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617社会学通论之社会学教程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现代化
【答案】广义的“现代化”一词,被用来泛指人们正在经历的任何一个当前的时间阶段。狭义的“现代化”概念指的是十七八世纪(尤其是从工业革命以后)从欧洲起源,之后逐渐扩散到全球的、一种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之上的、新的社会生活或组织模式。
2. 逆向社会化
【答案】逆向社会化,又称反向社会化,是指晚辈传授文化规范和知识给长辈的现象。社会化长期被认为是一个单向过程,即长辈将社会规范和文化知识传授给晚辈。现在,社会学家普遍认为社会化是一个双向过程,即不但有长辈传授知识和规范给晚辈,也有晚辈传授知识和规范给长辈。
3. 精英循环(帕累托)
【答案】精英循环是意大利社会学家帕累托提出来的,是指社会系统维持平衡和稳定的基本机制,体现为:社会平衡的基本条件就是保持循环路线的畅通,以使执政阶层中总能保持一定数量的精英。一旦流动缓慢,就会造成执政阶级中蜕化分子激增,同时非执政阶级中的精英不断增长,社会将随之失去平衡和稳定,而征服或革命将使新的精英掌权并建立起新的平衡。
4. 文化丛
【答案】文化丛,又称文化特质丛,是指因功能上相互联系而组合成的一组文化特质。它往往与人们的某种特定活动有关,而且往往是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特殊结合。例如,迎宾活动可以看成是一个文化丛,这个文化丛包含着许多文化特质,诸如检阅仪仗队、奏国歌、鸣放礼炮等。文化丛是相关文化元素按照内在的功能逻辑进行整合的产物,相关的文化元素之间的联系是有一定逻辑的,不符合逻辑的文化元素的堆放并不能形成文化从,也不能发挥作用。
5. 角色距离
【答案】“角色距离”概念是符号互动论者、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最旱提出的。角色距离是指一个人自身的素质、能力、水平与他所要扮演的角色之间的差异现象。一个人扮演社会角色,既然角色不完全就是他本人,一个人的水平、素质、品格和能力与所要扮演的角色的要求之间总会有差异,所以角色距离是普遍存在的。
6. 目的(工具)合理性
【答案】工具合理性行动是韦伯在分析社会行动的类型中提出的一个概念,又称目的合理性行动。它是指通过对外界事物的情况和其他人的举止的期待,并利用这种期待作为“条件”或者作为“手段”,以期实现自己合乎理性所争取和考虑的作为成果的目的的行动。
7. 文化滞后(cultural lag )
【答案】文化滞后,是指美国社会学家奥格本在研究社会变迁时所提出的文化失调理论的一种社会现象。奥格本将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要素,社会变迁是社会在一种发明打破旧均衡状态后做出调节以寻求新的均衡的过程。由于调节并不是迅即发生的,因此常常会产生文化失调现象。一般地说,文化中的物质部分首先变迁,其次是文化的精神部分,最后是文化中的风俗、习惯发生变迁,这种现象称为“文化滞后”,或称“文化堕距”,。
8. 参照群体
【答案】参照群体是指作为参照对象的群体。参照群体并非某一(些)成员身份所属的群体,但它却被某一(些)成员用做其所属群体的参照对象。参照群体一般是与所属群体同类的群体,但是,有时候参照群体并非与所属群体同类。根据成员的不同参照需要,会形成不同的参照群体; 同一参照群体的意义在不同时期有可能发生变化。参照群体通常对其成员的认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等发生重大影响,并因此而削弱或加强所属群体的团结。
9. 情感性互动
【答案】根据互动中的人际关系及其性质,可将社会互动分为情感性互动、工具性互动和混合性互动。情感性互动,是指家庭、亲密朋友等初级群体中的人际互动过程,是人类社会互动中最常见、与人的社会生活关系最密切的互动过程。
10.社会趋同论
【答案】社会趋同论认为现代化过程是所有社会、所有民族都将经历的普遍的进化过程,各国现代化都会经历同样的阶段,并形成大体相同的社会特征,即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组织管理上的科层化、城市化和文化的世俗化。社会趋同论的理论基础是工业化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性,它所受到的批评是认为它忽视了文化的作用。
二、简答题
11.后发外生型现代化有哪些特点?
【答案】后发外生型现代化有以下主要特点:
(1)与早发内生型现代化相比,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具有明显的人为色彩。许多后发外生型国家的现代化实际卜是对来自外部挑战的一种积极回应。过去的殖民地经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现实与潜在的威胁,自己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巨大差距,这些都会使这些国家的政府、领导人和人民自觉地将现代化作为维护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即使是在本社会内部缺少现代性积累
的情况下,也必须强行启动现代化。因此可以说,这种现代化实际上是落后国家为摆脱现状、加速社会发展所做的一种自觉的努力。表现在实际的现代化进程中,不仅政府要直接介入现代化进程,并往往成为现代化的最主要的推进者,而且,由政府制定和组织实施的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往往成为推进现代化的重要工具。从实践上看,有的国家的现代化计划确实由于目标过高,不切实际而受到挫折,但就总体而言,由政府进行的有计划的现代化努力,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是起了重要作用的。一个国家越是落后,这种作用就显得越是突出。
(2)如果说早发内生型现代化的主要手段是创新,那么,后发外生型现代化,特别是在其初期阶段上,主要的手段则是采借。在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开始启动的时候,现代化己不是一块未被开垦的处女地:
①这意味着后发国家可以在早发现代化国家的现状中间接看到自己现代化的前景。
②在早发内生型国家那里,现代性因素己有了可观的积累,特别是在技术层次上,这些成果可以通过采借而得到。采借的过程当然会充满风险,但后发外生型国家不可能也不必要重复同样的创造过程,有选择的并附之以创新的采借是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国家在现代化中(特别是初期)普遍采用的一种手段。采借而无需重复创造,无疑可以加快这些国家现代化的速度。
(3)自由民主而推动后发外生型现代化的社会力量则明显不同。
(4)现代化的起点低,在现代化启动之后会面临一系列的“补课”仟务。在许多后发外生型国家中,现代化的启动是较为容易的。一次成功的革命,一届新政府的上台,甚或是一次军事政变,都可能成为现代化的起始点。一夜之间,现代化的过程开始了。的愿望,都可以成为这种现代化的直接动因。然而,现代化的启动虽然用很外部环境的逼迫,国内人民渴望发展“简单”的方式实现了,但现代化启动之后所面临的问题却相当复杂。这当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现代化起始时的条件问题。
12.社会流动与社会分层之间存在着何种关系?
【答案】合理流动能够拓宽社会各层次之间的接触界面,有助于各层之间的相互丁解和相互联系,加强了社会整合程度。
(1)社会运行状态与社会整合程度有密切关系,而整合程度的高低取决于各个社会层次之间的关系和反映这类关系的层次之间接触界面的宽窄。
(2)社会流动可以分为一生中流动和代际流动,这两种流动都能有效地拓宽社会各层次之间的接触界面。
①一生中流动意味着个人同原有社会地位相分离并同新的社会地位相结合。
②代际流动意味着家庭中相邻的异代成员处于不同社会层次,使家庭内部的血缘关系变为社会层次之间的联结纽带,可以充分利用家庭所特具的凝聚力和整合性来弥合社会层次间的隔阂。此外,大范围的异向代际流动有可能促进各家庭之间相对平等的实现,进一步消除个人之间垂直差异带来的消极影响。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