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宁夏大学公共管理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概念题
1. 风险决策
【答案】风险型决策是指决策事件未来各种自然状态的发生是随机的,决策者可以根据相似事件的历史统计资料或实验测试等估计出各种自然状态的概率,并依据概率的大小进行计算分析后作出的决策。
风险型决策通常具备五个条件:
①存在着决策者期望实现的明确目标,收益大或损失小;
②存在着两个或两个以上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状态;
③存在着两个或两个以上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最后只选定一个方案;
④不同的行动方案在不同自然状态下的益损值可计算;
⑤在多种自然状态下究竟出现何种状态无法肯定,但对各自然状态出现的可能性(概率)却可预先估计出来。
2. 一般环境
【答案】一般环境是指作用和影响公共政策的所有外部因素的总和,进一步可以划分为地理自然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国际环境等。一般环境是政策系统存续和运行的基础,对政策系统的组织特性和功能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是公共政策制定、执行和评价的宏观背景和总体性框架。
3. 公共决策体制
【答案】公共决策体制是指决策权力与责任在决策主体之间进行分配所形成的权力配置格局和责任分担模式,是多元决策主体在决策过程中的分工合作与活动程序。通常一个完整的公共决策体制应由决断子系统、咨询子系统、信息子系统、监控子系统和执行子系统等组成。
4. 政策议程
【答案】公共政策议程是指某一引起公共政策决定者深切关注并确定必须解决的公共问题,以及正式提起政策讨论,决定政府是否对其采取行动、何时采取行动、采取什么行动的政策过程。只有一小部分社会问题被公共决策者所关注,政策议程即是那些被决策者选中或决策者感到必须对之采取行动的要求。政策议程的建立是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一步。在政治系统中存在着多种政策议程。查尔斯·琼斯从政策活动的功能方面将政策议程分为:①问题确认议程:②提案议程; ③协议议程或讨价还价议程; ④持续议程。科布和埃尔德区分了两种基本的议程:①系统议程,又称公众议程:②正式议程,又称政府议程。
5. 利益整合
【答案】利益整合是指在承认个人利益、局部利益、全局利益、国家利益相对独立和差异性的前提下,强调个人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国家利益,当它们之间发生冲突时,应把全局利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利益整合包括两个基本方面:
(1)纵向的利益整合。主要是中央与地方之间、上级与下级之间、政策制定者与执行者之间的利益整合。实现纵向利益整合的关键是克服狭隘的地方主义、部门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思想和行为。
(2)横向的利益整合。主要是各地方政治体系之间、各政策执行机关之间、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利益整合。通过这种整合,使个人利益、局部利益、国家利益三者得到合理配置,从而避免因利益冲突而导致的公共政策规避。
6. 公共问题
【答案】公共问题是指影响超出了当事人范围,波及到非直接相关的群体,受到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问题。按社会生活领域的不同将公共问题分为政治、经济、社会(狭义)和文化等领域的问题。
7. 政策科学
【答案】政策科学指对政府为解决各类公共政策问题所选择的政策的本质、产生原因及实施效果的研究。政策科学的创始人之一,著名学者叶海卡·德罗尔认为,政策科学应包括基本政策、元政策、政策分析、实现战略等内容。美国学者克朗根据德罗尔的构想,认为从方法论角度看,政策科学应包括五个基本范畴:政策战略、政策分析、政策制定系统的改进、政策评估、政策科学的进展。因此政策科学是一门学科,它超越了一切传统的科学观念,为人类面对未来的决策提供了崭新的工具和方法。
8. 规划方法
【答案】规划方法是运筹学的重要组成内容,包括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整数规划、目标规划、动态规划、随机规划等。其中,线性规划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最为成功的运筹学模型,是现代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帮助管理者进行决策的有效方法。
二、简答题
9. 何谓非营利组织? 非营利组织的特征是什么?
【答案】(1)非营利组织的内涵
非营利组织是指组织设立的目的不在于获取利润,且净盈余不得分配,由自愿人员组成的,实现自我管理的,具有独立、公共和民间性质的组织或团体。非营利组织的目标通常是支持或处理个人关心或者公众关注的议题或事件,涉及艺术、慈善、教育、政治、宗教、学术、环保等多个领域。
(2)非营利组织的特征
①正式的组织。必须有某种程度的制度化,临时和非正式的民众集合并不是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同时要得到国家法律的合法承认; 这种法人资格,才能为团体托付订定契约和保管财物。
②民间的组织。必须与政府组织分开,既不是政府组织的部分,也不由政府官员充任的基金会所管理。但这并不意味着非营利组织不能接受政府的明显支持,或者政府官员不能成为董事; 最主要的在于其在基本结构上是民间组织,不能为政府控制。
③非利益的分配。不是专为本身组织生产利润,非营利组织在特定的时间中聚集利润,但是要将其使用在机构的基本任务,而不是分配给组织内的财源提供者,这是非营利组织与私人企业的最大不同之处。
④自己治理。非营利组织能监控他们自己的活动,有其内部的治理程序,而不接受外在团体的控制。
⑤志愿性的团体。非营利组织包括某些程度的志愿参与机构活动的导引或是事务的管理,特别是志愿人员组成负责领导的董事会。
⑥公共利益的属性。非营利组织为公共目的服务,并提供公共财产。
10.简述公民参与公共管理的作用与机制。
【答案】(1)公民参与公共管理的过程,可以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的,并直接促进公共部门的责任:
①公民的参与可以反映公民的需求与偏好,使行政部门的政策与行为能与社会中的大多数公民的需求相契合,回应公民的需求。公民参与可以提高政府的代表能力和回应力;
②公民参与使公共管理者知晓公民对公共组织绩效的评估意见;
③参与也向公民提供了信息,这些信息有助于公民做出判断:政府应该做些什么;
④参与促使政府的改善,增强公民对政府的信心,也增强对政策合法性的认同和支持。
(2)在各国实践中,公民参与的形式多种多样,在促进政府责任方面,现存的主要机制包括: ①公开听证。在涉及公共利益和公民利益的政策、规划和决策上,举行公开听证,广泛听取社会公众和相当利益群体的意见,以保证政策、规划、决策更符合民意,更符合公众的利益。
②民意调查。民意反映了公民对政府的期待,对政府政策的评价,对政府行为和绩效的评估,这是构成政府责任的基础。因此,进行民意调查是促进政府责任的基础工作。民意调查虽然十分重要,但并不能替代公共管理者的理性判断。
③咨询委员会。在许多国家,如美国,联邦政府设立各种各样咨询委员会。吸收外界人员参加咨询委员会,可以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加强公民与政府的联系,改善行政机关和外界的关系; 可以扩大行政机关做出合理决定的范围; 可以利用外部专家的知识,使决策更加科学化。
④利益群体。任何社会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各种形式的利益集团,作为非方组织它是体现个人与国家之间媒介功能的基本途径。虽然利益集团并不一定完全代表公共的利益,但在一定程度上有能力使成员的愿望转变为政治需要; 同时亦可起到监督政府的作用。在西方国家,没有利益集团的协助,政府的许多业务很难进行。但另一方面,利益集团的观点往往是狭隘的,甚至是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