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宁夏大学政治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一国两制
【答案】一国两制是指“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所谓“一个国家”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所谓“两种制度”即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照顾台湾、香港、澳门等地的现实情况和当地人民的愿望和利益,允许那里保持原有的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原有的社会制度长期不变。实行一国两制,设立特别行政区,是在国家结构问题上的重大创造。国家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政府,国家只有一个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一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个中央人民政府一一国务院。特别行政区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是一个地方行政区域,特区政府是一级地方政府。特别行政区所享有的高度自治权又是真实的。特别行政区实行与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不同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制度; 特别行政区的立法、行政、司法制度具有高度的独立性,中央政府的法律、法规除体现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和不属于特区高度自治权范围的以外,其他均不在特别行政区实施。
2. 政治统治的合法性
【答案】社会成员对于政治权威的服从心理,关键在于社会成员在思想上和心理上对于政治统治及其力一式、力一法的认可和同意。正是这种认可和同意,构成了政治统治的合法性,这种政治合法性成为政治统治的心理基础。而政治统治的过程,就是政治权力合法化的过程。
政治认同和合法性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复杂的多方面原因。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政治认同作为社会意识的组成部分,也是由人们的社会地位决定的。因此,政治认同和合法性首先取决于社会成员的社会关系,取决于社会成员在其所处的社会关系中的利益要求的满足和利益关系的协调,它是产生和巩固政治合法性的根本源泉,也是社会成员识别和认同政治权威的基本依据。在此基础上,政治认同和合法性的产生和发展,还与特定社会的公共规则和公共伦理具有密切关系。
3. 寡头统治铁律
【答案】寡头统治铁律是由精英主义代表人物米歇尔斯提出来的。米歇尔斯通过对社会民主党的考察发现,为了实现其政治目的,社会民主党不得不将自己组织起来,而一旦形成了组织,要让组织发挥最大的功效,就需要坚强的领导。一旦这些领导占据了高位,就倾向于将自己的权势看作是永久的,死死抱住权力不放,从而变成寡头统治。
4. 政治决策
【答案】政治决策是指政治权力对于政治管理活动问题的决定行为。从本质上讲,政治决策,就
是政治管理者确定所要实现、维护和发展的特定利益要求及其方式的行为。政治决策应社会政治生活的要求和政治管理的任务而进行,是政治管理行为实施过程的起点。政治决策具有公共权威性和公共选择性的特点。政治决策具有立法决定、行政决策、司法判定不同的决策形式。
5. 两院制
【答案】两院制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机关分为两院的。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都采用这种制度。两院的名称各国不同,如美国叫众议院、参议院,英国叫上议院、下议院等。下议院议员通常按选区直接选举产生,名额按人口或选民人数的一定比例分配。上议院议员的选举办法和名额分配,各国不尽相同。有的实行直接选举,有的实行间接选举,如由下议院或地方议会选举,有的国家还有部分任命产生、世袭或当然担任的议员。任何法律都须经两院通过,而下议院一般在提出财政预算议案方面有优先权。同时,两院之间也存在着一种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下议院的权力一般要高于上议院。两院制是资产阶级共和政体按照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学说而建立起来的立法机关,它实际上代表着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6. 合法性
【答案】“合法性”是指政治权力符合政治共同体普遍约定的一种“正当性”,它的意义比“合法”要远为广泛和深远。合法性的政治意义就在于建立了被统治者对统治者的支持体系,以制衡于统治者对被统治者的支配体系。对于合法性的类型,最经典的认识莫过于马克斯·韦伯。马克斯·韦伯概括了传统型、法理型和克里斯玛型(超凡魅力型)三种合法性类型。三种合法性类型各有其特点,而且这三种合法性类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重要性也不一样。
二、简答题
7. 简要分析西方封建社会时期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
【答案】西方封建社会是一段野蛮和黑暗的历史,社会完全处于神权的统治和支配之下,至于政治学,“同其他一切科学一样,不过是神学的分支”。
西方中世纪封建社会神权政治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A. 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前者的主要著作是《论神之都》,后者的主要著作有《论君主政治》、《神学大全》等,他们的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
(1)鼓吹神创等级制,以维护封建政治秩序;
(2)强调君权神授,以证明教权高于王权,同时给王权加上神圣的光环;
(3)主张宗教信仰高十理性,以宗教教义为判别是非的标准。
由此可见,西方封建社会时期的政治学说是蒙昧主义、禁锢主义的政治学说。所以,这一时期的西方政治学也被称为神学政治学时期。
8. 简述政治文化的内涵及类型。
【答案】(1)政治文化的内涵
政治文化是指一个国家中的阶级、团体和个人,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某种特定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模式。它主要包括政治主体对政治体系、政治活动过程、政治产品等各种政治现象,以及自身在政治体系和政治活动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的一种态度和价值倾向。
(2)政治文化的类型
两方学者一般将政治文化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①参与型政治文化与服从型政治文化。
这是从社会成员的参政倾向来进行划分的。
a. 在参与型政治文化体系中,公民普遍具有参政的愿望、能力和要求。民主、平等的观念是这种政治文化中的主导观念。政治体系通过普遍选举、政党政治、民选议会等方式为公民提供参政的途径。它使公民成为政治主体,可以自由地参政、议政。
b. 在服从型政治文化体系中,政治只是少数人的事,多数社会成员不能也不愿参与政治,即使政治体系提供了参与政治的途径,民众也会因为其参与政治的能力与愿望的低下而使政治参与难以实现。
②冲突型政治文化、协调型政治文化和混合型政治文化。
这是根据政治文化在一个国家、社会的作用和政治文化中亚文化结构及其相互间关系而划分的。 a. 冲突型政治文化是指在这类文化中存在着亚文化系统之间的相互冲突。这种冲突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如阶级对立,民族差异和矛盾、利益冲突以及大众与精英之间的文化差别等,都可以成为冲突型政治文化出现的起因。
b. 协调型政治文化是指在这种文化中,各种亚文化系统之间相互协调、相互融合,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集团、各个民族、大众与政治领导之问不存在政治观念和政治信仰方面的根本冲突。亚文化之间的差别和不同,可以通过政治体系或相互适应来加以协调,从而促进整个政治共同体内部的利益协调。
c. 混合型政治文化指的是在这类政治文化中,各种亚文化系统之间的界限尚不分明,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集团、大众与领导之问的分野也不明显,同时政治关系又与血缘关系、种族关系与宗教关系交织在一起。这种现象在发展中国家较为多见。
③理想型政治文化和现实型政治文化。
这是从政治价值原则类型的角度,根据政治文化的价值理念的特点而加以区分的。
a. 宗教与政治价值观结合在一起,因而它赋予国家以道德教化和干预人们思想的权力。现实型政治文化则将政治价值原则与道德原则分离开来,因而趋向于尽量地缩小国家的干预范围。理想型政治文化要求道德上的完人来治理国家,因而它将人治作为治国原则。
b. 现实型政治文化则认为任何人都不可能是道德完人,因而它要求通过法律来制约权力。 ④传统政治文化与现代政治文化。
这种类型的区分主要是根据政治文化的发展阶段而划分的。
a. 一般认为,传统政治文化是与自然经济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结构相适应的一整套政治心理、情感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