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之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管理道德

【答案】管理道德是指管理者的行为准则与规范的总和,是在社会一般道德原则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特殊的职业道德规范体系,是通过规范管理者的行为去实现调整管理关系的目的,并在管理关系和谐、稳定的前提下进一步实现管理系统的优化、提高管理效益。影响管理道德的各种因素包括:①道德发展阶段; ②个人特性; ③组织结构; ④组织文化; ⑤问题强度。

2. 信度与效度

【答案】信度是指考评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一致性指不因所用考评方法及考评者的改变而导致不同结果; 稳定性指一定时间内重复考核所测评的结果应相同。主要表现为一个测量过程中各项目的得分是否基本相符合,两次测量考评的分数是否前后基本一致。

效度是指考评所获信息与待测评的真正工作绩效间的相关程度。考评测量的效度越高,表示它所测量的结果能正确反映工作绩效的程度越高。效度反映运用某种技术得出的测试结果所能真正衡量被测试对象的程度。效度差便是所测量的不是拟测的,无关信息被纳入,有关信息却被忽略了,出现文不对题与答非所问的弊端。

信度与效度的关系体现为:信度将影响效度水平的高低,信度是对测评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的反应,而效度是结果与工作绩效相关程度的反应。一般而言,测评者的绩效结果越稳定、越一致则其结果与工作中的绩效水平的相关程度就越大,反之则越低; 有效的考核既要有信度又要有效度。二者共同作为测评考核有效性的手段。

3. 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

【答案】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是把直线制和职能制结合起来形成的组织结构,是以直线为基础,在各级行政主管下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分别从事专业管理,作为该级行政主管的助手,实行行政主管统一指挥与职能部门参谋指导相结合。直线职能制普遍适用于组织规模不大、产品品种不太复杂、市场环境较为稳定的各类中小企业。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的优缺点如下:①优势表现为:既保持了直线制集中统一指挥的长处,又吸取了职能制发挥专业管理的长处; 既摒弃了直线制管理粗放的缺点,又避免了职能制多头指挥的弊端。

②不足之处表现为:权力集中于最高管理层,下级缺乏必要的自主权; 参谋部门与指挥部门之间目标不统一,造成决策迟缓; 各职能部门之间横向联系较差,容易产生矛盾; 信息传递路线长,反馈速度慢,难以迅速适应环境变化。

4. 学习型组织

【答案】学习型组织是指具有持续学习、适应和改变的能力的组织。在一个学习型组织中,员工持续不断地获得和分享新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应用于工作或决策。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为:①自我超越;

②改善心智模式;

③建立共同愿景;

④团队学习;

⑤系统思考。

学习型组织的结构特征包括:

①整个组织内包括所有职能领域以及所有组织层级的员工都必须共享信息,井且在工作活动中进行协作。

②最低程度的结构障碍和物理障碍,从而使员工能够以最佳的方式共同完成组织的工作任务,并且在这个过程中相互学习。

③强调向工作团队充分授权,管理者充当的是协调者、支持者和倡导者。

5. 管理原理

【答案】管理原理是指对管理工作的实质内容进行科学分析而形成的基本真理,它是对现实管理现象的抽象,是对各项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的高度综合与概括,因而对一切管理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管理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系统原理。要求管理者必须认清管理系统的集合性、结构性、目的性、全局性、层次性等基本特征。任何社会组织都是由人、物、信息组成的系统,任何管理都是对系统的管理,没有系统,也就没有管理。

(2)人本原理。强调管理活动中的一切工作都离不开人,人是管理系统中最活跃、最具有能动性、创造性的要素,是其他所有构成要素的主宰。做好人的工作是管理的根本,所以要强调人本原理。

(3)责任原理。管理是追求效率和效益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挖掘人的潜能,就必须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明确规定这些部门和个人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和必须承担的与此相适应的责任。

(4)效益原理。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于利用最小的投入或消耗,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效益,为社会做出贡献。“效益”包括“效率”和“有用性”两方面:前者是“量”的概念,反映耗费与产出的数量比:后者属于“质”的概念,反映产出的实际意义。

6. 闭环

【答案】闭环MRP 是指一个完整的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它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其除了物料需求计划(MRP )外,还将生产能力需求计划、车间作业计划和采购作业计划纳入MRP ,把能力需求计划和执行及控制计划的功能也包括进来,形成一个封闭的系统。MRP 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有一个现实可行的主生产计划。它除了要反映市场需求和合同订单外,还必须满

足企业生产能力的约束条件。基本MRP 系统得到进一步发展,把能力需求计划和执行及控制计划的功能也包括进来,形成一个环形回路,即闭环MRP 。

二、简答题

7. 委员会工作方式有何贡献和局限性? 如何提高委员会的工作效率?

【答案】(1)委员会工作力一式的贡献

①综合各种意见,提高决策的正确性:集体讨论可以产生数量更多的方案; 委员会工作可以综合各种不同的专门知识; 集体讨论,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可以完善各种设想以及决策的质量。

②协调各种职能,加强部门间的合作:由于各职能部门的活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由于企业目标的实现有赖于这些不同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所以,组织中常通过建立由主要职能部门经理组成的执行委员会或管理委员会来协调不同部门的活动,来组织信息的交流。

③代表各方利益,诱导成员的贡献:组织是由不同成员构成的,他们分属于不同的利益集团。委员会的作用,是为了使组织内的不同利益集团能够派出自己的代表,发出自己的呼声。

④组织参与管理,调动执行者的积极性:委员会工作不仅有利于决策的制定,而且有利于决策的执行。通过委员会来研究和决定解决某个问题的方案,不仅可以使更多的人(包括计划执行者的代表)参与整个决策过程,使他们了解信息,增加知识,从而为计划的执行提供了更好的条件,而且参与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激励方式,能够推动人们在执行过程中的更好合作。

(2)委员会的局限性

①时间上的延误

为了取得大体一致的意见,制定出各方面基本上都能接受的决策,委员会需要召开多次会议。这些会议通常要消费大量的时间。这种时间上的延误,可能会使组织付出极大的代价,因为行动的最好时机也许会在委员会的无休止的争论中己悄悄溜去。

决策的折中性

②委员会的工作方式降低决策质量的可能性几乎与促进决策完善的机会一样多。委员会也许最终能得到全体一致的决策,那么这种决策与其说是集体的意见,不如说是各种利益冲突的结果,是各种势力妥协、折中的产物,决策的质量是有限的,甚至没有实质性的内容。

③权力和责任的分离

由于委员会的集体意_见只代表每个人的部分利益,没有人会为只代表自己部分利益的决策付全部责任。因此,职权与责任的分离是委员会的主要缺陷之一,它可能导致没有任何委员会成员去关心委员会的工作效率。

(3)提高委员会的工作效率的方法

①审慎使用委员会工作的形式

由于委员会的工作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费用,所以对于那些琐碎、繁杂、具体的日常事务,不宜采用委员会的形式去处理。相反,处理那些对组织的全局影响更重要、更长远,从而对时间要求往往不是很严格,组织可以、而且必须进行详细论证的问题,则可利用作为提供咨询的参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