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西北民族大学中国文学史(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三家诗

【答案】三家诗是“鲁诗”“韩诗”“齐诗”的合称。三家诗在汉代被立为博士,成为官学。鲁诗源于申培,齐诗源于辕固生,韩诗源于韩婴。齐诗多荒诞,鲁诗多保守。魏时齐诗己亡佚。鲁诗至西晋亦亡,韩诗亡于南宋,现仅有《外传》。三家诗都相当繁琐,解经一字,洋洋千言,也都使用汉代通行的隶书写成,所以这三家诗又称为“今文学派”“今文经学”。今文经学,是经学中研究今文经籍的一个流派。

2. 公安派

【答案】公安派是明代后期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三袁”是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他们是湖北公安人,所以被称为“公安派”,其中袁宏道最为知名,公安派的核心口号就是由他提出的。公安派以“性灵说”作为文学主张的内核,袁宏道认为文学的最高境界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在创作上,其诗文“变板重为轻巧,变粉饰为本色,致天下耳目于一新”,他们的诗歌脱离“理”的束缚,能够自由地抒发个人真实性情和表现个人生活欲望,并具有诗人的艺术独创特征,但也有些作品过于率直浅俗。

3. 童心说

【答案】童心说是明代思想家李费提出的文学概念。“童心”就是真心,“一念之本心”,实际上只是表达个体的真实感受与真实愿望的“私心”,是真心与真人得以成立的依据。李费将认知的是非标准归结为童心。他认为文学都必须真实坦率地表露作者内心的情感和人生的欲望。在李费看来,要保持“童心”,使文学存真去假,就必须割断与道学的联系; 将那些儒学经典大胆斥为与“童心之言”相对立的伪道学的根据,这在当时的环境中有它的进步性与深刻性。

4. 以诗为词

【答案】以诗为词是宋人对苏轼词艺术特色的概括。“以诗为词”大抵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突破传统词的“艳情”藩篱,以诗的题材为词的体裁,“无事不可言,无意不可入”; 二是突破传统词的表现形式,如语言、声律、手法等,以诗的形式为词的形式,表现出传统词所没有的豪放风貌。囿于传统,宋人对“以诗为词”多持否定态度,认为词“别是一家”,谓其“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总的来说,“以诗为词”极大地增强了词的活力。

5. 庄骚

【答案】庄骚是《庄子》和《楚辞》的合称,语出唐代韩愈《进学解》:“下逮庄骚,太史所录”。作为浪漫主义作品,《庄子》《离骚》同受荆楚文化和古代神话的影响,都具有奇伟超拔

的想象,显示出一种独立不群的个体人格。与此同时,它们都从神话、传说、民歌、祭词、咒语以及仪式、风俗的吸收养料,因此而并称为“庄骚”。

6. 纳兰性德

【答案】纳兰性德是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他的词基本以一个“真”字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但细读却又感淡淡忧伤。他将清代词的创作推向繁荣与鼎盛,以“别样清幽,自然标格”之词风独树一帜。

7. 慢词

【答案】慢词是宋词的主要体式之一,它与小令一起成为宋代词人最为常用的曲调样式。慢词的名称从“慢曲子”而来,指依慢曲所填写的调长拍缓的词。从唐五代至宋初,慢词一直很少,柳永首先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慢词的篇幅较大,一调少则八九十字,多则一二百字。慢词篇幅体制的扩大,相应地扩充了词的内容含量,也增强了词的表现能力。词调用慢字的,这个慢字往往可以省去。如姜白石有《长亭怨慢》,周公谨、张玉田均作《长亭怨》。

二、简答题

8. 中唐和晚唐咏史怀古诗的不同。

【答案】咏史与怀古都是以历史为题材,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等,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慨,或者借古以讽今,或者发思古之幽情。二者各有侧重,咏史诗多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 而怀古诗多是登临旧地有感而发之作。中唐和晚唐咏史怀古诗在思想内容上有所不同,具体表现在:

(1)中唐咏史怀古诗多吊古伤今

中唐是咏史怀古诗的繁荣期,不但出现大量作家作品,而且总体水平较高。此时的诗歌多吊古伤今,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怀咏,或对历史古迹的凭吊,针硬时弊,寄托怀抱。艺术表现上,以写景为主,长于情景交融。刘禹锡是此时咏史诗人之冠,《乌衣巷》《西塞山怀古》都堪称传世名作。

(2)晚唐咏史怀古诗多追忆与感伤

晚唐咏史怀古诗尤为发达,由于政治危机的加剧和末世的逐渐到来,追忆与感伤成为此时咏史怀古诗的主要内容。“咏史”多是翻阅古书,拾点旧说,针对特定的人或事,可能是一个历史事件,也可能是一个历史人物,借此抒发作者的思考、态度和情怀,或讽刺时政,从而抒发自己的独到见地。李商隐与杜牧是晚唐成就最高的两位诗人,李商隐的诗主要有《咏史》《楚吟》《过楚宫》《吴宫》《汉宫》《隋宫》《马嵬》等; 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三首》《题乌江亭》《题木

兰庙》《赤壁》等也是此时名作。

9. 简述宋玉《九辩》的文学史地位。

【答案】《九辩》是宋玉的代表作,它继承了《离骚》的抒情传统,把个人的身世之悲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怀联系在一起,形成悲愤深沉的风格特征。

(1)从思想内容上看

《九辩》的内容主要是抒发他因不同流俗而被谗见疏、流离失所的悲哀,批判了楚国黑暗的现实政治。其中动人的秋景描写开启了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悲秋”主题。如开头一段描写秋天:“悲哉秋之为气也! 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慄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寥寥数语,而情景俱现,成为后世文人触景伤怀,寄慨身世的滥觞。

(2)从文体的发展角度来看

《九辩》是由楚辞至汉大赋这一过渡阶段的代表性产物。

宋玉的辞赋,如《九辩》等,是在屈原的直接影响下创作而成的,并在文辞等形式方面有所发展。在艺术上,《九辩》虽多模仿《离骚》之处,却也有自己的特色,它善于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并且句法多变,能够巧妙地运用双声叠韵和叠字等修辞手法,读起来抑扬顿挫,饶有音乐美,从而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3)从《九辩》的主旨上看

王逸认为其主旨是宋玉“悯其师忠而放逐,故作《九辩》以哀其志”; 对此,现今的研究者大抵取怀疑态度。从诗的内容来看,其基本思想是表达“贫士失职而志不平”的感慨。这种感慨,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带有普遍性。诗中对现实的黑暗也有一定的反映,并表达了诗人“处浊世而显荣兮,非余心之所乐; 与其无义而有名兮,宁处穷而守高”的志尚。这种精神影响了无数的中华儿女,“非一代也”。

10.简述汉代咏物赋的创作概况。

【答案】汉代咏物赋的创作概况具体如下:

(1)西汉时期咏物赋的创作概况

①主要作品

西汉的咏物赋有贾谊的《簴赋》(残),刘安的《屏风赋》,刘欲的《灯赋》(残),扬雄的《都酒赋》等。还有枚乘的《忘忧馆柳赋》,中山王刘胜的《文木赋》,公孙诡的《文鹿赋》,路乔如的《鹤赋》,以及邹阳代韩安国作的《酒赋》《几赋》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原文失传而名目可考的咏物赋,如司马相如的《梨赋》,刘向的《雅琴赋》《围棋赋》等。

②作品类别

西汉诗体赋的咏物一般可以分为:

a. 单纯咏物的,如刘向《熏炉铭》等;

b. 咏物寄慨的,如羊胜《屏风赋》、孔减的《蓼虫赋》等;

c. 咏物、隐喻、调侃兼而有之的。如扬雄《都酒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