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广西师范学院旅游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概念解释

1. 旅游出口

【答案】旅游出口是指国家接待国际入境旅游。旅游出口是一种无形贸易,在旅游出口中,旅游接待国所出口的是旅游产品一一即旅游者可在该国获得的旅游体验。旅游出口同有形的商品出口贸易相比有很多比较优势:诸如国际旅游业受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相对较小; 国际旅游出口市场的多元化过程较容易; 换汇成本低等优势。因此旅游出口在国际创汇占有重要地位。

2. 可随意支配收入

【答案】可随意支配收入又称可自由支配收入,指个人或家庭收入中扣除应纳所得税、社会保障性消费(即按规定应山个人负担的养老金、失业保险、健康保险等社会保障费用的预支,这些费用通常在发放工资时扣除)以及日常生活必须消费部分(衣、食、住、行等)之后所剩余的收入部分。

拥有足够的可随意支配收入是一个人能够实现旅游需求的首要物质条件。可随意支配收入的水平决定着家庭或个人的旅游支付能力。它影响着一个人能否成为现实的旅游者,影响着旅游者的消费水平,影响着旅游者在外旅游期间的消费构成,甚至还会影响到旅游者对出游目的地以及对旅行方式的选择。

3. 旅游市场

【答案】旅游市场是指旅游产品的经常购买者和潜在购买者,即旅游需求市场或旅游消费者市场。对于旅游经营者来说,无论是旅游目的地还是旅游企业,客源市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满足客人的需要实际上就是在满足本企业的需要。

如果旅游项目的开发和旅游业的发展,不了解需求市场的规模、不了解顾客的来源和目标市场人群的状况、不厂解旅游客流的基本规律、不丁解本企业或本目的地在市场竞争中的强项和弱点,那么这种旅游开发将是一种盲目的开发。如果一个旅游目的地或旅游企业能够了解需求市场的现状及其变化动向,能够据此有针对性地去开发旅游项目和发展旅游业,并据此有计划地系统开展旅游营销活动,那么该旅游目的地或旅游企业取得成功的可能性以及获得成功的程度都将会因此而增大。

二、简述题

4. 简述我国国内旅游市场的特点。

【答案】纵观近些年来我国国内旅游市场的发展,主要表现有以下一些特点:

(1)市场规模大,发展潜力足

我国国内旅游需求的发展,无论是在旅游人次上,还是在旅游消费总额上,都己大大超过入

境旅游市场。我国的国内旅游市场仍有着相当大的发展潜力。

(2)短程旅游所占比重大

目前我国国民中多数人的旅游支付能力仍比较有限,加之带薪年假制度在我国尚未普及,多数人所拥有的闲日段时间仍很分散,所以国内旅游活动的开展多表现为短程旅游。

(3)旅游活动的开展形式以散客为主

在国内旅游活动中,绝大多数旅游者都不使用旅行社提供的商业性服务。

(4)旅游消费总额增长速度快,但人均消费水平仍显较低

从全国国内旅游消费开支总额看,从1978年的18.4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5285.86亿元,可见增长速度很快。但国内游客人均消费额的增长速度明显放缓。这说明,我国国内旅游的人均消费水平仍然较低。在某种程度上,我国国内旅游市场目前仍属于人次规模扩张型,在质量上仍显较低。

5. 简述我国出境旅游市场的特点。

【答案】根据进入新千年以来的情况,我国出境旅游市场的发展表现有以下一些主要特点:

(1)增长速度快

首先是出境旅游人次增长速度快。随着出境旅游政策的放宽和出境旅游目的地的增多,近年来我国公民出境旅游的规模持续增大,这一期间,虽然因私出境人次和因公出境人次都在增加,但因公出境人员所占的比例相对下降,因私出境人员所占的比例则在增大。另一方面,由旅行社组织的出境旅游人数小仅所占比例较低,而且其比重呈下降趋势。出境旅游规模的持续上升和散客比重的不断增大,反映出我国出境旅游市场的发展正在加速走向成熟。此外则是出境旅游消费额增长速度快。从人均消费支出看,我国公民出境旅游者在海外逗留期间的人均消费开支也己超过来我国内地入境旅游者的人均消费开支。

(2)出境旅游目的地的选择范围拓宽

进入新千年以来,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各个领域中的国际交往都在增多。为了配合这些发展,中国政府将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确定为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的目的地。这使得我国公民自费出境旅游时,对出游目的地有了更多的选择。

(3)客流流向以亚太地区为主

在出境旅游的客流方面,尽管可供选择的目的地很多,但主要流向1直都是近距离的国家和地区,特别是那些开放时间比较早、距离比较近的亚太地区旅游目的地。

(4)港澳游份额最大

香港和澳门作为我国内地居民的出境旅游日的地,具有旅行距离近,文化障碍小等优势。尤其是在中央政府批准开放“港澳自由行”之后,内地居民前往该地旅游的客流量最大,并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

三、论述题

6. 列举井解释旅游资源的特点。

【答案】对于旅游资源的特点,人们可能会有不同的归纳。一般地讲,特别是与传统的物产资源相比较,旅游资源的特点主要包括:

(1)多样性

①旅游资源是一个集合概念,即任何能够造就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环境的事物皆可以成为旅游资源;

②旅游资源在表现形式上也可反映出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它可以是自然事物,可以是人文事物,还可以是社会事物; 既可以是历史留存下来的事物,也可以是当代人造的事物; 既可以是有形的事物,也可以是无形的事物等;

③旅游资源多样性特点的存在,从根本上讲是由旅游消费者的兴趣及其出游动机的多样性所决定的。

(2)吸引力的定向性

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是各种旅游资源所共有的本质特征。其实,旅游资源的吸引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旅游者方面的主观认识。这主要表现在,就某项具体的旅游资源而言,它对某些旅游者来说可能吸引力很大,然而对另外一些旅游者来说可能并没有多大的吸引力,甚至根本没有吸引力。这意味着,任何一项旅游资源的吸引力都会有某种程度的定向性特点,而不人可能对所有的旅游消费者人群都具有同等的吸引力。

(3)垄断性

除了以主题公园为代表的当代人造物之外,大多数旅游资源,特别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中作为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都具有地理上不可移动的特点。无论是我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还是美国的大峡谷或者东非地区的天然野生动物园,情况都莫不如此。这也是国际上的很多学者称旅游资源为垄断性资源的原因。虽然有人可能会认为,凭借当代的经济实力和技术能力,人们完全能够在世界其他地方仿造出这此事物,但这种仿制物将会因脱离了原物的特定历史和环境而不再具有原真性,也失去其原物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

(4)易损性

同传统的物产资源相比较,旅游资源属于非消耗性资源,只要管理和利用得当,当可用之不竭。这一认识在逻辑上并无问题。真正的问题在于这一认识逻辑的前提,即在管理和利用得当的情况下,在现实中往往难以得到有效的保证和实现。由于这一原因,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如果对其旅游资源的使用不合理或者维护小当,这些资源也很容易遭到损害甚至破坏。有形的旅游资源是如此,无形的旅游资源也有同样的问题。

(5)可创新性

随着时间的发展,旅游消费者的兴趣、需要以及社会时尚潮流都有可能会发生变化。这使得人造旅游资源的创新成为可能。此外,在传统旅游资源匾乏的地区,当地为了发展旅游业,也可能会凭借自己的经济实力人为地创造某些旅游吸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