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长沙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F0109政治理论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答案】(1)从1840年到1919年的80年间,中国人民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抗,这些反抗侵略斗争具有重大的历史作用,但是历次的反侵略战争都是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中国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失败的原因,虽然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因素,但主要还是中国自身的原因,其原因有:
①社会制度的腐败
近代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的腐败和清政府的腐朽无能是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和文化保守,一方面使清朝统治阶级封闭自守,妄自尊大,骄奢淫逸,盲目进攻,另一方面又使清军指挥人员在战争面前完全没有应变的能力和心态,不适应近代战争,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有的甚至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另外,清政府尤其害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会危及自身统治,所以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
②经济技术的落后
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落后,国家综合实力低,特别是经济技术和作战能力的落后,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重要原因。社会政治制度的腐败就会造成经济技术的落后。当时的英国经历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地发展,而中国仍停留在封建自然经济的水平,经济技术的落后直接造成军事装各和军事思想的落后,尽管清朝军队在总兵力上占优势,但是却无力与装备先进和训练有素的敌军作战。
(2)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①在中国近代要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富强,必须改变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帝国主义侵略是造成中国人民巨大灾难的根源,与此同时,腐败的清政府也己失去丁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战争胜利的能力和资格。而清政府之所以丧失了这种能力,从根本上说,是封建专制制度造成的。因此,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同时又要推翻封建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是历史赋予中国人民的两大历史任务。
②落后就要挨打,要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需要在科学技术方面奋起直追,需要进行现代化建设。但现代化建设的前提是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就没有进行现代化的前提和条件,难以使中国真正强大起来。
2.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答案】(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近代中国的时代特点以及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决定了近代
中国人民始终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2)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①这两大历史任务的主题、内容和实现方式都不一样,不能相互替代,但又息息相关,不能分割。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日的和必然要求。
②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从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这一任务看,要改变民族压迫和人民受剥削的状况,必须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解决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从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这一任务来看,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和文化落后的状况,就要充分发展以近代工业为主的社会生产力,解决生产力问题,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3. 革命派在与改良派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
【答案】1905年至1907年间,围绕中国究竟是采取革命手段还是改良方式这个问题,革命派和改良派开展了一场大论战,革命派在论战中论述了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和进步性。
(1)革命的必要性
资产阶级革命派指出,清政府是帝国主义的“鹰犬”,因此爱国必须革命,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免“瓜分之祸”,获得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人们在革命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乃至作出的牺牲,是以换取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的。
(2)革命的正义性
对于改良派提出的“中国国民恶劣”说,革命派针锋相对地指出,不是“国民恶劣”,而是“政府恶劣”,民主共和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拯救中国与建设中国都必须取法乎上,直接推行民主制度。只有“兴民权改民主”才是中国的唯一出路。
(3)革命的进步性
革命派强调,当时的中国存在着严重的“地主强权”和“地权失平”的现象,必须通过平均地权以实现土地国有,在进行政治革命的同时实现社会革命,才能避免贫富不均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出现。
4.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
【答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立即投身于中国革命的洪流中,使中国革命呈现出新面貌,主要体现在以下:
(1)中国共产党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成立的,它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使当时中国革命的前途焕然一新;
①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人民有了可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保证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发展;
②使中国革命有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的指导思想,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
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③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国际援助和避免走上资本主义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后,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日标。
(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在中国掀起了第一个工人运动的高潮,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开始从事发动农民的工作,农民运动蓬勃发展。
(4)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实行国共合作。并在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掀起了大革命高潮,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5.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答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上做了以下努力:
(1)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
①1927年8月,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方针。
②八七会议以后,举行了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2)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以农村为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这是1927年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依靠丁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凝聚了当时人民的集体智慧,而毛泽东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3)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革命进攻的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卜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
①1928年,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明确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动暴动,是一种特征; 还科学阐明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与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②1930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毛泽东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是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议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重要因素。
(4)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是对1927年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
①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当时党内盛行的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做坚决斗争基础上形成的。
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5)随着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