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中国教育史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单选题
1. 义务教育的基本内涵是:国家与社会有义务确保全体适龄儿童接受法定年限的学校教育、家长有义务送适龄子女接受法定年限的学校教育和( )。
A. 学校有义务为适龄儿童提供公平的教育
B. 适龄儿童有义务接受法定年限的学校教育
C. 公共机构有对适龄儿童开放并进行教育的义务
D. 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不得雇用学龄儿童
【答案】B
【解析】义务教育是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家庭、学校和社会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因此,答案选B 。
2. 近年来,一些教育研究者开始关注教育活动过程的动态生成、非线性特征及其中潜在的、无序的和偶然的因素。这种发展方向体现了教育研究的( )。
A. 经验一分析范式
B. 社会批判范式
C. 淦释一理解范式
D. 复杂思想范式
【答案】D
【解析】复杂思想范式是和世界的多样性、随机性、组织性、突变性、无序性等概念相对应的一种研究范式。复杂性思想关注随机性,不确定性,偶然性,潜在性,正是这些系统内外的不确定性因素,使客观世界变得复杂,使思维主体本身要具备一种新的指导思想(复杂性思想)去面对世界自身的复杂。关注教育活动过程的动态生成、非线性特征及其中潜在的、无序的和偶然的因素正是体现了教育研究的复杂思想范式。
3. 为避免灌输与说教而大量使用道德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角色认取(role taking )和主动思考的德育模式,除道德认知发展模式外,还有( )。
A. 体谅模式
B. 价值澄清模式
C. 社会学习模式
D. 集体教学模式
【答案】A
【解析】价值澄清模式是避免观点说教并促使人们在确定较直观方面使用有道理的推理。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帮助学生澄清价值观。
4. 学习单词basket (筐子)有助于学习basketball (篮球)。这里所产生的迁移是( )
A. 顺应性迁移
B. 低路迁移
C. 水平迁移
D. 特殊迁移
【答案】D
5.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附属内驱力在学校表现最突出、易见的时期是( )
A. 小学低年级
B. 小学中年级
C. 小学高年级
D. 初中
【答案】A
【解析】附属内驱力是指为了保持长者们(如教师、家长)或集体的赞许或认可,表现出要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这种动机特征在年幼儿童的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表现为追求良好的学习成绩,目的就是要得到赞扬和认可。
6. 教育测验运动和实验教育学在研究方一法上主要体现了( )。
A. 人本主义取向
B. 科学主义取向
C. 解释主义取向
D. 历史主义取向
【答案】B
【解析】教育测验运动,是指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原先的考试制度己不适应当代的教育,所以对教育测验方法进行改革及对提高测验的客观性进行研究的运动,如智力测验、学力测验。实验教育学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美,主要是采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来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关系的理论。可见,教育测验运动和实验教育学都是追求用科学、定量的方法来研究教育。
7. 宋代书院发展中,在学术争辩和讨论中创立了( )制度。
A. 讲会
B. 会盟
C. 会讲
D. 研讨
【答案】A
8. 某研究者为了研究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往活动,到某小学开展了分时段分项日课堂教学的系统观察。这体现了文献检索的( )。
A. 参与性、结构式观察
B. 参与性、非结构式观察
C. 非参与性、结构式观察
D. 非参与性、非结构式观察
【答案】C
9. 指出民生日用的知识都是世人应当学习研究的是( )
A. 龚自珍
B. 林则徐
C. 魏源
D. 冯桂芬
【答案】A
10.19世纪德国教育家洪堡推动新大学运动,制造了柏林大学办学模式,为大学增添了 ( )。
A. 人才培养功能
B. 科学研究功能
C. 社会服务功能
D. 文化传播功能
【答案】B
【解析】德国教育家洪堡曾对各级学校教育进行了改革。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柏林大学的创办。柏林大学倡导“学术自由”和“教学与研究统一”,不仅对德国大学的现代化,而起对欧美其他国家大学的现代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11.若问小明“为什么偷东西是不对的? ”他的回答是“抓住了会挨打”。据此可以判断小明的道德认知发展处于( )。
A. 前习俗水平
B. 习俗水平
C. 后习俗水平
D. 准习俗水平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