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儿科专业知识综合练习题库

问题:

[单选] 患儿,女,5岁。发热1个月,伴双下肢疼痛1周入院。体检:体温38.5℃,稍苍白,下肢有少许散在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易触及,如绿豆至黄豆大,心、肺无异常,肝肋下2cm,脾不大,双下肢无明显关节红肿,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血红蛋白98g/L,白细胞数12×109/L.中性粒细胞0.30,淋巴细胞0.7,骨髓细胞学检查证实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痛原因是()

A . 贫血
B . 感染
C . 浸润
D . 骨髓炎
E . 生长痛

患儿,女,5岁。发热1个月,伴双下肢疼痛1周入院。体检:体温38.5℃,稍苍白,下肢有少许散在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易触及,如绿豆至黄豆大,心、肺无异常,肝肋下2cm,脾不大,双下肢无明显关节红肿,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血红蛋白98g/L,白细胞数12×109/L.中性粒细胞0.30,淋巴细胞0.7,骨髓细胞学检查证实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下列哪个因素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高危因素() 免疫分型为早期前B型。 染色体数日为高二倍体。 泼尼松诱导治疗第8天外周血幼稚细胞为2.0×109/L。 诊断时白细胞数20×109/L。 年龄5岁。 关于淋巴细胞及其亚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外周成熟的T细胞特有的标志是TCR和CD3。 采用三色标记单克隆荧光抗体,用FCM检测,可将T细胞精确分为Th和Tc细胞。 成熟的B细胞主要表达CD19、CD20、CD21、CD22分子。 同时检测CD5分子,可进一步将外周成熟的休止B细胞分为B细胞和B细胞。 B淋巴细胞反映了患者的体液水平。 下列哪项是免疫荧光标记最常用的荧光探针() 异硫氰酸荧光素。 藻红蛋白。 罗丹明。 德州红。 能量传递复合染料。 下列关于排痰的措施,不妥的是() 多饮水以利于痰液稀释。 勤翻身、叩背可促进排痰。 痰多且无力咳嗽者应以祛痰治疗为主。 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的患者应给予机械吸痰。 为了增加患者的耐受能力,体位引流应该在餐后半小时进行。 ()下列有关流式细胞仪细胞分选的说法,错误的是 细胞分选对仪器的性能要求较高。 细胞分选速度达5000个/秒时,部分被分选细胞的生物学活性会受影响。 分选收获率是指设定通过测量点的分选细胞与实际收获的分选细胞之间的比率。 分选纯度与仪器的精密度直接相关,同时与被分选细胞与细胞悬液中其他细胞有无相互重叠的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 分选率与分选的速度密切相关。 患儿,女,5岁。发热1个月,伴双下肢疼痛1周入院。体检:体温38.5℃,稍苍白,下肢有少许散在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易触及,如绿豆至黄豆大,心、肺无异常,肝肋下2cm,脾不大,双下肢无明显关节红肿,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血红蛋白98g/L,白细胞数12×109/L.中性粒细胞0.30,淋巴细胞0.7,骨髓细胞学检查证实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痛原因是()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小儿骨髓多为红骨髓,易被白血病细胞侵犯,故小儿骨关节痛比较常见。骨痛的原因主要与骨髓腔内白血病细胞大量增生、压迫和破坏邻近骨组织及骨膜浸润有关。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