】A

【解析】“你的到来”可以作句中的主语和宾语,是体词性短语。

12.“双”字音的构成素音有( )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答案】A

【解析】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是从音色角度划分出来的,可以分为元音和辅音两大类。“双”的音节拼写为“shu āng" ,其中有声母“sh" 、韵母“u" 、韵母“ang ”三个音素。

13.以下关于符号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语言中最小的符号是语素。

B. 符号和它代表的事物一定没有关系。

C. 语言符号在社会中的使用具有强制性。

D. 语言符号的组合是有条件的。

【答案】B

【解析】语言系统中,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A 项正确; 语言符号是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故具有强制性,C 项正确; 语言符号的组合需要遵循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D 项正确。B 项中符号和代表的事物没有必然联系,但不能绝对地说一定没有联系。

14.“取”是( )。

A. 象形字

B. 会意字

C. 指事字

D. 形声字

【答案】B

【解析】会意是用两个或几个部件合成一个字,把这些部件的意义合成新字的意义。《说文解字》:“取,捕取也。从又从耳。”“又”是“右”的本字,作部件用当手讲,“取”是手拿一只耳朵,古代战争中对敌方的战死者割左耳用以记功。本义为割下左耳,以示战功。

15.在从拉丁语演变成法语的过程中,分别表示第一、第二、第三人称代词的后掇-o 、-is-it 中途消失了,后来新出现了前缀ie-, tu-, iI-,作用跟原来的三个后缀一样,从而恢复了失去的平衡。这种新的变化是历时性的( )。

A. 同化音变

B. 异化音变

C. 同化类推

D. 异化类推

【答案】C

【解析】A 项是指一个音位受相邻音位的影响而在某个区别特征或音位整体上趋同的现象; B 项指两个本来相同或相近的音位,如果连着发音有困难,则其中一个发生变化,变得跟临近的音不同或不相同:“类推”是使一些不规则的形式规则化,题干中不规则的“-o 、-is 、-it ”变成规则的“ie-, tu-, i1-" ,可见这种新的变化是历时性的同化类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