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广西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培训题库>中医外科学题库

问题:

[单选] 乳房部疾病证见经前胀痛者为()

A . 内吹乳痈
B . 乳痈
C . 乳癖
D . 乳岩
E . 乳痨

下列哪种药物可以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死亡率(). 地高辛。 呋塞米(速尿)。 硝酸盐。 螺内酯(安体舒通)。 胺碘酮。 毛细血管襻增厚呈车轨状或分层状见于() 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 关于血管紧张素Ⅱ生理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收缩全身阻力血管。 收缩容量血管。 促进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促进下丘脑释放血管升压素。 促进肾上腺皮质释放醛固酮。 患儿,男性,4岁,因"双眼交替向内偏斜1年余"就诊。患儿家长诉约1年半前开始发现患儿双眼交替向内偏斜,左眼较明显,偶尔也出现右眼偏斜。角膜映光法习惯右眼注视,左眼反光点位于颞侧瞳孔缘,左眼注视情况类似。遮盖试验均可见非遮盖眼眼球由内向外运动。眼球运动基本正常。如果三棱镜交替遮盖检查结果:(裸眼)33cm:+30△;5m:+30△;(戴镜)33cm:+20△;5m:+20△;同视机检查没有双眼视;AC/A=3。诊断是() A.完全调节性内斜视。 B.部分调节性内斜视。 C.分离性垂直斜视。 D.复合性远视散光。 E.混合性远视散光。 患儿突然发热、咽痛、“杨梅舌”,病后第3天,耳后颈部出现皮疹,然后发展为全身弥漫性鲜红皮疹,疹退后有皮屑。咽拭子培养的结果亦支持此病是猩红热。猩红热皮疹产生的原因是() 链球菌溶血素的毒性作用。 链球菌致热外毒素的毒性作用。 透明质酸酶的扩散作用。 链球菌DNA酶的扩散作用。 链球菌链激酶的扩散作用。 乳房部疾病证见经前胀痛者为()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