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山东理工大学商学院955西方经济学(微观)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为什么完全竞争市场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

【答案】(1)帕累托最优状态是用于判断市场机制运行效率的一般标准。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指,在既定资源配置状态下,任意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其他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即不存在帕累托改进,则称这种资源配置状态为帕累托最优状态。一个经济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必须满足三个必要条件:

①任何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对于所有使用这两种商品的消费者来说都必须是相等的;

②任何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对十任何使用这两种生产要素的生产者来说都必须是相等的;

③任何两种商品对十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必须等于这两种商品对于生产者的边际转换率。

(2)完全竞争市场之所以总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可以从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的三个必要条件分别加以说明。

①从交换的最优条件来看,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单个消费者都是价格的接受者,每个消费者都会调整对商品的需求以满足从而实现效用最大化。既然各消费者都是价格的接受者,那么各消费者购买任意两种商品的数量必使其边际替代率等于全体消费者所面对的共同的价格比率。因此,任何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对所有的消费者都相等。

②从生产的最优条件来看,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单个生产者都是要素价格的接受者,每个生产者都会调整要素的需求以满足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既然各生产者都是要素价格的接受者,那么各生产者购买并使用的任意两种要素的数量必使其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全体生产者所面对的共同的要素价格比。因此,任何两种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对所有生产者都相等。 ③从生产和交换的最优条件来看,任何两种产品生产的边际转换率即为两种商品的边际成本之比,每一消费者对任何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其价格比。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任何产品的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因此,任何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它们的边际转换率。

(3)综上所述,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帕累托最优的二个必要条件都可以得到满足。换而言之,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作用下,整个经济可以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这样的经济必定是最优效率的经济。

2. 试举经济生活中的一个实例,简述信息不对称的经济学原理。

【答案】(l )信息不对称的经济学原理: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上某些参与者拥有但另一些参与者不拥有的信息; 或指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一些,另一方掌握的信息少一些。信息不对称将导致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下不能形成资源的有效配置,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造成市场失灵。

(2)以保险市场为例,如果保险公司和投保客户双方的信息是充分的,则根据大数法则所定费率足以保证保险市场的有效运转。问题是保险公司对客户的信息不可能充分掌握。拿健康医疗保险来说,哪些人身体好,哪些人身体差,保险公司无法充分了解,结果是身体差的人投保最多。事后,保险公司才了解到实际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大超过预期的死亡率和发病率。这迫使保险公司按“最坏情况”的估计来确定保险费率,但这样会使费率上升,身体好的人不愿参加保险。尽管他们有获得保障的需求,但市场无法给他们提供保险,这使保险市场的有效性遭到破坏。

3. 垄断是如何造成市场失灵的?

【答案】(1)在垄断情况下,厂商的边际收益小于价格。因此,当垄断厂商按利润最大化原则〔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确定产量时,其价格将不是等于而是大于边际成本。这就出现了低效率的情况。

垄断造成的市场失灵

在图中,横轴表示厂商产量,纵轴表示价格,曲线D 和MR 分别表示厂商需求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再假定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相等且固定不变并由直线AC=MC表示。为了使利润最大化,厂商产量定在Q 2,价格为只,它高于边际成本,说明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因为这时消费者愿意为增加额外一单位产量所支付的价格超过生产该单位所引起的成本。显然,要达到帕累托最优,产量应增加到Q 1,价格应降到P 1,这时P=MC。然而,垄断决定的价格和产量只能是P 2和Q 2。如果产量和价格是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产量Q 1和价格P 1,消费者剩余是三角形ΔFP 1H 的面积,当垄断者把价格提高到P 2时,消费者剩余只有三角形ΔFP 2G 的面积,所减少的消费者剩余的一部分转化为垄断者的利润,另一部分就是由垄断所引起的社会福利的纯损失,它代表由于垄断造成的低效率带来的损失。

(2)为获得和维持垄断地位从而得到垄断利润的寻租活动是一种纯粹的浪费,进一步加剧了垄断的低效率。

4. 分析说明为什么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

【答案】公共物品是指既不具有排他除也不具有竞用性的物品。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一个重要的原因在十市场本身提供的公共物品通常将低于最优数量,即市场机制分配给公共物品生产的资源常常会不足。

由于公共物品不具备消费的竞用性,任何一个消费者消费一单位公共物品的机会成本为零。这意味着,没有任何消费者要为他所消费的公共物品去与其他任何人竞争。因此,市场不再是竞争的。如果消费者认识到他自己消费的机会成本为零,他就会尽量少支付给生产者费用以换取消费公共物品的权利。如果所有消费者均这样行事,则消费者们支付的数量将不足以弥补公共物品的生产成本。结果便是生产者提供低于最优数量的产出,甚至是零产出。

从社会整体角度而言,公共物品由私人来提供,会造成社会整体帕累托低效率,不利于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公共物品的生产和消费问题不能山市场上的个人决策来解决。因此,必须山政府来承担提供公共物品的任务。

二、论述题

5. 资本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与技术进步导致的生产率提高之间有何关系? 边际生产力递减是如何体现在现实中的? 请举例说明。

【答案】(1)资本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与技术进步导致的生产率提高之间的关系

资本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连续将资本的投入量增加到一定数量之后,总产出的增量即资本的边际产量将会出现递减的现象。一般认为,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并不是根据经济学中的某种理论或原理推导出来的规律,它是根据对实际的生产和技术情况观察所作出的经验性概括,反映了生产过程中的一种纯技术关系。同时,该规律只有在下述条件都具备时才会发生作用:生产技术水平既定不变; 除一种投入要素可变外,其他投入要素均固定不变: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量必须超过一定点。

在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产量却有所增加,这种情况被认为发生了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可由两个层次观察到:第一,产量不变时,所使用的要素投入减少; 第二,要素投入不变时,其所生产的产量增加。

显然,按照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在不存在技术进步时,总产出最终停止增长。可是,现实的经济实践表明,总产出并没有停止增长的情况,原因是技术进步提高了要素的生产率,保证了总产出的持续增长。技术进步导致生产率的提高不仅阻止了要素边际生产力的递减,一定程度上反而提高了要素的边际生产力,通过资本、劳动等加强并维持产出的增长。

可以说,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是短期生产的一条基本规律。技术进步导致的生产率提高,则是长期生产的结果。

(2)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在现实中的体现

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在现实中的例子很多,比如,对于给定的1公顷麦田来说,在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不变的前提下,考虑使用化肥的效果。如果只使用一公斤化肥,那可想而知,这一公斤化肥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加量即边际产量是很小的,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随化肥使用量的增加,其边际产量会逐步提高,直至达到最佳的效果即最大的边际产量。但必须看到,若超过化肥的最佳使用量后,再继续增加化肥使用量,就会对小麦生长带来不利影响,化肥的边际产量就会下降。过多的化肥甚至会烧坏庄稼,导致负的边际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