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曲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金融资本

【答案】金融资本是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形成的一种资本形式。它是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通过融资、控股、参股等形式融合为一种既控制生产又控制流通的万能垄断资本。

金融资本的存在形式主要有两种:

(1)银行垄断资本和工商业垄断资本在统一的组织范围内实行直接的结合;

(2)银行垄断资本和工商业垄断资本在资本关系、信贷关系和其他关系方面实行紧密的联系,共同控制社会经济活动。其典型的存在方式是资本主义地大财团。

当今证券及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迅速发展拓展了金融资本这一概念的外延:

(1)指用于增值的货币(资本)本身。这些货币通过货币本身的周转增殖自身,其主要的增值手段是利息收入;

(2)指那些掌有大量货币,并将其(部分地)用于金融资本用途的企业及机构,如商业银行、投资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

2. 纯粹流通费用

【答案】由商品价值的运动引起的流通费用,即在商品买卖过程中,由商品变为货币和货币变为商品而支出的费用,是纯粹流通费用。纯粹流通费包括用于商业簿记、邮资、通信、广告及商业职工的工资等的费用。这类费用是商品的价值形式变化所发生的费用,它与使用价值的运动无关,纯属非生产性开支,所花费的劳动是非生产性劳动,因此,它不产生价值和剩余价值。对它的补偿,从现象上看,是通过商品售卖价格的加价来补偿的; 从源泉上看,是通过对价值或剩余价值的扣除而得到补偿。纯粹流通费用的补偿及纯粹流通费用所要得到的平均利润,归根到底来源于产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3. 资本积累

【答案】资本积累是指在扩大再生产需要增加投资的情况下,把剩余价值(利润)转化为资本,使资本规模得以扩大的过程,它是资本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资本原始积累是指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过程,也就是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解体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直接暴力来实现的。

4. 价值形式

【答案】价值形式是指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价值不能自我表现,必须在两种商品的交换中,通过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价值形式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而发展的,价值形式的发展

经历了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最后发展为货币形式。马克思对价值形式发展的考察,体现了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指出货币的出现和发展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货币一经产生,商品内部的矛盾就转化为商品与商品、商品与货币的矛盾。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表现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

5. 价值尺度

【答案】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具有的表现一切商品价值和衡量商品价值量的职能。价值尺度是货币的首要职能。货币的这个职能克服了在物物直接交换条件下,由于价值表现不同而给商品流通造成的困难。货币之所以能起这个作用,是因为它本身也是商品,也具有价值,所以能够用来衡量和表现其他商品的价值。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就是要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价格。商品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货币充当价值尺度时,只是表现价值,不是实现价值,因此,货币在执行此职能时,可以是想象的或观念的货币。

货币作为价值尺度的职能,是通过价格标准来实现的。价格标准是包含一定贵金属重量的货币计量单位及其等分。货币作为价值尺度与货币本身的价格标准是两个不同的范畴,它们的区别是:

(1)前者是代表一定量的社会劳动,用来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 后者则是代表一定的金属重量,用来衡量货币本身的量。

(2)前者是在商品经济中自发地发生的,它不依存于国家的权力; 后者则通常是由国家以法律规定的。

(3)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本身具有价值,其价值随着生产货币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 而作为价格标准则和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无关。

6. 实体经济

【答案】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相对,是指由商品和服务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运动过程所形成的经济系统,即农业、工业、交通运输、商贸物流、建筑业、服务业等提供实实在在的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联系和区别参见本章“复习笔记’夕相关内容。

7. 进口替代战略

【答案】进口替代战略是发展中国家试图通过限制和替代外国工业品的进口,保护和促进本国工业发展,以实现本国工业化的一种经济发展战略。20世纪50-60年代,在发展中国家出现了进口替代型工业化的高潮。

8. 企业改革中的“拨改贷”

【答案】“拨改贷”是指原来实行的列入国家预算由国家直接无偿拨款的基本建设投资,除无偿还能力的项目外,改为由中国人民建设银行(现在的中国建设银行)贷款解决。实行“拨改贷”的原因是,我国长期实行基本建设投资由国家预算无偿拨款,缺乏经济效益,为加强建设单位的经济责任制,提高投资收益,国家推行了“拨改贷”。

企业改革中的“拨改贷”是我国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出现的现象。在计划经济时代,国有企业补充资本金由国家财政直接拨款解决,企业利润全部上缴财政。20世纪八十年代初,国家为了提高国有资金使用效率,将原来的财政直接拨款方式改为通过银行转贷给企业使用的方式。“拨改贷”与一般贷款的区别在于:

(1)“拨改贷”资金的所有者是国家,一般贷款的所有者是银行或者存款者。

(2)“拨改贷”资金安排的基本建设项目必须纳入国家五年和年度基建计划,一般贷款项目没有此项要求。

(3)“拨改贷”资金在银行回收后上交中央或者地方财政,一般贷款由银行自行回收。

(4)中国建设银行是办理“拨改贷”资金的专门银行,在“拨改贷”资金的发放和回收过程中处于“受托人”的身份; 而提供一般贷款的银行可以是依法成立的各种金融机构,这些金融机构在提供一般贷款活动中的身份是“债权人”。

二、简答题

9. 什么是资本有机构成? 资本有机构成变动对资本主义经济有何影响?

【答案】(1)资本有机构成的含义

资本有机构成是指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的价值构成。资本的构成具有双重意义:

①从实物形态上看,资本的构成是由生产资料的数量和使用这些生产资料所必需的劳动力的数量之间的比率决定的。生产资料的数量和劳动力数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取决于生产技术发展水平,因此,马克思把这种比例关系称为资本的技术构成。

②从价值形态看,资本的构成是由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率,即生产资料的价值和劳动力的价值决定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马克思称为资本的价值构成。

(2)资本有机构成变动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

①资本平均有机构成有提高的趋势。这是因为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生产剩余价值,资本家为了获得更多的乘」余价值,为了在竞争中保存自己击败对手,总是千方百计地改进生产技术,采用新的机器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这必然引起资本技术构成的提高,资本的有机构成也就随之提高。同时,资本的积累、积聚和集中,为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了条件,从而对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起着促进作用。因此,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既是资本家在竞争中追逐剩余价值的结果,又是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

②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对无产阶级命运的影响。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对无产阶级的命运产生重大影响。这是因为,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减少,甚至绝对减少,从而造成日益增多的产业后备军,使无产阶级陷于失业、贫困。

10.简述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种含义及其关系。

【答案】(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一种含义

社会必要劳动时问是在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