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上海住院医师精神科题库>血液科题库

问题:

[单选] 血小板增多不会见于()

A .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B . 脾切除术后
C . 脾功能亢进
D . 急性溶血
E . 创伤

临产后宫颈的变化,正确的是() 宫颈管消失过程先形成漏斗状,渐变短直至消失。 初产妇多是宫颈管消失与宫口扩张同时进行。 经产妇多是宫颈管先消失,然后宫口扩张。 形成前羊水囊后,宫口不易扩张。 破膜后膜先露直接压迫宫颈,影响宫口扩张。 男患、43岁,因单侧面颊部发作性针刺样疼痛2年余就诊。疼痛持续时间较短,数秒钟至2分钟不等。检查该患者时应特别注意() 面颊部有无触发点。 面肌反射性抽搐。 有无面色憔悴、情绪低落。 面部疼痛觉及角膜反射是否正常。 面部、口腔卫生是否正常。 三腔二囊管使用时需注意的事项中,叙述错误的是()。 胃气囊充气要足,以防牵引三腔二囊管时由于胃气囊充气少而致胃气囊进入食管,压迫气管,引起窒息。若发生窒息,应立即拔除三腔二囊管。 食管气囊充气要足,压力要高,以达到完全止血的目的。 每隔12~24h放气或缓解牵引一次,以免发生缺血坏死。一般放气30min后可再充气,放气前口服液体石蜡20ml。 放置三腔二囊管的时间不宜持续超过3~5d,否则可使食管或胃底黏膜因受压迫太久而发生溃烂、坏死、食管破裂。 即使技术熟练的医师使用气囊压迫装置,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有10%~20%,并发症包括吸入性肺炎、食管破裂及窒息。 颈丛麻醉选择点为() 胸锁乳突肌前缘中点。 胸锁乳突肌前缘下、中1/3交界点。 胸锁乳突肌前缘上、中1/3交界点。 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 胸锁乳突肌后缘下、中1/3交界点。 女性,58岁,均匀性肥胖,高血压病史6年,平时治疗情况不详。近1个月常出现头胀,头痛,心悸,1周前出现心前区闷痛,体力活动不受影响。诊断确立后,最佳的治疗手段是() A.长期口服麻黄碱。 B.口服或静脉滴注阿托品。 C.异丙肾上腺素静脉滴注。 D.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 E.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改善冠状动脉供血。 血小板增多不会见于()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