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温州大学政治学(同等学力加试)之政治学原理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政治情感
【答案】政治情感是指社会成员以政治认知为基础,在政治生活中对政治体系、政治活动、政治事件和政治人物等方面所产生的内心体验和感受,是伴随社会成员的政治认知过程所形成的对于各种政治客体的好恶之感、爱憎之感、美丑之感、亲疏之感、信疑之感等心理反应的统称。它是政治主体在政治生活中对政治体系等方面所产生的内心体验和感受,是政治心理构成要素之一。
2. 社会主义民主
【答案】社会主义民主是指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通过社会主义革命而建立起来的政治民主,是保证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治权利得到广泛、真实、平等实现的政治形式。社会主义民主的内容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政治和公共事务管理的制度,社会成员自治的制度等
社会主义民主是多数人的民主,是人民真正当家作主; 社会主义民主是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发展和完善的。社会主义民主通过社会主义法制予以保障。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利益和意志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社会和政治运行的基本规则,因此,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治理和政治运行的基本方略。所以,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同时必须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制。
3. 两院制
【答案】两院制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机关分为两院的。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都采用这种制度。两院的名称各国不同,如美国叫众议院、参议院,英国叫上议院、下议院等。下议院议员通常按选区直接选举产生,名额按人口或选民人数的一定比例分配。上议院议员的选举办法和名额分配,各国不尽相同。有的实行直接选举,有的实行间接选举,如由下议院或地方议会选举,有的国家还有部分任命产生、世袭或当然担任的议员。任何法律都须经两院通过,而下议院一般在提出财政预算议案方面有优先权。同时,两院之间也存在着一种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下议院的权力一般要高于上议院。两院制是资产阶级共和政体按照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学说而建立起来的立法机关,它实际上代表着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4. 国家的政治职能
【答案】国家的政治职能即国家的阶级统治职能,是指国家运用暴力、法制等特殊的强制力,控制被统治阶级,镇压被统治阶级及一切破坏现存的政治法律秩序、社会秩序的分子的反抗的政治管理职能。由于这种职能主要是通过阶级的统治和镇压来实现,所以,有时又称镇压职能。国家的政治职能是国家的性质决定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5. 政治统治
【答案】政治统治是解决权力制约关系内在矛盾的选择途径,是这一矛盾的基本行为体现。在内容上,它体现为把权力制约关系转化为政治权威与服从关系,以此巩固政治权力主体地位、维护既有制约关系并保证政治权力效力。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它体现为政治权力主体控制社会政治冲突,维持社会政治秩序,建立和维护其与社会成员之间权威与服从关系的行为。在权力制约关系的矛盾性和统一性双重驱使下,政治统治行为主体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地位和权力制约关系,必须建构政治权力主体对于其他社会政治力量和社会成员的控制和约束关系。而建构这种关系的基本途径,在于把政治权力转变为政治权威,在政治权力主体与其他社会政治力量和社会成员之间建立权威与服从关系。这一行为就是政治统治行为。
6. 政教合一
【答案】“政教合一”是指宗教权威和政治权威合而为一的政治制度。“政教合一”的基本特点是国家元首和宗教领袖同为一人,政权和教权由一人执掌; 国家法律以宗教教义为依据,宗教教义是处理一切民间事务的准则; 民众受狂热和专一的宗教感情所支配。严格意义上的政教合一主要存在于人类历史的上古时期,如古代埃及、两河流域和中国,都曾有过这种制度。最高统治者被视为神的化身或代理人,总揽教权和政权; 上层统治集团包括大量的宗教上层人物,一般僧侣或祭司也兼管教务、政务; 宗教是维持统治的巨大支柱,重大政务往往以宗教形式作出决定,宗教上的考虑对政治决策有重大影响。目前,实行政教合一制度的国家只有梵蒂冈、阿富汗等少数国家。
二、简答题
7. 简述《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内容。
【答案】《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治纲领。它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原理做了比较系统的阐述,其主要内容是:
(1)它提出了国家是阶级组织的观点。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政治学,都把国家看成是超阶级的组织,认为国家是人们的“联合体”或“共同体”。
(2)《宣言》明确指出了有文字记载以来,人类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的核心是政权间题。政治从来就是有阶级的政治,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是政治关系的基本内容。
(3)《宣言》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核心和主要观点,同时也表明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阶级性。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第一步,是达到消火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形式,其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
(4)《宣言》强调指出,无产阶级在政治上不是用共和制来代替君主制,不是简单地要求国家形式的改变,而是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它不是用一种私有制来代替另一种私有制,而是要以生产资料公有制来代替私有制,从根本上消灭私有制和剥削制度,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从而实现真正的民主。
(5)《宣言》系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的政党学说。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政治学,都回避了政党的阶
级性质,而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则认为,政党是阶级的组织,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各阶级之间的斗争必然要发展成为政治斗争。各阶级、阶层之间的政治斗争,最集中的表现就是政党之间的斗争。
8. 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主要有哪些代表性观点?
【答案】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是指与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相对应的一些对于政治的看法,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代表性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
(1)政治是对于一种社会价值的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①中国儒家学说认为政治与道德是一体两面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形成了从道德到政治的内外统一逻辑。其对于政治的阐释寄托着对仁义礼智信的道德价值的追求;
②古希腊柏拉图认为,政治的本质问题在于“正义’夕,因此,他的理想国就是“正义”国,提倡智慧、勇敢、节制、正义四种美德;
③亚里士多德把政治等同于“最高而最广的善”,认为它是人们相互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
从道德和价值出发解释政治,强调了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价值取向,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生活和活动的道德衡量标准; 但它从哲学思辨出发,带有浓重的神秘色彩,不能现实地反映社会政治生活,没有深刻地揭示政治价值背后的社会本质内容。
(2)政治是对于权力的追求和运用。
①中国法家主张政治之道的主要内容应是法、术、势,即政治权力的获取、保持和运用,韩非认为政治就是用权;
②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利把道德与政治权力分离开来,认为政治是夺取权力、掌握权力的必要方法的总和,政治的目的是获取并保持权力,政治的手段是玩弄权术;
③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认为,政治意指力求分享权力或力求影响权力的分配。美国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提出,政治主要指的是权力的形成和分配。
把政治归结为权力或以权力为中心的活动,涉及了政治的核心内容,但忽视了政治生活中确实存在着特定的价值和道德,没有正确解释政治生活的社会目的和追求。同时,它仅从权力的意义上解释政治,没有指明权力背后的实际动因,对政治本质的把握是不全面的。
(3)政治是公众事务的管理活动。
①孙中山先生曾以公众管理来界定政治;
②我国政治学家吴恩裕指出,政治乃是用公共的强制力对于众人之事的治理;
③美国政治学家G. 庞顿和P . 吉尔认为,政治是与社会事务的治理以及个人和群体对这种治理所具有的控制力的相关的制度安排。
这种观点认为政治是对公众事务的管理,把握了政治的公众性和管理性特征。但是,这一政治观并没有深刻说明政治的公众性的本质含义,同时,忽视了政治的统治性。
(4)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物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这一定义由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提出,在当今西方社会得到广泛认同和引用。美国政治学家哈罗德。D. 拉斯韦尔把政治定义为“什么人,在什么时候,怎样获得了”尊重、收入、安全等社会价值,对政治分配社会价值的阐述和确定更加明确。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