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文史哲研究院)313历史学基础之中国现代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中国土地法大纲》
【答案】《中国土地法大纲》是1947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西柏坡村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通过的一份指导土改运动的纲领性文件。《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彻底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 规定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规定保护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大纲颁布后,各解放区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又颁布了补充条例。《中国土地法大纲》肯定和发展五四指示中将地主土地分给农民的原则,并改正了其对富农的过度照顾的缺点,通过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摧毁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基础,巩固了根据地。农民分到了土地,为了保护自己的革命果实,组织人民武装,建立人民政权,并积极参加人民解放军; 农民的革命热情被激发出来,生产积极性得到调动,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2. 伪满洲国
【答案】伪满洲国是日本在占领中国东三省后扶植的一个傀儡政权。1932年3月1日,日本帝国主义以“满洲国”政府的名义,发表了一个所谓“建国宣言”,宣布“满洲国”成立。因国民政府和中共及国际社会对伪满政权均不予承认,故称为“伪满洲国”或“伪满”。“首都”设于新京(今吉林长春),“领土”包括现今中国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全境,以及内蒙古东部、河北省承德市。
3. 蒋冯战争
【答案】蒋冯战争是1929年蒋介石与冯玉祥之间的战争。1929年蒋介石在征讨桂系得手获胜后,为了进一步消灭异己力量,立即转移兵力,进攻冯玉祥的西北军。5月中旬,冯玉祥令驻山东、河南的西北军退守憧关,蒋介石兵分三路大举进攻,在蒋的武力进剿和内部瓦解的困境下,冯玉祥被迫于5月27日通电下野。蒋介石失去了进攻的口实,蒋冯军事冲突结束。
4. 改订新约运动
【答案】改订新约运动是南京政府成立初期发起的要求修改不平等条约的运动。这场运动主要集中于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两项,恢复了我国长期丧失的主权,减少了一些帝国主义在我国长期享有的特权,否认了领事裁判权的合法性,增加了国家关税的收入,在客观上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利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这场运动又很不彻底,有关废除领事裁判权的规定,
实质是一纸空文。
5.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答案】“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共和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方针之一。基本含义是:①鉴于帝国主义长期以来一直敌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现在又企图继续保留在中国的特权,所以不能给予其合法地位;②为了防止帝国主义的破坏和捣乱,应该在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势力和影响后再与其建交;③为了防止帝国主义颠覆和破坏,应禁止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新闻机构及文化教育机构的非法活动。具体措施有:①收回外国兵营;②整顿海关及税收;③限制外轮驶入中国内河;④处理外国在华企业及房地产;⑤停止与中国无外交关系的外国新闻机构的活动;⑥整顿教会及外国人兴办和津贴的各种文化、教育、卫生和救济活动。
6. 资源委员会
【答案】资源委员会是国民政府统制工矿企业的主要机关,其前身是国防设计委员会。1935年4月1日成立,从事调查研究各种国防经济资源及相应的开发建设工作,后来逐渐发展成为重工业的主管部门。在具体工作上,资源委员会统制了钨、锑的生产和出口。购买工业机械设备,并兴办了中央钢铁厂、中央机器制造厂等工矿企业。抗战爆发后,负责主持工矿企业的内迁,并购储大量战略物资。抗战期间,在后方创办厂矿百余个,大量生产后方急需的产品,缓和了物资紧缺的危机; 同时对外输出大量钨、锑、锡等矿产品,换回军火和重要物资,并培养了一大批企业管理和技术人才,为坚持抗战作出了贡献。抗战胜利后,该会接收日伪的主要工矿企业,在东北、台湾和关内各地设立中国石油公司、华北钢铁公司等多家大型企业,成为国营生产事业专管机构,进入全盛时期。此后,由于国民党扩大内战,致使其在战后大规模发展工矿事业的计划破产。新中国成立后,资源委员会在大陆的各厂矿为中央人民政府接收,其职工及专家大多留在大陆,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52年,台湾当局宣布撤销资源委员会。
7. 善后大借款
【答案】善后大借款是1913年袁世凯为镇压革命派而向外国银行团进行的借款。1913年4月,袁世凯为消灭国民党在南方各省的革命势力,以办理“善后”为名,未经国会同意,以盐税、关税及直隶、山东、河南、江苏四省中央税款为担保,先后与英、法、德、日、俄五国银行团签订《善后借款合同》,借款总额为2500万英镑。
8. 四联总处
【答案】四联总处是指1939年9月,国防最高委员会《战时健全中央金融机构办法纲要》规定中央、中国、交通、农业四家银行合组的负责办理政府战时与金融、经济政策有关的各项特种业务的联合办事处。办事处设理事会,主席由蒋介石亲自担任,由各银行总裁、董事长和财政部、经济部的代表组成。下设战时金融委员会、战时经济委员会,全国节约建国储蓄劝储委员会和秘书处。四联总处统制了全国货币的发行、贴放、汇兑和物价调整等。
9. 《中华民国约法》
【答案】《中华民国约法》是民国初年袁世凯制定的约法。1914年3月,召开约法会议,根据袁世凯提出的“修改约法大纲七条”,炮制出所谓的《中华民国约法》,同时废除《临时约法》。《中华民国约法》的主要内容有:①改责任内阁为总统制; ②撤消国务院,在总统府内设政事堂作为办事机构。
10.百团大战
【答案】百团大战是指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对华北日军发动的一次反扫荡战役。1939年以来,日军在华北地区大力推行“治安肃正计划”,实施“囚笼政策”。尤其在横贯太行山、连接太原至石家庄的正太铁路线上,日军在沿线的大小城镇、车站、桥梁、隧道附近密布据点,阻断了八路军总部和129师活动的太行抗日根据地间的联系。1939年8月至次年1月,彭德怀率领八路军104个团在正太路打击日军,摧毁正太路等华北主要铁路、公路交通线,发动来源、灵丘战役,榆社、辽县战役,占领了榆社,反击日军对根据地的扫荡。百团大战打破了敌人对根据地的分割、封锁,对巩固和扩大根据地起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振奋了全国的抗日士气。
二、论述题
11.简述抗日战争开始到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及其所起的作用。
【答案】(1)积极作用表现在: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口的主力。国民政府组织了一系列的大规模会战,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为中共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创造了条件;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尽管国民党抗战比较消极,但仍然牵制了很大一部分日军,在客观上减轻了敌后战场的压力,起到了战略配合作用。但也有消极的一面,如推行片面抗战路线,使正面战场损失惨重。
(2)消极作用表现在:从抗战开始,国民党执行了一条单纯由政府和军队包办的片面抗战路线,使得国民党正面战场损失惨重;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积极反共、消极抗日,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反动方针,并先后掀起三次反共高潮; 国民党军队内部派系林立,各树一帜,互不相容,极大地抵消了抗日有生力量。但也有积极的一面,在抗战的初期,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力,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迅速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12.简述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经过及其结果。
【答案】(1)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
①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妥协政策,引起了国民党内部在抗日问题上的分化。
②国民党中央政府与地方实力派矛盾深化,蒋介石借内战消除异己的策略,引起了东北、西北军的不满。两军领导人张学良、杨虎城等开始与共产党及红军联系,初步奠定了三方团结抗日的政治基础。
③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影响,使张杨开始联共抗日。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