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916新闻传播业务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反调查”
【答案】“反调查”是指记者在调查某一事件时,有些人为了掩盖他们的错误,维护他们的私利,背着记者而进行的一种调查活动,妄图以此推翻记者调查的结论。碰到这种情况,记者要排除种种障碍,依靠党,依靠群众,认真做系统的周密的调查研究工作,找出可靠证据,打破“反调查”。
2. 直面采访
【答案】直面采访是指记者直接面对采访对象进行采访,又称面对面采访。其特点是,记者通过口头提问,用一问一答的形式,了解客观情况,搜集新闻素材。在采访方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这是最早出现的一种采访方式,也是现在用得最多的一种采访方式。记者运用这种采访方式,通常表现为两种类型:①直接面对个体采访对象进行采访,即个别访问; ②直接面对群体采访对象进行采访,如召集三五个人开座谈会、调查会等。这两种类型,又以个别访问进行得最多最为频繁。
3. 采写典型
【答案】采写典型,又称“下马观花”,是记者深入一点,专门考察某一个典型的活动,这种采访方式是典型报道的需要,其特点是深入、细致,调查系统周密。在采访中与进行综合报道的“面”上的采访相对,常采用两者结合,即点面结合的方式进行采访。
4. 易地采访
【答案】易地采访是改革开放后出现的一个新的采访术语,是指记者到自己分工范围以外的地区去采访。易地采访是一种开放式的采访活动方法,可以开阔记者的眼界,还可以提高记者的新闻敏感度,是一种很好的采访方式。20世纪80年代以来,易地采访己从个别新闻单位少数记者的活动,变成全国性的一种有组织有领导的业务活动。
5. 定向观察
【答案】定向观察是指观察的目标是预先确定的,记者或通讯员根据当时的采访任务,事先安排好采访的对象,这样可以在采访过程中有目标地进行观察。这种观察自始至终目的性很明确,
记者能自觉地对对象进行分析综合。它对于记者掌握事物的全局,了解事物的特性有很大帮助,是记者经常使用的采访方式。
6. 政治方向
【答案】政治方向,即在新闻宣传中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①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②坚持改革开放。这是党的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离开这两个基本点,我们的新闻宣传就无正确的政治方向可言。要做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还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7. 反映情况
【答案】反映情况是指以写内参稿的形式,反映那些不宜公开发表,但对编辑部和党政领导机关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情况。广义而言,公开的新闻报道也是反映情况的一种形式。记者因职务的关系,跑的地方多,接触的面广,同上上下下各种人打交道,无疑能比较迅速地掌握较多的新情况。正因为这样,党中央不仅要求记者搞好公开报道,而且历来重视记者反映情况。
8. 记者调查研究的时效性
【答案】记者调查研究的时效性是指记者调查研究要求快,讲究效率,这是由新闻的时效性决定的。重大事件发生后,记者要迅速赶到现场,迅速采写,迅速报道。在当今世界上,对调查研究速度的要求,记者这一行是最快的行业之一。对记者,有些报道不是以天计,而是以时计,以分秒计。新闻传递工具的进步,大大加快了新闻传递的速度。电视这一电子新闻媒介的发明,可以快到这样一种程度,在事件发生的同时,记者在现场直播,同步向观众报道新闻。
9. 采访作风
【答案】采访作风,是记者的工作作风,也是记者的思想作风、生活作风在采访问题上的综合体现。它同采访路线、采访原则密切相关。要贯彻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采访路线,要贯彻依靠党委的组织原则,就需要有一个良好的采访作风。同时,一个良好的采访作风也可以保证采访方式方法的运用。新闻采访中记者的采访作风主要包括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深入调查研究的作风、战斗敏捷的作风和不畏艰险的作风。
10.缓报
【答案】缓报是指当有些重大突发事件情况一时不明,出于政治考虑而缓一点进行报道。缓报不等于不报,而是弄清情况后再报。缓一点报,表面看慢了点,实际是退一步进两步,争取主动。也有另一种处理办法,先简报,不予评论,待弄清情况后再详报,再评论。缓报是属于报道的策略问题。
11.旅行采访
【答案】旅行采访是指记者选择特定的路线,以旅行方式在沿途进行的采访、考察活动。这是一种流动性很大、见闻广、带有一定艰险性,但却富有魅力和情趣的一种采访活动。以采访、考察的成果写成的通讯称“旅途通讯”。
12.人物专访
【答案】专访是指记者请新闻人物就专门性的问题进行解答的一种方式,是记者带着日的对有关人士进行专门的采访,经常是一种以特别强调的方式获取独家新闻的手段,是以记者同人物的谈话为主取得直接材料并穿插背景材料而成的一种特殊通讯。专访的特点在一个“专”字,重点是一个访。它比一般报道要详细而生动。
人物专访属深度报道,主要采取谈话交流的形式,访谈是其主要表现形态。采访的地点不受限制。人物专访大都以事件为由头,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思想观点、精神风貌或事件的缘由,报道侧重点是从不同侧面深层次展示人物的特点。人物专访既强调新闻性、政治性又要强调其可读性。相对于其它新闻形式,人物专访具有可读性与亲和力。
13.记者
【答案】记者是指通讯社、报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采访新闻和写通讯报道的专职人员。记者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广义上,把记者、编辑、评论员、专栏作家等,统称为新闻记者; 狭义的解释,是专指那些经常在编辑部外进行新闻采访活动,以新闻报道为主要任务的人员。记者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代替广大的民众前往事情发生的现场,或是接触新闻事件的当事人,并将事情的真相及其代表的意义,透过报道呈现于大众媒体之上,协助媒体达成守望、教育、讨论、娱乐等功能。由于记者拥有阅听人赋予的权利,所以也被冠以“无冕之王”的雅称。
14.观察力
【答案】观察力是指记者对客观事物的敏感、捕捉和分辨的能力,而不仅是指记者的眼力、目力。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记者善于从一般的现象中捕捉到不一般的东西,更善于透过各种表象,甚至是假象,把握住事物的底细和本质。
15.自上而下的采访方法
【答案】自上而下的采访方法,是采访方法的一种,是指记者在到达采访日的地之后,先和领导机关接触,了解领导意图,了解全面情况,从中发现新闻线索,然后再逐级深入下去的活动方法。采取自上而下的方法,可以使记者较快地掌握情况,选准采访对象,有目的地深入,避免盲目性。
二、简答题
16.简述我国特派记者的发展历史。
【答案】特派记者在我国己有70多年的发展历史,具体情况如下: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