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之管理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情感式沟通
【答案】情感式沟通是按照功能划分沟通类别的一种,与工具式沟通相对存在。情感式沟通是指沟通双方就各自的感受进行交流,进而获得对方在精神上的同情、谅解和支持,最终达到改善彼此之间关系的目的,其特点是间接委婉、生动感人、相对个性化。
2. 职务轮换
【答案】职务轮换是指通过横向的变换,使员工从一个职位调到另一职位以扩展其工作经验的培训方法。一方面,职务轮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专业分工过细带来的弊端,使员工有机会承担多种工作任务,学会多种工作技能; 另一方面,职务轮换可以使员工全面了解整个组织的不同工作情况,培养更广阔的工作视角,为员工今后的发展和升迁打下基础,从而有利于培养全面的高级管理人才。
3. 纯基薪计划
【答案】纯基薪计划是指接受固定的薪酬,一般用于销售人员,薪酬不随销售额、市场分额以及其它销售指标的变动而变动。这种报酬形式没有风险,激励性弱。优点表现在:员工预先知道他们的收入是多少,雇主也有固定的、可预知的人员开支计划。这就便于改变人员工作范围或工作定额,或重新为他们安排工作,并可以培养人员高度的忠诚感。单一薪资计划更多的鼓励销售人员培养企业的长期顾客,这对企业的长期市场及长期发展有好处。不足之处在于与雇员个人业绩无关。薪资通常与资历(而不是与绩效)相联系,这会降低具有潜在高绩效的雇员的进取精神,是根据资历而不是个人绩效来付酬。
4. 企业制度
【答案】企业制度是规定或调节企业内部不同参与者之间权力关系和利益关系的基本原则或标准的总和。企业制度在为经营活动的组织提供基本规则和框架时,表现出月种基本功能:①导向功能,指企朴制度指导企湘经营方向的选择、引导稀缺资源的配置和使用的功能; ②激励功能; 指企业制度诱导各类参与者提供符合企业要求的贡献的功能; ③协调功能,指通过制度安排,使各类参与者在企业经营的不同时空朝着共同的方向努力,使他们提供的不同贡献形成有利于实现企业目标的合力的功能。
5. 学习型组织
【答案】学习型组织(learning organization)是指由于所有组织成员都积极参与到与工作有关
问题的学习、识别与解决中,从而形成了具有持续适应和变革能力的一种组织。在学习型组织中,员工们不断获取和共享新知识,并有意愿将其知识用于制定决策或做好他们的工作。学习型组织能认识和适应环境,进而能动地作用于环境。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包括: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和系统思考。
6. 人际技能
【答案】人际技能是指成功地和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包括对下属的领导能力和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人际技能与概念技能和技术技能并成为三大管理技能,是管理者需要掌握的三种基本技能,也是最重要的三种管理技能。人际技能对于所有层次的管理者的重要性大体相同。
人际技能是管理者与他人一起工作和作为一名小组成员而有效工作的能力. 具体表现为管理者与他人的关系,其中包括激励、帮助、协调、领导、沟通和解决冲突的能力。
二、简答题
7. 简述培训效果评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培训评估是一个完整的培训流程的最后环节,既是对整个培训活动实施成效的评价与总结,同时评估结果又是以后培训活动的重要输入,为下一个培训活动确定培训需求提供了重要信息。培训效果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
(1)反应层。属于评估的第一层,主要收集学员的意见反馈,了解学员对培训活动的整休性主观感受:是否喜欢该培训项目,对培训人员和设施有什么建议,对课程的设置是否满意。这一层次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是问卷调查法,辅以访谈法和观察法。
(2)学习层。属于评估的第二层,目的是要了解学员在知识、技能、态度、行为方式方面的收获,以确保学员真正理解和吸收培训内容,主要通过培训之后的考试来考察,包括笔试和绩效考核。
(3)行为层。属于评估的第三层,主要考察学员在接受培训后行为习性是否有所改变,在工作中是否用到了在培训中学到的知识技能,主要通过绩效考核和行为观察来获取信息。
(4)结果层。属于评估的第四层,主要关注学员的实际绩效改进情况,并分析绩效变化与企业培训活动之间的相关性。一个可量化的考察手段就是投资回报率分析,即培训的净收益与培训成本之比。
8. 图示沟通过程,并简述管理者作为信息接收者时的沟通技巧。
【答案】(1)沟通就是传递信息的过程。但管理学意义上的沟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种复杂过程可以通过下图反映出来。
在这个过程中至少存在着一个发送者和一个接受者,即信息发送方和信息接受方。其中沟通
的载体成为沟通渠道,编码和解码分别是沟通双方对信息进行的信号加工形式。信息在两者之间的传递是通过下述几个方面进行:
①发送者需要向接受者传送信息或者需要接受者提供信息。
②发送者将这些信息译成接受者能够理解的一系列符号。为了有效地进行沟通,这些符号必须能够符合适当的媒体。例如,如果媒体是书面报告,符号的形式应选择文字、图表或者照片。
③将上述符号传递给接受者。由于选择的符号种类不同,传递的方式也不同。传递的方式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甚至还可以通过形体动作来表示。
④接受者接受这些符号。接受者根据这些符号传递的方式,选择相对应的接受方式。
⑤接受者将这些符号译为具有特定含义的信息。由于发送者翻译和传递能力的差异,以及接受者接受和翻译水平的不同,信息的内容和含义经常被曲解。
⑥接受者理解信息的内容。
⑦发送者通过反馈来了解他想传递的信息是否被对方准确无误地接受。
(2)管理者作为信息接收者时的沟通技巧,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①阐明信息的日的性,信号发送者必须阐明他们想要传递的信息,这就意味着,进行沟通的第一步必须阐明信息的目的性,并制定实现预期目的的计划。
②使用通俗易懂的编码,有效的沟通要求以信号发送者和接收者都熟悉的符号进行编码和解码,因此,管理人员(特别是参谋人员)应当避免使用不必要的术语,因为这些术语只有各自领域里的专家才懂。
③征求别人的意见,沟通计划不是在真空中形成的,相反,应该征求别人的意见,并鼓励他们参与其中,如收集事实、分析信息、选用适当的媒介。例如,管理人员在把一项重要的备忘录下发到组织中去之前,不妨请同事阅读一下,当然,其内容应该同接收者的知识水平和组织氛围相适应。
④考虑接收者的需要,考虑信息接收者的需要。在条件容许的情况下,无论短期或在较远的未来,人们都应该向接收者沟通有价值的信息。有时短期内影响员工的非常规措施,如果从长远来看对他们有利的话,也比较容易被员工接受。例如,只要公司表明这一措施从长远来说将增强公司的竞争地位和不解雇员工的话,那么,缩短周工时的措施可能更容易为员工所接受。
⑤使用适当的语调和语言以确保可信度,有种说法叫做音调组成音乐。同理,沟通中的语音语调、措辞以及讲话内容与讲话方式之间的和谐一致等都会影响信息接收者所做出的反应。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