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牡丹江师范学院语言学概论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仿译词

【答案】仿译词是意译词的一种,其特点是用本族语言的材料逐一翻译原词的语素,不但把

. 它的意义,而且把它的内部构成形式(语素和组合方式)也移植过来。例如,“黑板”(英:black board)

“铁路”(英:railway ,法:Ferroviaire )

2. 世界语

【答案】世界语是指由波兰医生柴门霍夫在l887年创造的以世界通用为目的的语言,这种语言的词汇材料主要取自拉丁族语言,也有一部分取自日耳曼族语言和希腊语。语法规则十六条,美语例外。采用拉丁字母书写,一字母一音,多音节词的重音一律落在倒数第二个音节。词根可以自由地复合成词; 派生词的构成可利用一套丰富的前后缀,方便灵活。世界语模拟自然语言,没有枯燥乏味矫揉造作的味道,简单易学。但是,世界语是一种人造的国际辅助语,它不能代表自然语言作为人们的母语或第一语言。

二、简答题

3. 词与语素的区别与联系。

【答案】(1)词与语素的区别

①语素和词是不同层级的语言单位

a. 语素

语素是最小的有音又有义的语言单位。从词汇材料角度考虑,以语素的构词能力为标准,语素可以分为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 前者可以独立成词或与其他语素一起构成词,后者只能和其他语素一起构成词。现代汉语里的语素,多数是由古代汉语的词演变来的。由于汉语的词逐渐由单音节向双音节发展,古代汉语的许多词(成词语素)在现代汉语中变成构词成分,成为不成词语素。

b. 词

词是由语素构成。它是语言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有音有义单位。“独立运用”是指能够单说或单用; “最小的”是说词是不能扩展的,即在词中不能再插入别的成分,即使两个成词语素组成的词也不能分开。

②语法作用不同

词和语素在运用中的语法作用是不同的,词是独立承担语法意义的语法单位,而语素则不能单独使用,只能组合构成词。

③分类不同

a. 语素

语素根据不同的角度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主要有:

第一,根据音节多少可以分为单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

第二,根据构词能力可以分为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

第二,根据语素在词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分为词根和词缀。

b. 词

词可以分为一般词汇和基本词汇。

(2)词与语素的联系

语素是构词的主要单位,语素是组合成词的材料,语素按照不同的组合规则可以组合成不同结构类型的词。

4. 举例分析汉语和英语中表达“时”的语法手段。

【答案】(1)汉语表达中“时”的语法手段

汉语表达“时”的语法范畴主要采用词汇手段。“来着”、“了”、“过”表示过去时,如“四点的时候我正吃饭来着”、“他去了北京了”、“我去过天安门”。“着”表示进行时,如“我正吃着饭呢”。“将”表示将来时,如“他将回北京”。

(2)英语表达中“时”的语法手段

①附加

在词上附着表示不同语法意义的词尾。最常见的词形变化如英语动词worked 即是在work 后附加词尾一ed 表示过去时。

②内部屈折

通过词根内部的语音形式变化来构成语法形式,表示不同语法意义的词形变化手段。如元音代替sing/sang。

③异根

用不同的词根表示同一个词的不同语法意义,是同一个词的不同语法形式的语法手段。如,went 即是通过异根表示go 的过去时。

④零形式即词形变化的原形,不改变词的语音形式,但却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如,beat 通过零形式表示beat 的过去

5. 为什么说从音位到语素是语言分层装置里最关键的接合部?

【答案】从音位到语素是语言这个分层装置里最关键的接合部,这主要是因为:

(1)一个语言中的众多符号并不是互不相干的一盘散沙,而是共同构成了有组织、有条理的系统。语言符号系统是一种分层装置,这种装置靠组合和替换来运转。

(2)语言系统分为音系和语法两个层面,在这两个层面上都有最小单位和小单位组成大单位的多级组织结构,这是语言系统最重要的特点,即语言系统的两层性。音位和音位组合成的更大的单位只能构成语言符号的形式,它们都属于语言的音系层。语素和语素组成更大单位则是形式

和意义结合的语言符号,属于语言的语法层面。

(3)语言系统两层性的一大特点是形式层的最小单位一定大大少于符号层的最小单位,语言里的音位只有几十个,语素的数目则至少有几千。几十个音位就可以满足几千个语素的构形要求,这是因为音位一般不直接做语素的形式,而是组合起来才与语素或词等语法层面的单位相联系。从音位到语素,不仅实现了语言从形式层到形式和意义结合层的转变,而且语言单位的数量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三、论述题

6. 论述音位的组合关系与聚合关系。

【答案】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中的两种根本关系,其在音位上的表现分别是:

(1)音位的组合关系

音位的组合关系是指语音中的每一个音素(音位)相互连接时产生的关系。它总是处在相邻的音素之间。通过对语音组合关系的研究,可以得到一种语言的拼写(读)规则,帮助人们学习这种语言。音节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音位的出现是有规律的,即它们的组合是有规则的。

例如,北京话有几个和/a/发音比较接近的元音,从音质角度看,它们是不同的音,

分别为

。这些音位变体在组合中是互补的,/a/只出现在韵尾/i/和/n/的前面,

等; /A/只出现无韵尾的音节中,如

面,如等; 等; /a/只出现在韵尾/u/和、 的前只出现在韵头/i/和韵尾/n/之间,如等。根据这些组合规律可以把它们归纳成为一个音位/a/。

(2)音位的聚合关系

聚合关系是出现在一定组合中相同位置上的各语言成分所具有的类聚会同的关系。聚合关系是在对立原则的基础上建立的,构成同一类别之间的内部关系。语言中的音位不是孤立的,每个音位都通过自己的区别特征和其他有共同特征的音位联系着,聚合成群。由于一个音位常常有多个区别特征,所以同一个音位也就常常同时处于多个聚合群。

h 例如,北京话的/p/音位至少同时处在两个聚合群中:按部位,它是双唇聚合群/ppm/的成员;

按发音方法,它是不送气、塞、口音聚合群/ptk/的成员。双向的聚合是音位系统的主流,因而平行、对称也就成为音位系统的一个重要的特点。

此外,单向聚合的音位也有自己的特殊性:它们是语言习得中最晚习得的音,是历史演变中最不稳定并且变化方向多变的音。例如,北京话的

多种声母。

声母在汉语其他方言中可能是n 、1、z 、j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