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北京服装学院设计学907服装设计与工艺之服装艺术设计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成衣

【答案】成衣指近代出现的按标准号型成批量生产的成品的衣服。这是相对于在裁缝店里定做的衣服和自己家里制作的衣服而言的。现在的百货商店和服装专买店中出售的都是成衣。

2. 服装

【答案】(1)服装

①服装是“衣裳”、“衣服”的一种现代称谓,也是“成衣”的同义语,如服装厂、服装店、服装公司等。另外,人们习惯上把那些流行倾向不大明显,在相当一段历史时期内穿用都不过时的常规性衣服或成衣称作服装,以区别于时装;

②与广义上的“服饰”一词一样,是指人类穿戴、装扮自己的行为,是人着装后的一种状态。换言之,即这种状态是由人、衣服和着装方式三个基本因素构成,而这三个因素又都是可变的,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会形成不同的着装状态。

二、简答题

3. 人类大约什么时候开始穿衣?

【答案】(1)继猿人之后,出现了“旧人”,即发现于德国的杜塞尔多夫尼安德特河流域附近的洞穴中的尼安德特人,距今约10万~5万年前,当时正值第四纪冰河期。

①开始把作为食物捕获来的兽皮包裹在身上御寒。至此,人类发明用来御寒的衣物。②最简单的、最初的衣物,大概是像斗篷似的裹在身上的未经处理的兽皮。

③毛皮的内侧大概也涂了颜色。这种色彩的使用,是向身体装饰发展的起点。

(2)在距今约4万~1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现代人类的直系祖先克罗马农人。他们被称为“新人”,其文化远远超过了旧人的尼安德特人,因之也被称为“智人”。

①石器、骨角器道具进步,衣生活发达起来,毛皮衣料的调制、制作和着装都发达到一定的程度。

②发明了制作皮革衣物用的刮刀和裁断器具,雕刻鹿角和象牙用的尖利的刀具、骨针等。 ③把鱼骨、兽骨和兽牙用皮绳串起来挂在脖子上当装饰用,还用雕刻刀雕刻象牙做成手镯,

用着色的串珠来装饰衣服。

(3)在我国,距今5万~6万年前,正值大理冰期之际,当时我国的旧石器文化己发展到最后一个阶段,中国人己从直立原人、智人演化到现代人阶段,石器工具已有了极大发展,这大大促进了渔猎采集生活的进步,使获取食物更为容易。因此,人们能有闲暇时间制作各种装饰品来妆扮自己。

①辽宁海城小孤山遗址出土穿孔的骨针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第一枚骨针。

②河北原阳虎头梁遗址曾出土穿孔的贝壳、钻孔石珠、鸵鸟蛋壳和鸟骨制作的扁珠。

③到距今2.5万年前的北京山顶洞人时一期,人们已用骨针缝制兽皮的衣服,并用兽牙、骨管、石珠等作成串饰。

总之,远古时代的实证资料虽然还不太充分,但可以推断,大约在50万~4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人类就开始穿用衣物。到距今5万~2.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期,穿用衣物己经相当发达。这一点现在己经确信无疑。

4. 为我国服装业的发展,你认为应该如何去做?

【答案】(1)创立品牌

中国服装要走向世界,必须创出自己的名牌。中国出口服装之所以在国际市场卜缺乏竞争力,除了设计水平和产品质量等原因外,尚无能叫得响的名牌是小容忽视的重大缺陷。

(2)培养设计师

一个名牌的创立,很关键的一环在于培养、造就和想方设法地推出有才华的名设计师。一个现代化服装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并取得长足发展,作为企业形象战略有两个基本要素:其一是企业的个性; 其二是企业对时代脉搏的把握,而能把握这两点的关键人物即是设计师。无论是服装企业自身,还是有关政府职能部门和社会舆论,都应努力从各个方面为我们自己的设计师脱颖而出创造一个宽松的内部环境。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在国际市场上摆脱“地摊货”的落后形象。中国服装设计师冲出国门之日,才是中国服装真正走向世界之时。我们坚信:一个中国服装设计师跃上世界时装舞台,中国服装走向世界的明媚的春天即将到来。

5. 从侧面观察人体时,体型大体可分哪几种?

【答案】(1)标准体:体轴位于身体正中心,与腰围线成直角相交,从前胸和后背分别引垂线a 和b ,其a 和b 距离臀部和腹部大体上相同,约lcm 左右。

(2)反体:胸很厚,向前挺出,臀向后突出,腹部很平,呈挺胸收腹形,显得很精神、活泼。从侧面观察,与标准体相比,由于高挺的乳房和内收的腹部而使垂线a 距腹部的间隔拉大。相反,由于臀部的后突,使垂线b 接触到臀部。这种体型着装时,往往前宽不足,后宽有余,裙子后下摆上吊,上衣前下摆上吊。

(3)后倾体:腹部腆出,背部弯曲,呈S 形,这种体型多见于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的少女和瘦弱的老人。从侧而观察,头、颈及上胸部前倾,躯干后倾,因此,背长比标准体长。由于躯干后倾和大腿后收,形成腹部向前腆出,臀部下降和内收。前面最外突位置由乳房位移到腹部,垂线

a 进入腹部内侧,相反,垂线b 与臀部距离拉大。此类体型着装时上衣易出现前长后短的现象,裙子前摆上吊,后摆接触小腿或脚。

(4)屈体及扁平体:一般体高细瘦者呈这种体型,少女和老人也多有这种形态,其特点与后倾体相似,只是比后倾体更加薄,胸、臀更加扁平,头颈更加前屈。因此,着装时易产生前领窝显得浅后领窝显得太深的现象。

(5)肥满体:此类体型分为三种情况,一种是上半身肥胖,一种是下半身肥胖,一种是上下差不多的桶形肥胖。我国人多属后两种情况。从侧面观察,胸部向前挺出,背部向后驼,腹部向前腆出,臀部后突而下垂。垂线a 进入腹部内侧,垂线b 接触到臀部。

(6)厚体:欧美型,女性的第二性特征表现得十分显著,因此很性感,乳房很大,高耸,臀部很高,很有体积感,腰细,胸腰差、腰臀差较大,富有女性特有的曲线美。从侧面观察,有点像反体的夸张型。

6. 举例说明服装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答案】(1)文明的移行

文明的传播,直接影响服装的变化。在文明传播过程中,服装受到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和进展着的社会环境的影响,有时也融合进了原始住民的原始服饰,或者一面排除那些原始的东西,一面逐渐积累,不断提高文明程度。

这些服装变化的形态和内容,或者登上兴隆、进化的阶梯,或者走向退化和衰亡。一方面作为民族固有的服饰停滞或固定于各个地方; 另一方面,作为国际通用的服饰进行着世界性的传播。

(2)宗教的影响

原始社会的万物有灵论、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等原始宗教,现在的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等世界宗教,与其各自的教义和信仰相应地对服装的形式、穿法、使用范围都作了规定,并且各具特色的宗教艺术也对服装有很大影响。如新娘子穿白色婚礼服举行婚礼,便是基督教的产物。基督教规定,只有初婚者才能穿白色礼服,以象征纯洁,再婚者则要穿有颜色的礼服。印度的已婚妇女每天都要在额头上点个红点,以示其丈夫健在,如果没有红点就一定是寡妇。伊斯兰教徒的妇女们出门一定要把颜面遮盖起来。

不同的宗教对于服装的色彩纹样都有不同的限制和规定。伊斯兰文化中阿拉伯式花纹那种特异性就是典型的例子.我国唐代的宝相花、莲花、卷草纹等纹样,以及日本的一些染织物都明显受到佛教艺术的影响。

(3)思潮的反映

服装是时代风貌的镜子,服装的变迁直接反映着流行于那个时代的文艺思潮和当时人们的处世哲学。中世纪,西欧和北欧的新兴国家,最初模仿古希腊、古罗马的传统文化,受到罗马式风潮的影响,但后来又顺应自然环境,脱离了地中海型的服饰,形成了北方型的近代西欧服装的原型。16世纪文艺复兴的思潮,改变了用符合人体的自然形来表现服装的作法,越来越无视人体,走向极端地追求服装造型美的道路,那把腰扎得很细的紧身胸衣,带裙撑的膨朦裙,从上衣和裙子的二部式造型到袖子、领子、肩部等处的附加装饰,都连续进行了形态性的变迁。接着17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