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哪项不是颌面部中1/3的表面形态标志()。 鼻根。 鼻唇沟。 颏唇沟。 唇珠。 耳屏。
拨罐法的作用主要是()。 祛湿逐寒。 温经通络。 行气活血。 消肿止痛。 活血化淤。
关于“胶质母细胞瘤”的描述,错误的是() 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 多位于幕上。 平扫密度不均匀。 儿童多见。 瘤周水肿明显,占位征象显著。
下列哪项不是上颌骨的四突之一()。 鼻突。 额突。 颧突。 牙槽突。 腭突。
患儿,女,5个月,因面色苍白3个月入院,无出血倾向,无发热,无咯血及黑便,无尿色明显加深,无皮疹。面色苍白逐渐加重,分别在入院前半个月及入院前3个月于院外诊断重度贫血而输血两次,共100ml,输血后短暂面色红润,很快又苍白。病后曾服用"补血药"治疗,病情无好转。体检:生长发育尚好,无皮疹及黄疸。呼吸急促,双肺无显著异常,心前区闻及柔和2/6SM。肝肋下3cm,脾肋下2.5cm。针对病因学诊断,目前应做什么检查项目,提示:血液分析报告:WBC5.8×109/L,Plt480×109/L,Hb59g/L,MCV31.7fl,MCHC339g/L,Rc0.004() A.血清结合珠蛋白。 血清铁,总铁结合力。 血红蛋白电泳+HbF。 父母血红蛋白电泳+HbF。 Coombs试验。 骨髓穿刺。 胸腹部CT。 结肠镜检查。 心脏彩色多普勒。
患者男,33岁,煤矿工人,因“发热8d,心悸、头晕1d”来诊。患者于8d前受凉后出现发热,体温38.5℃,在当地县医院按“感冒”治疗,效果不佳,体温反升至39.4℃。留观数日后出院,居家观察,至第7天出现心悸、头晕和全身不适,且尿量明显减少,再次赴县医院予输液治疗,但症状改善不明显,当日下午血压为100/90mmHg,脉搏细弱,扪不清,立即快速静脉滴注液体,同时查血常规:Hb222g/L,WBC36.74×109/L,异型淋巴细胞32%,PLT10×109/L;尿蛋白和尿隐血均为(+++)。于当晚未携带任何诊疗记录急诊来院抢救。此时的处置方案是(提示治疗后患者尿量逐日增多,血尿素氮和肌酐明显下降。入院第8天胸部X线片提示双侧肺纹理明显增多,间有少量点片状阴影;但未出现发热及咳嗽、咳痰、胸痛等呼吸道症状;查体仅闻及双肺底少量湿性啰音;外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也无明显异常。血清钾2.93mmol/L,钠127.9mmol/L,氯92.0mmol/L,钙2.11m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