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专业硕士]之中国文化读本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填空题

1. 提出“知行合一”主张的是明代思想家_____。

【答案】王阳明

【解析】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心学的集大成者。他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心外无义,心外无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知行合一”的主张,即万事万物之理都在我心中,这就是“知”,而内心代表真理的“知”就是“良知”。“良知”表现于行动就是“良能”。“知”表现于“行”,而不“行”就是不“知”。这便是“知行合一”。一个人如能不断发掘和表现良知,就能与天地万物为一体,达于至道。

2. “六书”这个词最早见于《_____》。

【答案】《周礼》

【解析】“六书”这个词,最早见于《周礼》,但书中并未指出“六书”是什么。

3. 东晋的第一个皇帝是_____。

【答案】司马睿

【解析】魏晋南北朝的三百余年,是中国历史上最纷乱复杂的时期,其中的东晋是由西晋皇室后裔司马睿在南方建立起来的朝廷,以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为都城,先后延续了一百余年。

4. 史书按照运用的体裁来分分为_____。

【答案】纪传体; 编年体; 纪事本末体

【解析】史学类别可以有两种分法:以其运用的体裁来看,史书可分为“编年体”、“纪传体”和“纪事本末体”三大类:以其记述的内容来看,又可分为“正史”、“实录”、“制度史”、“杂史”和“传记”等类。

5. 京剧中,生旦净丑中的净又称为_____。

【答案】花脸。

【解析】净,又称“花脸”、“花面”。主要扮演在性格、品质或相貌等方面具有突出特点的男性人物。面部化妆勾画脸谱,演唱时运用宽音和假音,表演动作幅度大,以突出其性格、气度和声势。“净”又可分为正净、副净和武净三类。

6. 中国思想史上,把治国之道分为“王道”和“霸道”的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_____。

【答案】孟子

【解析】孟子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人本思想”,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强调了人民的重要性,突出了人民在国家政治结构中的地位。还从孔子“仁者爱人”的思想出发,提出了“仁政”的观念,提倡王道,反对霸道,即主张国家要养民,要实行“仁政”,并且就实施“仁政”提出许多具体措施。

7. 《诗经》包括《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雅》又分_____。

【答案】《大雅》、《小雅》

【解析】《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二类。其中,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

8. 现存最早的汉字是甲骨文和金文。甲骨文据说是由清代的金石学家_____等首先发现的。

【答案】王懿荣

【解析】我国现存最早的汉字是甲骨,文和金文。“甲骨文”就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据说是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由清朝的金石学家王懿荣等首先发现的,出土地点在今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

二、选择题

9. 下令“破釜沉舟”的我国古代将领是:( )。

A. 勾践

B. 曹操

C. 项羽

D. 周瑜

【答案】C

【解析】项籍,字羽,汉族。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中国古代起义领袖,著名军事家、战略家。在巨鹿之战中他背水扎营,然后破釜沉舟,以断绝士兵们的后路,激发士兵们的勇气,士兵为了生存果然奋勇杀敌,以少胜多。

10.藏传佛教格鲁派又被称为( )。

A. 红教

B. 黄教

C. 白教

D. 花教

【答案】B

【解析】格鲁派,西藏地区最晚形成的一个教派,也是迄今为止势力最大的一派。因该派僧人穿戴黄色衣帽,又称“黄教”,创始人为青海藏族僧人宗喀巴。

11.( )是张仲景的论著,开后世力一剂学的先河。

A. 《伤寒杂病论》

B. 《神农本草经》

C. 《本草纲目》

D. 《千金要方》

【答案】A

【解析】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写成医学巨著《伤寒杂病论》。他总结和创制的二百余种处方,贯彻了“理(医学理论)、法(治疗原则)、方(处方)、药(用药)”一致的原则,治疗效果显著。

12.中国第一大淡水湖( )位于江西。

A. 番尽阳湖

B. 洞庭湖

C. 太湖

D. 洪泽湖

【答案】A

【解析】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南岸,隶属于上饶市。

13.唐代著名的类书为( )。

A. 《艺文类聚》

B. 《_比堂书钞》

C. 《初学记》

D. 《册府元龟》

【答案】A

【解析】类书是辑录各个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经过编排供人查阅的工具书,它最早出现于魏文帝曹王时期。唐代初年,欧阳询主编的《艺文类聚》是唐代的第一部类书。全书根据唐以前的一千四百多种古籍,分门别类,摘录汇编,内容相当丰富。由于摘引的资料主要是文学作品,故名《艺文类聚》。全书分为天、地、州、山、水、符命、帝王、人、礼、乐、治政、杂文、武、居处、仪饰、食物、方术、火、药、百谷、兽、祥瑞等46部,以下又分子目。每个子目下面,先事后文,事的部分摘取占书中有关资料,文的部分摘引诗文,很有参考价值。

14.从( )朝起,国子监开始成为中央教育行政机构,它本身又是最高学府。

A. 隋

B. 唐

C. 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