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市培养单位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862计算机学科综合(非专业)之计算机网络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选择题
1. 关于微波通信说法正确的是( )。
A. 微波波段频率低,频段范围窄
B. 障碍物妨碍微波通信
C. 微波的传播有时受气候影响不大
D. 与电缆通信系统比较,微波通信的隐蔽性和保密性较好
【答案】B
【解析】微波的频率范围为300MHz 〜300GHz ,频率很高,其频段范围也很宽,波长比较短,遇到障碍物会减少波德能量。微波的传播极易受到恶劣气候的影响,微波通信是无线通信,与电缆通信系统比较,微波通信的隐蔽性和保密性较差。
2. OSI 七层模型中,提供端到端的透明数据传输服务、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的层是( )。
A. 物理层
B. 网络层
C. 传输层
D. 会话层
【答案】C
【解析】传输层的主要作用之一是为更高层协议屏蔽下层的操作细节,它使得高层协议不用去操心如何获得所需级别的网络服务。传输层的目标是在源端机和目的端机之间提供性能可靠、价格合理的数据传输,而与当前实际使用的网络无关,任何用户进程或应用进程可以直接访问传输服务,而不必经过会话层和表示层。同时TCP 提供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的功能。
3.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网络体系结构所描述的内容是( )。
A. 网络的层次
B. 每一层使用的协议
C. 协议的内部实现细节
D. 每一层必须完成的功能
【答案】C
【解析】A 项:网络的层次包括如IS0/0SI模型的七层结构,TCP/IP模型的五层结构;
B 项:每一层使用的协议,如网络层的IP , 传输层的TCP 和UDP 等;
D 项:每一层必须完成的功能,如网络层提供路由选择、网络互联等功能,传输层提供不同主机不同进程之间的通信内容等功能。
以上3个概念在教材中都有详细说明,只有C 项协议的内部实现细节没有提及,因为内部实现细节由工作人员完成,对于用户和程序员来说是透明的,我们并不需要知道。
4. 流量控制是用来防止( )。
A. 比特差错
B. 发送缓冲区溢出
C. 接收缓冲区溢出
D. 发送器和接收器的冲突
【答案】C
【解析】在数据的传送与接收过程当中很可能出现接收方来不及接收数据的情况,这时就需要对发送方进行控制,以免造成数据丢失。流量控制可以有效地防止由于网络中瞬间的大量数据对网络带来的冲击,保证用户网络高效而稳定地运行。
5. FTP 协议在使用时建立了两条连接:控制连接和数据连接,它们所使用的端口号分别是( )。
A.20, 21
B.20, 80
C.80, 20
D.21, 20
【答案】D
【解析】当客户进程向服务器进程发出建立连接请求时,要寻找连接服务器进程的熟知端口(21),同时还要告诉服务器进程自己的另一个端口号码,用于建立数据传输连接。接着,服务器进程用自己传送数据的熟知端口20与客户进程提供的端口号码建立数据传送连接。由于FTP 使用了两个不同的端口号,所以数据连接和控制连接不会发生混乱。
6. WWW 上每个网页都有一个唯一的地址,这些地址统称为( )。
A.IP 地址
B. 域名地址
C. 统一资源定位符
D.WWW 地址
【答案】C
【解析】统一资源定位符URL 是用来表示从因特网上得到的资源位置和访问这些资源的方法。URL 给资源的位置提供一种抽象的识别方法,并用这种方法给资源定位。只要能够对资源定位,系统就可以对资源进行各种操作,如存取、更新、替换和查找其属性。
7. 在图所表示的采用“存储-转发”方式分组的交换网络中所有的链路的数据传输速度为100Mbps ,分组大小为1000B , 其中分组头大小为20B 。若主机H1向主机H2发送一个大小为980000B 的文件,则在不考虑分组拆装时间和传播延迟的情况下,从H1发送到H2接受完为止,需要的时间至少是( )。
图
A.80ms
B.80.08ms
C.80.16ms
D.80.24ms
【答案】C
【解析】由题设可知,分组携带的数据长度为980B , 文件长度为980000B ,需拆分为1000个分组,加上头部后,每个分组大小为1000B ,总共需要传送的数据量大小为1MB 。由于所有链路
的数据传输速度相同,因此文件传输经过最短路径时所需时间最少,以最短路径经过分组交换机。
当时,H1发送完最后一个bit 到达目的地,最后一个分组需经过2个分
所以,在不考虑分组拆装时间和传组交换机的转发,
每次转发的时间为
播延时的情况下,当t=80ms+2t0=80.16ms时,H2接受完文件,即所需的时间至少为80.16ms 。
8. 在客户机/服务器模式下,( )可以提高整个网络的性能。
A. 根据网络的流量大小改变传输的数据包的大小
B. 只传送“请求”和“结果”来减少网络的流量
C. 通过客户端本地存储所有的数据来降低网络流量
D. 在服务器上执行所有的数据处理
【答案】B
【解析】在客户机/服务器模式中,客户机与服务器分别表示相互通信的两个应用程序的进程。客户机向服务器发出服务请求,服务器响应客户机的请求,提供客户机所需要的网络服务。服务器只是将处理后的结果返回给客户机,在网络上传输的只有“请求”与“结果”,并不需要传送整个数据库或者其他额外的信息。因此可以减少网络的流量,从而提高整个网络的性能。
9. 在0SI 参考模型中,自下而上第一个提供端到端服务的层次是( )。
A. 数据链路层
B. 传输层
C. 会话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