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甘肃住院医师普通外科Ⅱ阶段题库>乳房疾病题库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 患者女,34岁,1年前发现右乳肿物,在当地诊为“纤维腺瘤”,近1个月增大迅速。触诊:右乳外上象限肿物,质硬,边界尚清,活动可,右腋下可及2枚淋巴结,有融合,较大者直径为2cm。钼靶X线征象:右侧乳腺直径2cm高密度影,可见砂砾样钙化,BI-RADS5级。右乳肿物粗针穿刺示浸润性乳腺癌,非特殊型,Ⅲ级8分,ER阴性,PR阴性,HER2(+++)。右腋窝淋巴结细针穿刺可见癌细胞。对于该患者,不是高危复发风险的因素是()

A . A.肿瘤大小
B . 病理组织学分级
C . 激素受体状态
D . HER2过表达
E . 年龄

60岁肺气肿及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胸片上可见肺动脉段突出。 肝大及下肢水肿。 肺动脉瓣区第第二心音亢进。 上中腹部有波动感。 在胸片上可见Kerley-B线。 女性,27岁,产后第4天,出现寒战、高热、腰痛,尿白细胞30个/HP,尿蛋白(+),并有尿痛、下腹痛、肾区叩击痛,耻骨上压痛(+),血象示WBC18×109/L。应该如何选择用药() A.暂不用抗生素,待细菌培养结果、药敏结果出来后再用抗生素。 先观察体温热型,查出病因后再做处理。 治疗应在取尿标本送检后立即进行。 首先运用广谱抗生素。 抗生素治疗时少饮水。 职业肿瘤的发病特点,不包括()。 接触明确的致癌因素。 潜伏期长,但发病年龄早。 有一定好发部位。 同一致癌物可引起不同部位肿瘤。 潜伏期长、发病年龄以50~60岁多见。 以下不是引起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的常见因素的是() 缺氧。 肺血管解剖结构改变。 血容量增高。 血液黏稠度增加。 电解质紊乱。 周某,男,50岁。近期发现体重减轻,检查血糖空腹12mmol/L,尿糖(++),现症见尿频量多,口干咽燥,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舌质红,苔薄黄,脉沉细数。中医诊为消渴病。消渴病日久,阴损及阳,气血耗伤。可选方(). A.六味地黄丸。 八味肾气丸。 左归丸。 右归丸。 鹿茸丸。 患者女,34岁,1年前发现右乳肿物,在当地诊为“纤维腺瘤”,近1个月增大迅速。触诊:右乳外上象限肿物,质硬,边界尚清,活动可,右腋下可及2枚淋巴结,有融合,较大者直径为2cm。钼靶X线征象:右侧乳腺直径2cm高密度影,可见砂砾样钙化,BI-RADS5级。右乳肿物粗针穿刺示浸润性乳腺癌,非特殊型,Ⅲ级8分,ER阴性,PR阴性,HER2(+++)。右腋窝淋巴结细针穿刺可见癌细胞。对于该患者,不是高危复发风险的因素是()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