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理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1)

  摘要

目录

2016年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理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一) . 2 2016年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理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二) 11 2016年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理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三) 23 2016年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理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四) 36 2016年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理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五) 47

一、名词解释

1. “合理想象”

【答案】“合理想象,,是指从已知的事实去推测记者没有采访到而可能发生的“事实”,并作为事实来报道。这一术语,是在讨论通讯《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黄继光》时提出来的。然而,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以己经发生、正在发生的事实为依据,不允许以可能发生、将要发生的“事实”为依据。以已知的事实去推侧可能发生的“事实”,这是逻辑推理的任务,而这种推测也只有在得到事实证明后才能成立; 用想象来写作,这是文学的创作方法,不能用在新闻上。如果“合理想象,,可以成立的话,记者就可以凭他的主观想象来写新闻,人们就无法核对事实,就很难保证新闻真实。

2. 新闻理论

【答案】新闻理论是指总结、阐明人类新闻活动主要是新闻事业的基本规律。它从新闻实践中抽象出来,又指导新闻实践,是新闻、新闻事业活动规律的一般原理,是新闻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①新闻事业的性质、任务、作用及其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研究新闻事业和实际的关系、和政治的关系、和群众的关系; ②新闻事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的工作原则; ③新闻道德和新闻工作者的修养; ④新闻媒介经营管理的原理和运行机制。

3. 宣传价值

【答案】宣传价值是指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能够证明和说明传播者主张的素质。由于新闻媒介的背景不同、性质不同、办报(台)的方针不同,宣传价值表现出强烈的政治倾向、利益取向(国家或民族利益、团体利益)和价值取向。一般而言,宣传价值的素质包含五个方面,合称宣传价值“五性,,,即与新闻媒介所持的政治主张、价值标准的一致性、针对性、普遍性、典型性和时宜性。

4. 大众传播

【答案】大众传播(MassCommunication )是指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其特点包括:①大众传播是专业传播机构从事的有组织的传播活动; ②传播对象是广泛而分散的、不定量多数的一般社会成员; ③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 ④传播内容是公开的,有别于私下或内部传播活动; ⑤大众传播也有反馈机制,但这种反馈一般是滞后的,受众对传播过程缺乏即时的干预能力。

5. 总编辑负责制

【答案】总编辑负责制是我国新闻媒介内部领导机构的运行方式之一。总编辑是报社的法人代表,并和党委书记一起共同领导编委会,集体决定报社内一些重大事务。在总编辑下面,设若干副总编辑,分管各个部门。这一模式自建国以后,一直沿用下来。目前中国大多数报社还采用此种模式。

6. 集约化经营

【答案】集约化经营就是走内涵发展之路,即合理化整合内部人、才、财和产、供、销的资源,不断开拓资源的利用价值,提高生产率。对于传媒业而言,集约化经营必然走向集团化经营。全球传媒集团有两大类型:①单-的传媒集团,属于专业化集团,把报纸或广播电视做深做细,尽可能做到极致。②混合多媒体集团,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出版发行、影视制作、广告公关等,属于多种媒体的分工合作,协同作战。

7. 现实受众

【答案】现实受众,是指已经确实接触、使用新闻媒介的受众按照接触新闻媒介的确定性的标准所划分的一种受众类型。与现实受众相对应的是潜在受众,即指具备正常的媒介接触能力,但还没有接触、使用媒介的受众。新闻媒介是开放的大众传媒,从理论上讲,全社会的成员都可成为其受众,即任何媒介的受众群都有潜在的、可不断扩大的可能性,这是媒介得以不断拓展受众面的基础。

8. 《羊城晚报》

【答案】《羊城晚报》是新中国成立后办起的第一张大型综合性晚报。1957年10月1日创刊。它以“贴近时代、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为己任,敢为天下先,精彩报道层出小穷。一直以其鲜明独特、新鲜活泼的风格吸引着广大读者。除去文革期间停刊的践跄岁月,无论是创办之初按照“移风易俗、指导生活”,“寓共产主义教育于谈天说地”的宗旨开拓办报新路,还是1980年复刊后遵循“反映生活、干预生活、引导生活、丰富生活”的力一针重振报业雄风,《羊城晚报》都做到了贴近时代、贴近读者、贴近生活,该报采编精良、作风严谨,为普通百姓所喜闻乐见。在新闻方面,一向以自采新闻多、独家报道多,反应迅速、视野开阔而著称; 在副刊方面,以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并重,拥有大量独具岭南特色的名牌栏目而闻名。近年开设的各类深具服务性和实用性的专版,更是深受读者和客户欢迎。

9. 新闻选择

【答案】新闻选择是指新闻媒介对新近发生的事实加以鉴别遴选,择定其中能够和值得传播的事实的过程。新闻选择通常表现为对稿件的选择,其实质则是对新闻事实的选择。新闻选择包括三种类型:①内迫性选择。即使媒介得到的新闻都是值得发表的,在篇幅超负载的情形下,“把关人,,也只能舍弃其中的一部分或大部分,这是一种受制于媒介内部技术条件而进行的选择。②需要性选择。新闻传播媒介要根据对受众已知需要的认识和未来需要的预期进行新闻选择。③外

迫性选择。新闻传播活动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它必然受到社会环境诸因素的制约,这种在外来因素限制下对新闻事实的取舍,就是外迫性选择。

10.《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

【答案】《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是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制定的,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系统的新闻职业道德规范条例。它系统概括了社会主义新闻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③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 ④发扬优良作风; ⑤坚持改革创新; ⑥遵纪守法; ⑦促进国际新闻同行的交流与合作。“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也是我国新闻工作的根本宗旨。”

二、简答题

11.导致新闻侵害名誉权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答案】导致新闻侵害名誉权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1)报道失实

报纸、刊物、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介所报道的内容没有事实根据或与事实基本不符,从而造成对他人名誉权的侵犯,这在新闻侵害名誉权的案例中占绝大多数。近几年发生的多起轰动社会的新闻官司,有些是因为报道中出现不实之词或不实之事,严重地侵犯原告的人格和尊严而引起的。

(2)侮辱诽谤

利用新闻报道捏造或传播谎言,损害他人人格、贬低他人名誉的,一般视为侮辱诽谤行为。

(3)不公正评价

这是指报道内容所反映的事实即使是客观存在的,由于作者的主观评价不客观、不公正,甚至是错误的,从而构成侵权。

(4)揭人隐私

隐私是指公民对自己私生活中不愿为他人知晓,或不便于公开的个人秘密,如思想秘密、生理秘密、财产秘密等。在民事活动方面,由于扩散、宣扬他人隐私会损害他人的名誉,因此应当承担民事法律责仟。隐私权是法律赋予公民的合法权益,应当给予充分的尊重,这是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法律常识。

12.简述新闻媒介与社会舆论的关系。

【答案】现代社会中,新闻媒介与舆论之间建立起一种天然的、密切的关系。新闻媒介凭借其自身的特性,不时介入到舆论产生和作用的各个环节中。这种介入,构成了它与舆论的千丝万缕的关联,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二个方面:

(1)反映并代表舆论

分散的个人意见要公开表达、参与大范围的社会讨论,最终形成的一致意见也要公开表达才能作用于社会,成为具有实际意义的公众意见。公开表达对于舆论既是必要条件又是最后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