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24岁。在38℃炎热气候下抢修塌方公路12小时后晕倒。主诉口渴难忍,眩晕,全身无力,恶心。查体:体温40℃,脉搏100次/分,呼吸24次/分,血压100/70mmHg,体重60kg。烦躁、浅昏迷。口腔黏膜及皮肤干燥,尿少。实验室检查:血Na+160mmol/L,BUN8.4mmol/L,血浆渗透压340mmol/L,尿比重1.040。患者目前存在的体液代谢失调是()。 A.低渗性缺水。 等渗性缺水。 轻度高渗性缺水。 中度高渗性缺水。 重度高渗性缺水。
粒细胞缺乏症是指外周血中() 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40%~60%。 白细胞<3.0×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0×109/L。 白细胞<2.0×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 中等程度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5~2.0)×109/L。 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
患儿,9月,生后6月进食后经常呕吐、皮肤湿疹,智力及体格发育渐落后于同龄儿,喜睡,有癫痫小发作,尿有鼠尿臭味,毛发及虹膜颜色浅,皮肤白,尿三氯化铁试验阳性 。本病的治疗措施不包括() A.治疗开始越早,效果越好。 B.予低苯丙氨酸奶粉喂养。 C.每日仍应保证30~50mg/kg的苯丙氨酸摄入。 D.饮食控制至少需持续至青春期。 E.添加辅食以蛋白质类食物为主。
5岁女童,1周前受凉发热,咳嗽、咳痰;先是咳黏液,近2天咳嗽、咳痰加重,咳脓痰,并伴有呼吸困难。体格检查:体温39℃,脉搏156次/分,呼吸24次/分。急性病容,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口唇发绀,鼻翼扇动。听诊双肺散在中、小水泡音。心音低钝,心率156次/分,心律齐。实验室检查:白细胞20×10/L。X线检查:左、右肺下叶散在分布的灶状阴影。入院后经积极治疗症状未见减轻,之后患者很快出现了肝、脾脏肿大,病情逐渐加重,抢救无效死亡。尸检主要见:左、右肺下背叶侧,肺表面和切面均见多灶状和小片分布的实变病灶。肝脏、脾脏和肾脏肿大,被膜紧张。显微镜下:气管和左、右主支气管壁弥漫性炎细胞浸润,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肺内实变病灶可见细支气管壁充血、水肿、中性粒细胞浸润,管腔内有大量脓细胞和渗出物,其周围肺泡腔内充满纤维素、水肿液和大量变性、坏死的中性粒细胞,部分区域病灶相互融合成片。肝小叶中央静脉和肝窦扩张淤血、脾淤血明显和肾脏髓质血管明显扩张淤血。本病例,尸检时肝、脾和肾脏肿大。显微镜:肝、脾淤血明显和肾脏明显的淤血,提示该病例有() A.急性右心衰竭。 慢性左心衰竭。 体循环淤血。 右心排出量增多。 有效循环血容量增加。 肺间质纤维化。
患者女性,12岁,心悸,气短,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左房黏液瘤,超声特点不包括()。 肿块可发生变形。 肿块活动度大。 肿块有蒂。 肿块根部小。 肿块无蒂。
男性,45岁,主因头痛、恶心、呕吐3天,发热2天入院。既往体健。查体:体温38.5℃、呼吸20次/分、脉搏102次/分、血压13~80mmHg,神志清楚,言语流利,右侧瞳孔:左侧瞳孔=4mm:2mm,右侧瞳孔光反射消失,右侧眼球活动受限,颈部抵抗,颈胸4横指,布氏征阳性。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口啰音。提问:采取何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