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陕西师范大学813理论与实务课之当代广播电视概论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广播电视时政新闻报道
【答案】广播电视时政新闻报道主要指的是对国家政治生活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包括党政领导的重大活动、国家的大政方针、重大的经济决策、外交事务、本地区的党政活动和社会公共事务等等,重要程度高、影响力大,一般以硬新闻为主。
2. 广播电视谈话节目
【答案】广播电视谈话节目,是指将人际间的语言交流引入广播电视,并将这种交流本身作为节目的内容和形式呈现给受众。从表现形式上看,谈话类节目往往是由主持人与一位或数位访谈/谈话对象就预先设定的话题在演播现场进行讨论交流,并通常会开放现场的热线电话或设置网络互动平台,接受演播室谈话现场之外的听众或观众打来电话、发短信或直接在网络平台上参与讨论。
3. “吊床式”编排法
【答案】“吊床式”节目构成(hammocking ),顾名思义,就好像吊床的两端被系在离地面较高的地方那样,在节目编排时,会将一个相对收视(收听)率较低或视听率不易预测的节目,特意安排在两个较受欢迎的强势节目之间。
4. 广播系统
【答案】广播系统是指通过无线电波、线缆系统(包括电缆、光纤及将来可能发展的其他传输介质)向广大地区或一定区域有规律地传输含有节目内容的视频、音频信号的机构、传输的内容以及传播过程本身。
5. 内容集约模式
【答案】内容集约模式是指将多数受众在某一时段希望获得的信息和普遍有兴趣的内容集中统一编排的板块式节目编排模式。在这类的板块式节目编排模式中,大多数受众需求的集中指向制约、决定了节目的内容安排。根据受众一般的生活习惯,对广播电视的需求具有相对比较集中稳定的指向,符合受众的普遍需求是内容集约模式节目内容间的内在联系。
6. 软话题
【答案】软话题是指主要集中在社会生活类、情感类等谈话节目当中的一此话题。这类节目
往往涉及家庭、恋爱、婚姻、伦理、道德、法律、人际关系、教育等社会生活内容的方方面面,讨论社会的良性运行、文化的交融沟通、人际的和谐相处,话题一般为受大众关注的“软”性话题; 即使话题中有涉及社会政治等“硬性”内容,也往往会选择从个人角度却切入、展开话题。
7. 平民视角
【答案】平民视角,是指进行报道时,立足于城市最基层的普通市民。从他们的切身利益出发,站在他们的立场上看问题,倾听他们的诉说,感受他们的生活,反映他们的呼声。因此,报道者的态度是真诚平和的,无论是解说还是评论,都强调朴素直白,体现本色化和市民化的特征。这主要表现为在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中为百姓说话。
8. 交换节目
【答案】交换节日是指有线电视系统依据协议或对等原则与其他电视机构交换播出的电视节日,包括在一定时间内日常节目的交换播出,以及根据单独协议对一个或若干个节目进行交换播出的方式。
9. 视听率
【答案】视听率(Rating ),指某一时段内收看(收听)某一节目的人数占电视观众(广播听众)总人数的百分比。这是一项用来统计广播电视节目拥有观众、听众人数多少的指标。与视听率相关的测量指标还包括到达率、收视人口、占有率、毛评点、忠实度、受众构成、千人成本、毛评点成本等。
10.卫星电视广播
【答案】卫星电视广播是指利用地球同步卫星向覆盖区域转发功率较大的广播电视信号,使该地区内的广大用户能够直接接收电视信号的新型广播方式。它是从卫星通信技术发展而来的,最初是利用通信卫星的信号转发器来转发电视广播信号,逐渐发展成为专门的传输电视信号的电视广播卫星,频段也从L 段、S 段、C 段,发展到Ku 段。
11.简述台湾多元化发展的广播版图。
【答案】1990年代初,台湾广播机构依然有党营电台、军营电台、公营电台、民营电台4大体系,广播节目逐渐增加,内容日趋多元,一些电台不仅播第二、第三套节目,还普遍延长播出时间,很多电台开始24小时全天候播音。而台湾自1993年广播频率开放申请之后,少数播放范围为全台湾地区的大功率电台仍走综合型电台路线,以大众的普遍需求为综合目标。大部分电台在市场竞争及区隔定位的考虑下,通常采用专业电台、类型电台、社区电台等经营方式。本土化、在地化、社区化、专业化更是不少电台追求的广播节目风格走向。
(1)强化专业台,增设新栏目。原先广播频率因受当局垄断和控制,观念上对专业电台也认识不足,所以专业台并不普遍。随着广播的发展,台湾广播也开始注意强化专业台,并增设了许多新栏日,强化对目标受众的深度“豁着”。尤其是出现了24小时播出的全新闻电台(如“中广”
新闻网),以适应听众扩大了的经济、文化、社会生活资讯的需要。广播电合传播资讯,耽电视、报纸、杂志快速,一有重大新闻即可随时报道。
(2)重视少数族群的节目制播。台湾广播近年来出现了“多声道发声,方言成薪宠”的现象。过去广播倾向国语和闽南语,但新近电台语言政策开始调整,客家语、原住民语节目陆续出现,形成新的趋势。1993年频率开放也多倾向于区域性的电台、中功率和小功率的电台,强调广播的在地化、区域化服务功能。
(3)热线电话盛行,变传统电台的单向传播为双向交流。随着电话的普及与观念的改变,在直播节目中引入听众的电话已经变成十分普遍,力图把节目办成“听众自己的节目”。听众可以随时打电话进节目发表意见、参与讨论,许多节目因此而变得非常火爆,台湾用语习惯将热线电话根据英语读音译为“叩应”,也非常形象。
(4)跨媒体合作,汇整新资源。信息时代传媒发展的方向,在于整合运用各种传播渠道,并以最佳的组合搭配,以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在专业领域发挥更大作用,配合未来科技的持续发展。广播与有线电视、卫星电视,或与报纸、杂志等媒体寻求横向联系与合作也同样如此。广播在与其他媒介竞争中的同时,也开多媒体问、跨媒体、跨地域等多层次合作,实现传播效果共赢; 在广播同业态的竞争中,也强调“策略联盟”合作,在没有直接竞争关系的电台问实现经营合作也是一种有效的尝试。
12.体育新闻
【答案】体育新闻是指广播电视新闻当中有关体育运动的各种新闻报道。体育新闻可以是综合新闻的内容之一,穿插在其他题材的新闻报道之中,或者穿插在许多电视台晚间的综合新闻节目里面。在一些广播频率和电视频道当中,尤其目前专业体育频率频道中,体育新闻独立成为专门的一档节目。竞技体育的赛事报道在广播电视体育新闻中一向占据重要位置。
二、简答题
13.简述我国广播电视节目的审查制度及其标准。
【答案】广播电视媒体每年播出的数量庞大的节目是否内容健康、导向正确,关系到保障我国广播电视节目的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间题。为确保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对广播电视节目的控制和管理,《广播电视管理条例》以法规形式确立了制作、播放广播电视节目的审查制度:
(1>广播电视节目必须由广播电台、电视台和经批准设立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单位制作,这是保证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的一个基础。
(2)如法令明文规定,相关节目制作单位必须取得相应的制作许可证。
(3)用于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的境外广播电视节目,包括影视剧,必须经国务院广播电视行政部门或者其授权的机构审查批准。
(4)广播电台、电视台对其播放的广播电视节目要按照《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及其他法规规定的节目标准进行播前审查,重播重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