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攻击性行为危险因素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普通人群中男、女发生攻击行为的比例为9:1。 严重、持续和难以应对的应激性事件可能成为攻击行为的促发因素。 攻击行为的发生与智力水平和教育年限无关。 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群体攻击行为的发生率明显较高。 早年不良的家庭环境与成年后的攻击行为关系密切。
下列关于攻击性行为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精神障碍患者的攻击性行为绝大多数都是有计划和有预谋的。 大多数精神障碍患者均会出现暴力行为,容易对自身及他人造成危险。 精神障碍患者攻击性行为的发生率和发生严重伤害的比例均高于普通人群。 攻击、暴力行为并不存在家族聚集现象。 在精神障碍患者中攻击性行为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患者男性,62岁。患胆石症拟行胆囊切除和胆总管探查术。检查发现患有冠心病和心绞痛。病人主诉偶有心悸、心跳不规则。血压180/110mmHg,脉搏106次/分,血生化检查提示空腹血糖8.0mmol/L,血清钾3.9mmol/L,胆固醇4.6g/L。病人双亲均在50多岁时死于心脏病。下列哪些因素可加重该病人的心律失常()。 A.全麻诱导。 麻醉维持中的高血压。 气管插管。 低血钾。 以上全部。
自杀相关及危险因素中叙述正确的是() 重大的负性生活事件不直接导致自杀,仅为自杀的诱因。 自杀行为受神经生物学的作用,单一因素往往足以引起自杀。 50%~90%的自杀死亡者可以建立精神疾病的诊断,而自杀未遂者比例要更高。 研究表明,慢性和(或)难治的躯体疾病患者的自杀率与一般人群无显著性差异。 自杀行为的发生是应激与素质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以下有关自杀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在自杀未遂者中男女性别比约为1:3。 自杀方法因国家、年代、民族、年龄、性别等有所不同。 社会阶层低的人自杀率较高而社会阶层高的人自杀率较低。 50%~90%的自杀死亡者可以建立精神障碍的诊断。 在我国的农村自杀率高于城市。
与甲状旁腺素有拮抗作用的激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