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服装学院计算机信息中心904服装理论之成衣系列产品设计及其纸样技术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色彩三要素
【答案】①色相
赋予红、橙、黄、绿、青、紫等色以特性的现象叫色相。在色彩当中,有的色有色相,有的没有色相,有色相的色叫有彩色; 没色相的色如黑、白、灰等,叫无彩色。
②明度
在无彩色中,最亮的色是白色,最暗的色是黑色。在黑和白之间有各种各样的灰色。这种色彩的明亮程度叫明度。有彩色也有不同的明度。明亮的色明度高,灰暗的色明度低
③彩度
色相、明度一定的色,还可以根据其鲜艳程度来加以区分,这叫彩度(或叫纯度、饱和度)。鲜艳的色彩度高,沉着、素净的色彩度低。
2. 色立体
【答案】以无彩轴为中心轴,在这个无彩轴为中心的圆筒断面上放上色相环,用色相环到中心轴的距离来表示彩度,这样就可以形成色相、明度、彩度三个座标的立体空间,这种立体模型叫做色立体。在色立体上,与无彩轴垂直的同一个水平面上的色,明度相等,这叫等明度面。与无彩轴平行的同一个垂直面上的色,色相一样,叫等色相面。
二、简答题
3. 人体比例有哪几种表示方法?
【答案】(1)百分比式,以全身长为100,求各体部对全身长的百分比;
(2)黄金分割式,把身体分成大小两部分,小部分与大部分之比等于大部分与全身长之比;
(3)基准式,以人体一部分的长度为基准,求其与全身长的比例关系。
4. 举例说明服装有哪些机能。
【答案】(1)防护机能
①服装具有适应气候机能,可以防寒、防暑。天气寒冷的时候人们会穿透气性差、层数较多的衣服; 天气炎热的时候人们会穿透气性较好的衣服。
②服装可以防风防雨等。如风沙过大,人们可以穿风衣,戴帽子; 下雨的时候穿雨衣。
(2)适应机能
①适应运动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运动着的人穿用各种衣物,一般首先要求这些衣物不阻碍人
的各种动作,而且还要发挥出协助人们的各种生活行动,提高效率的作用。
②服装对于住居的适应
人的居住环境与人的着装关系十分密切。建筑是半永久性的生活设施,衣物则是不断变化的生活资料,因此,前者具有主导性和优先性,后者是受其影响而发展变化的。
(3)审美机能
①形态美
服装的形态美包含两方面的所包含的内容:一方面是衣物本身的材质美、制作工艺的精美和造型美:另一方面是人着装后衣与人混然一体,高度统一而形成的某种状态美。只有当这两方面的内容相互协调,高度统一时,才可能形成服装的形态美。
②色彩美
色彩美也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衣物本身的配色效果; 另一方面是二次成形后,各种不同质感和造型的物体组合、搭配在一起时形成的配色效果。特别是衣物与衣物之间,衣物与人体之间的配色关系。
③动态美
服装是山活生生的人穿戴上一定的衣物形成的一种活动的审美对象。衣物的放松量、衣与人体之间的空间对于服装动态美的表现至关重要。像舞蹈服和传统的剧装等通过强调服装的动态美来创造某种艺术效果的特殊衣装,大都夸大了衣物离体部的装饰,如长长的水袖、宽敞的裙摆、悬垂的饰带,随着表演者优美的舞姿,表现出令人陶醉的动态美效果。动态美的表现与衣料有关,柔软的、轻盈飘逸的、垂感好的衣料,富有弹性的衣料,有动感花纹的衣料,都有助于动态美的表现。
(4)容仪机能
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往往通过某种形式的着装效果来对他人表示某种礼貌和礼节,表达某种友好的心机,显示某种威严和高贵气质,这就是服装的容仪机能。
(5)服装的标识机能
利用服装象征着服用者身份这种社会作用,通过服装的外观性形态来区别服用者,表示其所属、职业、阶级、任务及行动的机能。
(6)扮饰机能
利用服装标识服用者的机能,可以使人感觉服用者像另外一个人,即穿上特定的服饰,就表现出那种服饰所表示的人格。扮装、化装、假装、拟装就是以此来变换人格内容的。这实际上是服装的蒙蔽机能。如化装是便衣警察、侦探、间谍、特务所惯用的人格变换手段,服装在其中发挥着很大的蒙蔽作用。;
(7)耐久机能
穿用衣物后表现出来的服装有如上所述的各种机能,但是人们希望这种机能有一种永久性,这就是服装的耐久机能。耐久机能分为机能耐久、构造耐久和材质耐久。
5. 科学技术的进步给服装卜带来了哪些变化?
【答案】科学技术的发达对服装的发展有直接影响。古今中外,生产衣料的每一种技术革新,每一种新面料的问世,都给服装开拓一条新的变化途径。如在我国古代提花机的发明,使当时的服装衣料大为改观。西欧近代的产业革命,使衣料的大量生产成为可能,从而促进了服装的大变革。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达,新的面料不断问世,这使服装的流行速度急剧加快,变化之大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6. 举例说明服装的各种目的。
【答案】(1)生理卫生的目的
这种服用目的可细分为两个不同力向:
①对人体生理机能的补助:对应于外界的寒暑风雨等气候的变化,补足人体生理机能的不足,使身体保持快适的状态而穿用衣物;
②对于外来伤害的防护:在实际生活中,对应于来自外界物象的危害,如与天然物、器物接触而被伤害,来自火灾、辐射热的伤害,药物中毒,被昆虫及其他生物刺伤或咬伤等,为了保护身体而穿用各种保护用衣物。
出于这种目的而穿用的衣物有防寒服、防暑服、防雨服、防风服、防高温作业服及其他各种工作服、运动服、战斗一服和日常生活中用的防伤、防火、防热、遮光、防尘、防毒、防虫、防弹等护身衣物。这类衣物一般是根据需要自然产生的,具有必然性的特色。无论形态还是材质、色彩,都要求很强的服用机能性。
(2)生活行动的目的
①劳作:动的生活形态,如工作、劳动、娱乐、体育运动等;
②休息:相对静的生活形态,如居家、休养、疗养等。这是为了充分发挥人体的运动机能、生理作用和提高生活效率而穿用衣物的。
这类衣物有各种工作服、办公服、运动服、登山服、游泳服、潜水服、宇宙服等活动性衣服和家庭便服、睡衣、病号衣等休养性衣服。对应于各种目的有很强的实用性,其形态、构成以及穿着都要求是轻快的、便于活动的。
(3)装饰审美的目的
在社会生活中,以表现个人的兴趣、性格、审美意识或对他人显示优越感、引起他人的注意为目的而穿用衣物。
这类衣物包括所有的装饰性的服饰和在原来实用的基础上给予不同程序的美化和装饰的日常生活服。这类衣物是基于个人的主观要求被选择采用的,是自由的,没有什么制约。因而按照人们的欲求而发展,所以有时会发展到极端的程度,甚至出现生理上、经济上、道义上的缺陷。
(4)道德仪礼的目的
在集团生活中,为了达到人与人之问的亲密和睦、精神交流、保持礼节、显示品格、表示敬意、端正风度仪表等而选用的适合于各种场合的服饰。
这类衣物除了访问服、社交服、仪礼服等礼仪性的服饰外,我们现在的日常服、外出服也包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