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907计算机专业基础之计算机网络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综合题
1. 解释下列术语:网络元素、被管对象、管理进程、代理进程和管理信息库。
【答案】网络元素:指被管设备,包括硬件设备和软件设备,有时也称作网元;
被管对象:可以是被管设备中的某个硬件,也可以是某些硬件或软件配置参数的集合; 管理进程:运行中的管理程序,管理程序运行SNMP 客户程序;
代理进程:指运行中的网络管理代理程序,代理程序运行SNMP 服务器程序;
管理信息库:一个网络中所有可能的被管对象的集合的数据结构。
2. 给出Nagle 算法用于严重拥塞网络潜在的缺点?
【答案】Nagle 算法建议,当数据一次一个字节地来到发送方时,只发送第一个字节,并且缓冲所有其他内容,直到所发出的字节被确认为止。然后在一个TCP 报文段中发送所有缓冲的字符。接着又开始缓冲,直到前一个报文段中的所有字节又被确认。这样,如果用户输入的速度足够快,而网络又比较慢的话,那么在每个报文段中都可以有相当数量的字符。该算法还允许输入足够的数据以填满半个窗口或一个最大的报文段的情况下发送一个新的分组。在这种运行方式下,尽管用户是以均匀的速度输入的,而字符却是以突发的方式回显。用户可能敲击了好几个键,而屏面上什么都没有显示,然后突然地在屏面上显示出所有已输入的字符。
3. 计算机网络都面临哪几种威胁?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的区别是什么?对于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措施都有哪些?
【答案】计算机网络上的通信面临截获、中断、篡改和伪造四种威胁。这四种威胁又可以分为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两类:
主动攻击是指攻击者对某个连接中通过的PDU 进行各种处理。如有选择地更改、删除、延迟这些PDU , 甚至还可将合成的或伪造的PDU 送入到一个连接中去。主动攻击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种:更改报文流、拒绝服务和伪造连接初始化。
被动攻击是攻击者只是观察和分析某一个协议数据单元PDU 而不干扰信息流。即使这些数据对攻击者来说是不易理解的,他也可通过观察PDU 的协议控制信息部分,了解正在通信的协议实体的地址和身份,研宄PDU 的长度和传输的频度,以便了解所交换数据的性质。这种被动攻击又称为流量分析。
还有一种特殊的主动攻击就是恶意程序的攻击。恶意程序种类繁多,对网络安全威胁较大的主要包括计算机病毒、计算机蠕虫、特洛伊木马、逻辑炸弹等。
对付被动攻击可采用各种数据加密技术,而对付主动攻击,则需加密技术与适当的鉴别技术相结合。
4. 以太网上只有两个站,它们同时发送数据,产生了碰撞。于是按截断二进制指数类型退避算法进行重传。重传次数记为i ,i=l,2, 3, ... 。试计算第1次重传失败的概率、第2次重传失败的概率、第3次重传失败的概率,以及一个站成功发送数据之前的平均重传次数1。
【答案】把重传的次数从1开始编号,第i 次重传的含义是已经产生了i 次碰撞,在第i 次可
选择的整数集合
第1次重传失败的概率
第2次重传失败的概率
第3次重传失败的概率
(2)第i 次成功发送出去的概率
所以
5. 为什么某站点在发送第一帧之前,若检测到信道空闲就可在等待时间DIFS 后立即发送出去,但在收到对第一帧的确认后并打算发送下一帧时,就必须执行退避算法?
【答案】由于在接收到第一帧的确认帧后,信道忙状态也就结束了。在经历帧间间隔之后,就是争用窗口,表示在这段时间内有可能出现各个站点争用信道的情况,那么高优先级的帧就有可能被发送,若不采用退避算法,则两帧就会发生碰撞。与此同时,CSMA/CA并不采用碰撞检测,一旦发送,就会完全发送该帧,不会折回,这就大大降低了网络的传输效率。因此,必须执行退避算法避兔碰撞的发生。
6. 设每隔1微秒就分配出100万个IPV6地址,试计算大约要用多少年才能将IPV6地址空间全部用光。可以和宇宙的年龄(大约有100亿年)进行比较。
【答案】“每隔1微微秒分配出100万个地址”即以
IPV6使用16字节的地址空间,故总的地址
数为
大约是宇宙年龄的1000倍。
7. IP 地址方案与我国的电话号码体制的主要不同点是什么?
【答案】IP 地址方案与我国的电话号码体制的主要不同点:
中,仍然同时选择了同一个数值,这样的概率是则可知 因此: (1)设第i 次重传失败的概率为个/秒的速率分配地址,设全部分配完所用的时间为t ,
则
(1)交换方式不同。IP 地址方案是基于存储转发交换的,而电话号码基于电路交换的; (2)IP 地址分为网络号和主机号,用来标示网络中的某一台主机,它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与主机地理位置无关。而电话号码则是固定的用来标示某一个用户终端,透过一个具体的电话号码,可以知道相应的国家代码,地区代码,交换局代码,然后是用户代码。
8. 什么叫显式路由选择?它和通常在因特网中使用的路由选择有何区别?
【答案】显式路由选择是指由入口LSR 来确定分组在进入MPLS 域以后的转发路径的工作方式。
显式路由使用流量工程技术或者手工制定路由,不受动态路由影响,路由计算中可以考虑各种约束条件(如策略、COS 等级),每个LSR 不能独立地选择下一跳,而由LSP 的入口,出口LSR 规定位于LSP 上的LSR 。提前为数据分组指明预定义路径,因此不再需要在沿途每一节点上做出路由选择决定。对于通信工程、QoS (服务质量)和防止路由选择循环,显式路由选择很有用。它要求提前建立路径,有些可在IP 网络中用MPLS (多协议标签交换)完成。源路由选择是显式路由选择的一种形式,它是在发送数据分组之前,端系统发现通过网络的路径。
9. 物理层的接口有哪几个方面的特性,各包含些什么内容?
【答案】物理层的主要任务可描述为确定与传输媒体接口的一些特性,艮
(1)机械特性:指明接口所用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脚数目和排列、固定和锁定装置等。平时常见的各种规格的接插件都有严格的标准化规定;
(2)电气特性:指明在接口电缆的各条线上出现的电压的范围;
(3)功能特性:指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的电压表示何种意义;
(4)过程特性:指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
10.试简述RIP ,OSPF 和BGP 路由选择协议的主要特点。
【答案】RIP 、OSPF 和BGP 路由选择协议的主要特点,如表所示。
表 RIP 、OSPF 、BGP 路由选择协议主要特点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