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广西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625教育学之当代教育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培养目标
【答案】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学校或专业的具体人才培养要求或培养人才的具体质量规格。它是根据教育目的的要求,从各级各类学校或专业的培养任务出发,针对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特点制定的。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它和教育目的的关系是特殊和普通的关系。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不同的。例如,中小学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他们学习做人和进一步接受专业教育打好基础,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好基础; 职业技术学校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有一定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学生,使其能够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有一技之长。
2.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答案】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对教育本质的探讨。教育的本质属性就是根据一定社会的需要所进行的培养人的活动,或者说是培养人的过程。人们在表明教育的本质属性时,基本上是从两个侧面来表述其内涵的:一是从教育者培养人的过程来谈,如教育是培养人、造就人、训练人的过程; _是从受教育者身心发展变化来谈,如教育是发展,是生长,是对生活的适应,是经验的积累与重新组合,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总之,对教育的普遍的本质的概括,都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活动的统一,都是教育者促使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过程。
3. 学校管理体制
【答案】学校管理体制是学校管理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的结合体,它是学校管理的枢纽,对学校管理功能的实现发挥着全局性、根本性和持久性的作用。学校管理体制包括学校组织机构体制和学校领导体制两个方面,前者规定了学校管理机构的设置、各机构的职、责、权划分及相互关系,后者规定了学校由谁领导和负责。从关系上看,学校领导体制除了规定学校的领导主体和领导形式外,也影响着学校内部组织机构的目标任务、职责权限和运行方式。可以说,学校领导体制是办学、管校的根本制度,是使学校管理活动有序运行和实现学校效能最大化的重要保证。
4. 双轨学制
【答案】双轨学制是指以西欧学制为代表的一种现代学制类型。在18, 19世纪的生产和经济发展及其特定的历史文化条件下教育的自发发展过程中,由古代学校演变来的带有等级特权痕迹的学术性现代学校和新产生的供劳动人民子女入学的群众性现代学校,都同时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发展,于是就形成了欧洲现代教育的双轨制:一轨自上而下的结构是一一大学(后来也包括其他高
等学校)、中学(包括中学预备班); 另一轨从下而上的结构是一一小学(后来是小学和初中)及其后的职业学校(先是与小学相连的初等职业教育,后发展为和初中联结的中等职业教育)。双轨学制有两个平行的系列,这两轨既不相通,也不相接,最初甚至也不对应。英、法、联邦德国等欧洲国家的学制多属此类型。双轨制的优点是它的学术性一轨具有较高的水平,缺点是不利于教育的普及。
5. 教师职业道德
【答案】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中所应当遵守的、与教育教学实践有密切关系的道德规范和准则,它是一定社会的一般道德在教师职业生活中的具体表现。教师职业道德有两个基本特征:①既受一般社会道德以至社会统治阶级的道德原则所制约,又具有鲜明的职业特征; ②既受社会经济关系的制约,又有自身的相对独立性,有较大的历史继承性和连续性。教师职业道德主要应体现在: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教师之间团结协作和互相尊重,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精通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具有宽广的文化修养。
6. 校长负责制
【答案】校长负责制是中国学校管理的一种领导体制。校长是学校行政的最高负责人,是学校的法人代表,对外代表学校,对内全面领导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行政管理工作,包括全面贯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负责制定和组织实施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掌管学校的人事工作,加强教职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队伍建设,合理安排教职工的工作等。校长对学校工作有决策权和指挥权。以校长为首的校务委员会是审议机构,协助校长进行决策; 学校党委对学校行政工作实行保证监督,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对学校工作进行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校长负责制必须建立在民主管理的基础上。
7. 美育
【答案】美育亦称“审美教育”是使学生掌握审美基础知识、形成一定的审美能力,培养正确的审美观点,美化其心灵、行为、语言、体态,提高道德与智慧水平的教育。美育一般通过审美活动进行,即指导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鉴赏,发展审美能力,美化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美育具有形象性、情感性,即以具体、鲜明的形象感染、教育人,以美感人,以情动人。美育活动过程中具有愉悦性,可寓教于乐,使人赏心悦目,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美育以科学的审美观为指导,继承历史上有审美价值的财富并加以创造,可以丰富人类文化艺术宝库; 能扩大视野,陶冶情操,提高社会道德水平,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结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8. 调查研究法
【答案】调查研究法是一种描述研究,是通过对原始材料的观察,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研究对象的材料,从而形成科学认识的一种研究方法。它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通过观察、列表、
问卷、访谈、个案研究以及测验等科学方法,搜集研究资料,从而对研究对象的现状做出科学的分析和认识,并提出具体工作建议的一整套实践活动。调查研究属于经验性方法,在搜集科学事实,获取经验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它具有如下特点:①着重研究的是现实情况,因而区别于以过去发生的历史事实为研究的历史研究法; ②搜集的是自然状态下反映实际情况的材料,对研究对象不加任何干涉,从而区别于实验研究法。
二、简答题
9. 教育与教学的关系。
【答案】教育目的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检查和评价教育效果的重要依据。教育目的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指教育活动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人们对受教育者达成状态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些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遵循的总要求,以及各级各类学校在课程或教学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即各级各类学校具体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
10.我国新时期发生的教学过程性质的论争有何意义?
【答案】教学过程论争的意义:
(1)有助于教学理论的深入。在我国新时期教学过程性质论战的过程中,就性质问题的方方面面都进行了讨论与争辩,有助于引导人们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分析以及继续深入研究,最终将有助于教学理论的发展、进步与深入。
(2)有助于教学改革的发展。通过对教学过程性质的争辩,有助于弄清教学过程的性质,以及教学过程的主要活动与其他活动的关系等。而理清这些基本问题,势必对教学改革起到促进和加速的作用,有助于科学、有效教学改革的开展。
(3)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对教学过程性质的论争,最终得出了关于教学过程性质的科学的认识和科学的理论,诸如教学过程是特殊的认识过程,教学过程以社会交往为背景等。这些都将指导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11.简述我国现行学制如何进行变革?
【答案】(1)适度发展学前教育。发达国家学前教育有结束期提前、由高班到低班逐步普及和使学前教育与小学低年级联系与结合起来的趋势。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发展较快,也显露出上述趋势。应注意我国国情,我国学前教育学制不宜急于改动,发展也要量力而行。
(2)切实普及义务教育。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到2000年,我国已基本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这是我国教育取得的十分了不起的成绩。我国普及义务教育的工作也存在不少问题:有关法规贯彻不力,法规体系不完备; 教育投入总量不足,义务教育资金严重短缺; 义务教育在不同地区的发展不平衡等。要切实普及义务教育,就必须认真解决这些问题。
(3)继续调整中等教育结构。为了适应青年的方向选择和满足社会的需要,义务教育后的学制应该多样化,即应有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等不同类型的学校,供学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