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之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考研复试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桐城派
【答案】桐城派是清代延续最长、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它发端于清初,兴盛于清中叶,其余绪直到清末民初,几乎与满清一代相始终。因为它的代表人物方苞、刘大秘、姚草都是安徽桐城人,故以名派。上述三人亦被称为“桐城三祖”,其中方苞是此派始祖,刘大栅续作开拓,姚算集其大成。桐城派在理论上以“义法”为基础,建立起严密、完整的文论体系,契合古文发展的格局。但在思想方面多以程朱理学为指导,在艺术方面有时也失之于枯淡庸弱。
2. 赋、比、兴
【答案】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是中国古代对于诗歌表现方法的归纳。它是根据《诗经》的创作经验总结出来的。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说“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赋”是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现在的排比修辞方法。“比”是比喻。相当于现在的比喻修辞方法。“兴”是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相当于现在的象征修辞方法。兴就是以情寓于象中,此象乃是意象也,故兴有“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3. 元和体
【答案】元和体是唐宪宗元和年间开始流行的诗体专称。有广狭二义:广义的元合体指唐宪宗元和以来各种新体诗文。狭义的元合体是指元稹、白居易诗中的次韵相酬的长篇排律和包括艳体在内的流连光景的中短篇杂体诗。据《新唐书·元稹传》记载:“稹尤长于诗,与居易名相埒,天下传讽,号元和体。”后来模仿元白风格所作的作品,也称元和体。又因白居易编有《白氏长庆集》,元植编有《元氏长庆集》,后人也把这种诗风称为“长庆体”。
4. 宫体诗
【答案】宫体诗是指以南朝梁简文帝为太子时的东宫,以及陈后主、隋炀帝、唐太宗等几个宫廷为中心的诗歌。“宫体”是指一种讲求声律、对偶与辞采华美的轻艳靡丽之风,梁代时宫廷贵族不满足于山水的清音,而追求强烈的声色刺激。宫体诗创作特点表现为题材的娱乐性质和对写实技巧的追求。宫体诗发展了吴歌西曲的艺术形式,并继承了永明体的艺术探索而更趋格律化,对唐代律诗的形成起过积极的作用。徐陵编有《玉台新咏》,只收“艳诗”,可说是宫体诗的合集。
5. 汉书·艺文志
【答案】《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文献。西汉班固编纂,以刘歆的《七略》
为蓝本,将古代文献分为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六类。对先秦学术文艺演变,做了概要的叙述。其美学观点,强调文学艺术与现实的关系,认为“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指出民歌是由于哀怨或欢乐荡激心灵的产品,君王可以由此而了解民风习俗的轻薄或淳厚。
6. 晚明小品文
【答案】晚明小品文是指体制短小、轻君灵巧、真情流露的“小文小说”。它代表了晚明散文所具有的时代特色,在晚明文学发展进程中,小品文的创作占据着一席重要的地位。小品文体制较为短小精练,与“春容大篇”相区别。体裁上则不拘一格,序、记、跋、传、铭、赞、尺犊等文体都可适用。小品文在晚明时期趋向兴盛,与当时文人文学趣味发生变化有着重要的联系,人们的欣赏视线从往日庄重古板的“高文大册”,转移到了轻俊灵巧而有情韵的“小文小说”,从而扩大了小品欣赏的读者群和创作的数量,一些小品文的选本和以小品命名的文集也随之出现。
7. 五言律诗
【答案】五言律诗是指五言八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诗歌。它是律诗的一种,属于近体诗范畴。律诗格律严密,发源于南朝,从南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演变而来,至初唐沈侄期、宋之问时一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对于唐代人来说,五言律诗是从五言古诗中脱胎出来的新诗体,它继承了五言古诗的句有定字和隔句压韵的原则,并且借鉴了骈体文的声律和对偶原则,有多方面的发展。其格式是全诗共8句,每句5个字,有仄起、平起二格。二四句、五六句均为对仗句。代表诗作有唐代诗人李白的《送友人》、杜甫的《春望》、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李商隐《蝉》等。
8. 韩孟诗派
【答案】韩孟诗派是中唐的一个诗歌创作流派,以韩愈为领袖,包括孟郊、李贺、卢仝、马异、刘叉。他们主张“不平则鸣”、“以丑为美”,以震荡光怪为美,以瘁索枯槁为美,以五彩斑斓为美。表现出重主观心理、尚奇险怪异的创作倾向。诗歌形成一种奇崛硬险的风格。他们在艺术上力求避熟就生,标新立异,力矫大历诗风的平弱纤巧。这种诗歌的新的追求与新的变化,积极推动了盛唐以后诗歌艺术境界的开拓。
二、简答题
9. 简述盛唐主要诗人群体。
【答案】盛唐的主要诗人群体有山水田园派和边塞诗派。
(1)山水田园诗派
唐代天宝年间,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大多以山水田园作为审美对象,表现闲适恬淡的情趣,不同流俗的思想,他们创作的山水田园诗,艺术形象鲜明,意境蕴籍,语言清新,着力创造静逸明秀之境,在诗歌中抒发隐逸山水情怀。盛唐主要田园山水诗人有:孟浩然、
王维、祖咏、储光羲、常建、裴迪、纂毋潜等。以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为例,其诗歌在内容以及艺术风格方面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①诗歌内容
他的诗或写游历所见各地山水景色,或写家乡自然风光。其中往往在书写孤高情怀中夹杂着失意的情绪,在以景自娱中融入了旅愁乡思的情怀。如《宿建德江》《江上思归》等。他的田园诗主要是写隐居生活的高雅情怀和闲情逸致。如《过故人庄》。
②艺术风格
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大多平和冲淡,清新自然,不尚雕琢,而又能超凡拔俗。他的田园诗写得质朴真淳,富有生活气息,在淡淡的笔墨中将农家的淳朴生活和自然风光表现得十分自然而亲切。他的诗歌善于运用平淡的语言,融入个人的主观感受和情感意蕴,创造出清新超拔的艺术境界,蕴含了浓厚的情致韵味。
(2)边塞诗派
边塞诗的发展贯穿于整个唐代,但由于时代精神不同,边塞诗在精神气骨方面也不同。从审美价值看,盛唐边塞诗是最具神韵的。盛唐边塞诗是盛唐士人入世精神的重要体现,反映了主导性的时代精神,具有恢宏豪宕的气质和雄深外拓的境界。盛唐诗歌雄深、劲健、壮阔、豪迈的基本特征,在边塞诗中表现的最为突出。主要诗人有:王昌龄、李颀、王之涣、王翰、崔颢、高适、岑参等。以高适的边塞诗为例,其诗歌在内容以及艺术风格方面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①诗歌内容
高适的边塞诗在反映现实的深度上有所开拓。他的边塞诗多数写于蓟北之行和人河西幕府期间,是据诗人亲临边塞的实际生活体验写成的,常常从政治家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如《燕歌行》,表达的思想感情极为复杂,既有对男儿自当横行天下的英雄气概的表彰,也有对战争给征人家庭带来痛苦的深切同情。“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苦难与崇高的对照,更增添了出塞征战的慷慨悲壮。
②艺术风格
高适诗歌多采用长篇咏怀式的五言古诗,将作者个人的边塞见闻,观察思考和功名志向糯为一体,苍凉悲慨中带有理智的冷静,但基调是慷慨昂扬的,这往往使其诗显得壮大雄浑、骨气端翔。他的诗作不以文采华丽见长,而是以沉雄气势和浑厚骨力取胜,具有一种慷慨悲壮的美,代表作品有《燕歌行》等。此外,他的与从军边塞相关的绝句,亦气质沉雄、境界壮阔。
10.简述汉代咏物赋的创作概况。
【答案】汉代咏物赋的创作概况具体如下:
(1)西汉时期咏物赋的创作概况
①主要作品
西汉的咏物赋有贾谊的《簴赋》(残),刘安的《屏风赋》,刘歆的《灯赋》(残),扬雄的《都酒赋》等。还有枚乘的《忘忧馆柳赋》,中山王刘胜的《文木赋》,公孙诡的《文鹿赋》,路乔如的《鹤赋》,羊胜的《屏风赋》,以及邹阳代韩安国作的《酒赋》、《几赋》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