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832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考研冲刺模拟题及答案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风险投资
【答案】风险投资是指风险资本的运营,是资本经营的一种特殊类型。它就是将资本投向蕴含高风险、高收益和高成长可能的中小型高技术企业或项目,并以一定方式介入该企业或项目的管理、运行,在取得成功后既获得资本的高额增殖又实现资本回收的投资行为。风险投资的特点是:
(1)投资对象是高技术、新兴产业的企业或项目;
(2)追求未来高额资本收益并主动承担高风险;
(3)在投资的同时也往往参与管理或提供辅导、咨询等服务;
(4)具有资本主动退出的要求和机制,一般是在投资成功并获高收益后回收资本,再转向其他风险投资项目。
风险投资具有高风险、高回报的特点,并且不会持续留存在某一企业。风险投资有助于高科技企业的成长,能够优化资本配置,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并且完善市场机制,促进就业,有利于经济发展。
2. 资本集中
【答案】资本集中是指把若干个规模相对较小的资本合并重组为规模较大的资本。资本集中是扩大单个资本总额的一种形式,资本集中不会引起社会资本的增大,也不受社会财富增加量的限制。
资本集中最强有力的杠杆是竟争和信用,它们可以使资本迅速增大。在资本主义激烈的竞争中,由于大资本拥有较优越的生产条件,处于优势地位,因而能够战胜许多中小资本,从而兼并这些中小资本,把自己变成一个更大的资本; 或者两个实力相同的资本出于更高层次竞争的需要而联合成一个规模更大的资本。同时,由于信用的发展,一方面大资本能得到巨额贷款,增强竞争能力; 另一方面,在信用的基础上股份公司可以广泛地形成和发展,这样就加速了资本的集中。
资本集中的主要途径有:并购(包括兼并、收购)、联合、向社会发行股票。资本集中能在较短时间内实现资本规模的迅速扩张,形成合力,兴办小资本无力兴办的大型项目,并有利于优化劳动组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要素使用效率等。但是,资本集中有时也会导致垄断,对技术进步和消费者产生不利影响。
3. 产权
【答案】产权主要指财产权或财产权利,是以财产所有权为主体的一系列财产权利的总和,包括所有权及其衍生的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等权利,包括物权、债权、股权和知识产权及其他无形财产权等。
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中,产权作为财产权利有以下规定:
(1)所有权表现为在一定经济关系中的个体或团体对生产条件的排他的占有或归属关系。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财产仅仅是有意识地把生产条件看作是自己所有这样一种关系(对于单个的人来说)。“私有财产的真正基础,即占有,是一个事实,是不可解释的事实,而不是权利。只是由于社会赋予实际占有以法律的规定,实际占有才具有合法占有的性质,才具有私有财产的性质。”
(2)财产权利关系的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财产权利,只能在一定的经济关系中才存在; 离开了人与人的关系,把财产看作单个人的权利,如同“把语言看作单个人的产物”一样荒谬。
(3)产权对财产主体有实现利益的要求。财产主体必须作为财产的承担者,通过一定的经济交往过程,使财产的权和利得以实现。产权在实现过程中规定主体在经济交往中的行为和权利界限。这种权利规定着财产人格化主体在经济交往中的行为和日的以及行为方式。
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答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这样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立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那个阶段。
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依据是:
(1)这是由我国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的。我国是从一个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因此形成了生产力水平低、社会化大生产不发达、商品经济落后的客观现实。
(2)这是由我国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性质决定的:
①从生产关系看,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己经确立,但我国对于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公有制的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结合方式、按劳分配的具体实现形式等问题的认识还有待加深。
②从上层建筑看,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己经确立,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已占社会统治地位,劳动人民成为国家主人,由此也确立了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但我们的政治体制还有待改革,民主和法制两个方面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证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和实践意义,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坚持把马克思的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另一方面,它是指导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
5. 资本积累
【答案】资本积累是指在扩大再生产需要增加投资的情况下,把剩余价值(利润)转化为资本,使资本规模得以扩大的过程,它是资本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资本原始积累是指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过程,也就是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解体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直接暴力来实现的。
6. 进口替代战略
【答案】进口替代战略是发展中国家试图通过限制和替代外国工业品的进口,保护和促进本国工业发展,以实现本国工业化的一种经济发展战略。20世纪50-60年代,在发展中国家出现了进口替代型工业化的高潮。
二、辨析题
7. 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单个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相对剩余价值。
【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相对剩余价值指在劳动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使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个别资本家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不是为了降低劳动力价值,获取相对剩余价值,而是为了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从而获得超额剩余价值。个别资本家获得超额剩余价值是一种暂时的现象。因为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冲动与竞争的外在压力,迫使其他资本家也必须不断改进技术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等到整个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以后,商品的社会价值降低,原来由商品个别价值和社会价值差额形成的超额剩余价值就会消失。
由于资本家普遍热衷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取超额剩余价值,会导致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普遍提高,结果使与工人生活资料的生产相关的商品价值降低,劳动力价值下降,从而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实现了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因此,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无数资本家竞相追逐超额剩余价值而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8. 公有制经济和多种所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1)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区别不同经济制度的重要标志。经过反复的探索,我国确认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确立下来,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①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不是唯一的经济成分,要发展多种经济成分,但为了发展社会化大生产,为了逐步达到共同富裕,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