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山东财经大学806会计专业基础之《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考研冲刺密押卷及答案

  摘要

一、简述题

1. 从管理思想、软件产品、管理系统三个层次如何理解ERP?

【答案】(1) ERP 是一整套企业管理系统体系标准,其实质是在MRP I 工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成的面向供应链(supply chain)的管理思想;

(2) ERP 是综合应用了客户机/服务器体系、关系数据库结构、面向对象技术、图形用户界面、第四代语言(4GL )、网络通讯等信息产业成果,以管理企业整体资源的管理思想为灵魂的软件产品;

(3) ERP 是整合了企业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基础数据、人力物力、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于一体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

2. 企业在进行组织变革中经常碰到文化的障碍,在处理这种冲突时,是组织变革适应企业文化,还是企业文化去适应组织变革?

【答案】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对着剧烈变化的环境,总是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以适应环境的变化。这种调整有局部的、战术性的变化,也有全局的、战略性的变化。这些需要做出的变化,有的和组织文化相冲突,有的和组织文化相一致。当组织文化和企业需要做出的变革相冲突的时候,就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在不同的环境下,需要调整的对象是不同的,有时候是调整企业文化,有时候是调整内容。

(1)企业文化适应组织变革的情况有:①组织的变革很重要。由于组织的一切资源都是为组织的战略服务的,组织文化也是一种组织的资源,因此,当组织的变革有可能涉及到组织的战略问题,关系到全局问题的时候,企业的组织文化就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来适应变革。另外,当企业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企业文化也需要做出调整,来适应变革,因为,如果企业破产了,组织文化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②组织文化的抵抗力量很小。组织中的任何一种变革都会遇到阻力,只是阻力的大小不同而己。如果来自组织文化的抵抗力量很小,企业没有必要改变变革的计划,而是如果有必要,就去改变组织文化。

③组织文化本身己经过时,和当代的经营理念严重脱节,就需要对这些文化本身进行变革,虽然也会遭到强烈的抵制,但是,为了企业日后的健康成长,必须对这些文化因素进行变革。

(2)很多企业的变革最后都失败了,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该变革根本不适合该公司,和该公

司的文化相抵触。组织变革适应组织文化的情况有:

①如果对于组织的一些枝节问题进行变革,而变革的过程中又遇到了强大的来自组织文化的阻力,企业的管理者就应该明白,此项变革有可能是没有必要的,如果一味的坚持,只能导致失败的结果,降低员工的满意度。

②如果变革的内容涉及到组织文化的根本部分,并且遭到了大部分员工,尤其是元老级员工的反对,那么,管理者就需要考虑改变变革的方案,否则,这样的改革方案很可能以失败告终。

3. “调整性纠偏”与“彻底性纠偏”的差别是什么?

【答案】“调整性纠偏”与“彻底性纠偏”的差别表现为:

(1)“调整性纠偏”是指在控制过程中,将出现问题的工作纠正到正确的轨道上; “彻底性纠偏”是指首先要弄清工作中的偏差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会产生,然后再从产生偏差的地方开始进行纠正行动。

(2)调整性纠偏主要目的是使出现问题的工作结果与目的相符; 彻底性纠偏关注的是工作出现问题的原因,致力于从根本卜解决问题。

许多管理者常常以没有时间为借口而不采取彻底纠正活动,并因此才满足于小断的救火式的调整纠偏行动。然而事实证明作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对偏差进行认真的分析,并花时间永久性纠正实际工作绩效与标准之间的偏差是非常有效的。

4. 简述目标的基本特性。

【答案】目标是目的或宗旨的具体化,指个人或组织根据自身的需求而提出的、在一定时期内经过努力要达到的预期成果。目标的基本特性有以下几点:

(1)目标的多样化

不论是组织还是个人,所确定的目标往往是多个而非单一的,即使是组织的主要目标,一般也是多种多样的。除了主要目标外,还要有次要的目标。另外,在目标体系中的每个层次,也会有多个具体目标。

(2)目标的层次性

从组织结构的角度来看,目标形成一个有层次的体系,从广泛的社会经济目标到特定个人目标,分层次、分等级组成。组织目标可以归纳为三个基本层次:第一层次为社会层,即企业组织满足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要的目标; 第二层次为组织层,即企业组织和专业系统自身发展的日标和策略; 第三层次为个人层,组织最低层即成员个人的目标。

(3)目标的网络化

一个组织的目标,通常是通过各种彼此联系的活动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来实现的。如果各种日标互不连接、互不支持,则执行的结果必然会给整个组织或企业带来不利,甚至是严重的负面影响。目标和计划很少是线性的,即这个目标实现后,紧跟着再去实现下一个目标。有效的计划方案,其具体目标共同形成一个左右关联、上下衔接、互相呼应着的一个有机网络。

5. 组织中为什么会存在参谋关系? 直线关系与参谋关系的角色是什么? 如何恰当处理直线与参谋间的矛盾,从而有效地发挥参谋人员的作用?

【答案】(1)参谋关系存在的必要性。参谋关系是伴随着直线关系而产生的。组织的规模越大,活动越复杂,参谋人员的作用就越重要,参谋的数量就越多,从而参谋与直线的关系就越复杂。

现代企业在运营中,企业活动的过程越来越复杂,组织和协调这个活动过程的管理人员,特别是高层次的主管人员越来越感到专门知识的缺乏。由于企业很难找到精通各种业务的全才,直线主管也很难使自己拥有组织本部门活动所需的各种知识,人们常借助一些助手,利用不同助手的专门知识来补偿直线主管的知识不足,来协助工作。这些具有不同专门知识的助手通常称为参谋人员。与此同时,组织即出现了参谋关系。

(2)直线关系是由管理幅度的限制而产生的管理层次之间的关系。参谋关系是伴随直线关系而产生的。

直线关系与参谋关系的角色分别表现为:直线关系是一种指挥和命令的关系,授予直线人员的是决策和行动的权力,直线管理人员拥有指挥和命令的权力; 而参谋关系则是一种服务和协助的关系,授予参谋人员的是思考、筹划和建议的权力,参谋人员是作为直线的助手来进行工作的。

(3)直线与参谋的矛盾往往是组织缺乏效率的原n 之一。要采取下列措施处理二者之}, fl}的矛盾,并正确发挥参谋的作用:

①明确职权关系。对直线经理来说,只有了解参谋工作,才有可能自觉地发挥参谋的作用,利用参谋的知识,认真对待参谋的建议,充分吸收其中合理的内容,并勇于对这种吸收以及据此采取的行动的结果负责。对参谋人员来说,只有明确了自己工作的特点,认识到参谋存在的价值在于协助和改善直线人员的工作,才有可能在工作中不越权争权,而是努力地提供好的建议,推荐自己的主张,宣传自己的观点,以说服直线经理乐于接受自己的方案。

②授予必要的职能权力。授予职能权力是指直线主管把原本属于自己的指挥和命令直线下属的某些权力授给有关的参谋部门或参谋人员行使,从而使这些参谋部门不仅具有研究、咨询和服务的责任,而且在某种职能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决策、监督和控制权。

③向参谋人员提供必要的条件。要取得参谋人员的帮助,必须首先帮助参谋人员工作,向参谋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特别是有关的信息情报,使他们能及时地了解直线部门的活动进展情况,从而能够提出有用的建议。

6. 试比较集体决策与个人决策的优缺点。

【答案】决策是指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日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所做的选择或调整过程。根据决策主体数目的不同,可以将决策分为集体决策与个人决策。两种决策方式各有其优缺点,具体分析如下:

(1)集体决策又称群体决策,是指由多个人组成一个决策小组进行决策,该决策小组对该决策的后果负责的决策方式。它是相对于个人决策而言的,当然,在这种决策集体中,也有一个组织负责人,但他不是最高决策者,只不过是决策小组的组织者。

①集体决策的优点:a. 能更大范围地汇总信息; b. 能拟定更多的备选方案; c. 能得到更多的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