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646中外建筑史之中国建筑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生起
【答案】生起是指建筑的柱子由明间向两侧逐渐升高的做法。宋《营造法式》规定当心间两 柱不生起,次问柱升高2寸,往外各柱依此递增2寸,使建筑的整个檐口及屋脊成为两端向上缓和翘起的曲线。明、清时期建筑较少使用生起做法。
2. 面朝后市
【答案】面朝后市是《周礼·考工记》里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朝”指外朝,也就是处理诉讼、颁布法令的重要场所;“市”为商品交换市场。面朝后市则是说,在王城前为“朝”,后为“市”。“朝”是王权的象征,将它置于王城的前面,更加突出了它的尊严性。
3. 前蜀王建墓
【答案】前蜀王建墓是指五代前蜀主王建的墓,称永陵,位于四川省成都市。王建墓有前、中、后3室,三室之间皆用木门相隔,中室中央偏北有石棺床,上置棺椁,棺床四周有浮雕。后室出土有墓主石雕像。
4. 克孜尔石窟
【答案】克孜尔石窟,又称克孜尔千佛洞或赫色儿石窟,是古龟兹境内现存规模最大的石窟群。该石窟位于新疆拜城县克孜尔镇,是龟兹石窟的典型代表。早期以中心柱窟、大像窟和僧房窟为主;中期出现了较多方形窟;晚期规模变小,渐趋衰落。壁画早、中期以佛本生、因缘故事和佛传为主要内容;晚期壁画出现大乘佛教的千佛一类题材,说明大乘佛教对龟兹佛教艺术的影响逐渐加深。
5. 工官
【答案】工官是秦汉时管理官府手工业的官署。从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秦律竹简中可以看到,当时管理官府手工业的官署,县有工官、司空。汉承秦制,在中央及有些郡县设置工官,诸侯王国也有工官。工官产品主要供皇室御用、赏赐及官府军队的需要。考古发现的汉代铁器、漆器外多有工官字样。
6. 空心砖墓
【答案】空心砖墓是中国战国至西汉时期出现的墓葬形制之一,主要以河南郑州、洛阳为中
心,并逐渐辐射到临近地区,到东汉即告绝迹。在横穴式的土洞内用空心砖堆砲墓室,墓道多为竖井式。空心砖墓的墓顶大致经历了由无顶(或木顶)到空心砖砌筑的平顶一一人字顶一一屋脊顶之类的发展演变;小砖墓最初也是无顶(或木顶)结构,到后来才出现了券顶、穹窿顶等不同的墓顶结构形式。西汉前期,墓室呈长方形,形状像木椁。到了西汉中后期,顶部往往砌成券顶,前壁做成门的样子,显得像房屋。墓室内的砖面上印有花纹和图像,河南洛阳西汉后期的个别墓里还绘有彩色的壁画。
7. 牌坊
【答案】牌坊是一种纪念性的建筑,主要由柱、依柱石、梁、枋、楼等几部分组成。它的形式有一间两柱、三间四柱等,也有大者能达到五间、七间的牌坊。柱于之间架有横粱相连。粱的上面承接着镌刻有建坊目的之类文字的枋,枋上建楼,粱与柱相连的拐角处多有雀替,每根石柱前后都有依柱石夹抱。牌坊建在陵墓,祠堂、衙署、园林等处,甚至是街旁、里坊、路口,既可作为种标志,也可用于褒扬功德、辟表节烈等。因此,牌坊分为:标志坊、功德坊和节烈坊。
8. 经幢
【答案】经幢是指在八角形的石柱上刻经文,用以宣扬佛法的纪念性建筑物,由基座、幢身、幢顶三部分组成。始见于唐,到宋辽时颇有发展,以后又少见。
9. 晋祠圣母殿
【答案】晋祠圣母殿是是我国现存最早采用围廊式平面的古建筑实例,位于山西太原。其建于北宋天圣年间,殿内采用“减柱法”,造成十分宽敞的大殿空间,有利于布置大群塑像。此建筑风格上承隋唐,下启元明清,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0.洛阳伽蓝记
【答案】《洛阳珈蓝记》是由北魏杨街之所著,以记洛阳的佛寺为題,着重记述的是当时的政治、人物、风俗、地理、以及传闻的故事等等。这部书记述了北魏洛阳都城的建制、佛寺建筑和历史古迹。
二、绘图题
11.颐和园平面图
【答案】
图
12.应县木塔立面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