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33文化概论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选择题
1. 古代科举殿试及第的十人称为( )。
A. 状元
B. 进士
C. 贡生
D. 秀才
【答案】B
【解析】殿试举行地点在今故宫保和殿,由皇帝亲自主考,有时只设御座,而由钦命大臣宣读考题,清代一般由亲王担任。应试者必须是贡士,考中者才是进士。
2. 郑和曾经(_____)次下西洋。
A. 三
B. 五
C. 七
D. 十二
【答案】C
【解析】从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到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郑和及其副手王景弘受明成祖朱棣和明宣宗朱瞻基的派遣,先后七次率领庞大的船队,扬帆远航。
3. 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各家学派都要通过办学来扩大影响,于是私学高度繁盛,其中以( )两大学派的私学规模最大。
A. 墨、阴阳
B. 儒、法
C. 儒、道
D. 儒、墨
【答案】D
【解析】最早的私学创立者是孔子,他的儒学注重诗、书、礼、乐,同时重视言、德、政、文等才能的培养。与儒学并行的还有墨学,墨学重视实际生产技能的培养,同时也注重对力学、光学和几何学的研究。
4. 以下( )国家不与中国接壤。
A. 马来西亚
B. 缅甸
C. 老挝
D. 吉尔吉斯斯坦
【答案】A
【解析】中国在陆地方面与14个国家接壤,分别是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蒙占、朝鲜、越南、老挝、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巴基斯坦、阿富汗。
5. 乾隆年间编撰的、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书是( )。
A. 永乐大典
B. 太平御览
C. 四库全书
D. 十三经
【答案】C
【解析】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诏令搜集天下珍贵典籍,编纂规模巨大的《四库全书》。至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四库全书》全部编成,总计36304册,79337卷,写成七部,分藏于七阁。
6.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果亡”这一具有唯物思想的论点是( )提出来的。
A. 孟子
B. 荀子
C. 老子
D. 庄子
【答案】B
【解析】荀子提出了“明于天人之分”的唯物主义观点,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柴亡”,即天道不能干预人事,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各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因而社会治乱的根本在人不在天。
7. 利玛窦是( )。
A. 意大利人
B. 葡萄牙人
C. 西班牙人
D. 法国人
【答案】A
【解析】欧洲殖民者对东方的殖民扩张,罗马教皇借助葡萄牙、西班牙的炮舰,组织耶稣会,派遣传教士,加紧向东方扩展宗教势力。西方的科学技术及其思想就随着耶稣会传教士的东行而传到中国来了。这些传教士的先行者和奠基人便是意大利人利玛窦。
8. 传统汉字学有“六书”的说法,“六书”指的是( )。
A. 汉字的六种写法
B. 汉字的六种字体
C. 六种研究汉字的书
D. 汉字造字和用字的六种方法
【答案】D
【解析】关于“六书”的说法一般采用《说文解字》中的名称,《艺文志》中的顺序,表述成: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前四种是造字之法,称为“四体”,后两种是用字之法,称为“二用”
9. 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 )
A. 蒙占族
B. 藏族
C. 回族
D. 壮族
【答案】D
【解析】在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有1500多万人,人口在400万以上的有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和藏族,故正确答案为D
10.汉武帝派出使西域,( )开辟了“丝凋之路”。
A. 霍去病
B. 班固
C. 玄类
D. 张骞
【答案】D
【解析】汉建元三年,张骞奉命往西域寻找被匈奴驱逐的大月氏人,张骞使命未果,回到长安复命。尽管这一次未能与大月氏取得联盟,但却打通了一条由长安通往西域的道路,使汉人与西域各国都互相了解到对方的存在和文化。西域的使臣与商人,也东来汉疆,带来了他们的物产,换回了中国的丝绸及其他货物,“丝绸之路”就这样开通了。
11.“四库全书”中的“四库”指( )。
A. 经、史、子、集
B. 四个藏书地
C. 编修四库全书时的四个地方
D. 清代宫廷图书馆
【答案】A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