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南昌大学人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知识之现代汉语(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修辞

【答案】修辞一词有三个含义:一是指运用语言的方法、技巧和规律; 二是指说话和写作中积极调整语言的行为,即修辞活动; 三是指以加强表达效果的方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修辞学或修辞著作。通常情况下,总是把修辞理解为对语言的修饰和调整,即对语言进行综合的艺术加工。在内容和语境确定的情况下,修辞着力探讨选用什么样的语言材料,采取什么样的修辞方式,追求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2. 四呼

【答案】四呼是指以唇形为标准区分韵母的四个类型。包括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

,完备十清人潘未《类音》,一直乎,合称四呼。“四呼”这一名称首见十明末无名氏《韵法直图》

沿用至今。四呼把韵母开头的发音按唇形和舌位的不同分为开、齐、合、撮四个呼:韵母不是i 、u 、ü。和不以i 、u 、ü起头的韵母属于开口呼; 韵母是i 或以i 起头的韵母属于齐齿呼; 韵母是u 或以u 起头的韵母属于合口呼; 韵母是ü或以ü起头的韵母属于撮口呼。

3. 惯用语

【答案】惯用语是指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用的短语。大都是三字的动宾短语,也有其他格式的。含义简明生动形象,通俗有趣,是惯用语的主要特征。比如“走过场”“敲边鼓”“放空炮”等。

4. 同音字

【答案】(1)同音字是指现代汉语里语音相同但字形、意义不同的字,所谓语音相同,一般是指声母、韵母和声调完全相同,汉字中同音字很多。

(2)同音字的类型:

①同音同形词。语音相同,书写形式相同。

②同音异形词。语音相同,书写形式不同。

5. 平分阴阳

【答案】平分阴阳是汉语音韵学和汉语方言学中的一个术语。指中古的平声调类字,根据声母的清浊分派入阴平、阳平两个调类。平分阴阳是中古汉语发展到近代汉语的过程中,在声调方面的三个主要变化之一。比如说现代汉语中的阴平“诗、超”和阳平“时、人”在古代都属于平声。

6. 连绵词

【答案】连绵词是指两个不同的音节连缀表示一个意义而不能拆开成两个语素的词。其中有

,如“忐忑”; 叠韵的(两个音节的“韵”相同),如“仿徨”; 以及双声的(两个音节声母相同)

两个音节声韵都不同的连绵词,如“蝴蝶”。连绵词的最大特点是:构成连绵词的两个字浑然一体,它们仅仅表示两个音节,不能拆开来解释; 即使这两个字原来各具有某种意义,这意义在连绵词中也己失去,所以不能望文生义。

7. 辅音

【答案】辅音是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也称子音。

8. 语法

【答案】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即说话所遵守的词句排列组合的规矩。它有两个含义,一是指语法结构规律本身,即平常说的语法事实; 二是指语法学,即研究、描写、解释语法结构规律的科学,是对客观存在着的语法系统的认识和说明。语法具有抽象性、生成性、层次性、递归性、系统性和稳固性等特征,一般包括词法和句法:词法是指词的构成和变化的规则; 句法是指词或词组组成句子的规则。

二、简答题

9. 什么是语法体系? 对语法学体系的分歧应采取什么态度?

【答案】(1)语法体系的含义

①指语法系统,即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语法规律的系统性。

②指语法学体系,即语法学说的系统性。它是语法学者根据自己的观点在研究和解释语法事实时所用的分析方法、分类术语等的系统性。

(2)对语法学体系的分歧应采取的态度

不同的语法学体系都是为了帮助大家认识和运用好各种语法结构的,它们往往大同小异,各有长短,因此学习的时候要细心观察,拿它来同语言实体相印证,采用符合事实的说法。不能因体系分歧而否定学习语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语法学体系的分歧,是人类认识规律决定的,不可避免的。只有通过对语法的深入研究才有可能逐步减少分歧。人们有必要分清语法体系的两个含义,知道通常说的语法体系往往是指语法学体系。

10.下列各音节的拼写为什么是错误的,试根据声韵配合规律,加以说明并改正。

shiao (小) jua (抓) xa (夏) fong (风)

güe (决) puo (破) tueng (通) do (多)

zing (精) giao (叫) ong (翁) siong (送)

【答案】舌尖后音小能跟齐齿呼韵母配合,因此“小”的拼音应该是xiao ;

舌面前音J 不能与合口呼韵母拼合,因此“抓”的拼音应该是zhua ;

舌面前音不能与开口呼韵母拼合,因此“夏”的拼音应该是xia ;

唇齿音不能与齐齿呼韵母拼合,因此“风”的拼音应该是feng ;

舌面后音不能与撮口呼、齐齿呼韵母拼合,因此“决”的拼音应该是jue ,“叫”的拼音应该是jiao ;

“o ”韵母只拼双唇音和唇齿音声母,而uo 韵母却不能同双唇音或唇齿音声母相拼,因此“破”的拼音应该是po , “多”的拼音应该是duo ;

ueng 韵母只有零声母音节,因此“通”的拼音应该是tong ;

舌尖前音不与齐齿呼相拼,因此“精”的拼音应该是jing , “送”的拼音应该是song ;

ong 韵母没有零声母音节,“翁”应该是weng 。

11.阅读下面句子,并回答问题。

(1)他饿着肚子,也一定要让家里人吃饱。

(2)虽然他饿着肚子,但一定要让家里人吃饱。

(3)即使他饿着肚子,但(也)一定要让家里人吃饱。

(4)他宁可自己饿着肚子,但(也)一定要让家里人吃饱。

问题一:以上句子都属于广义转折关系,请分析以上各个句子的转折关系的语义特征。

问题二:请举例说明

复句中连接词的作用。

【答案】(1)分析各句的语义特征

①句属于突转关系,即没有转折提示词,直接表转折义。分句间意义上的相对不那么明显,转折语气较弱。

②句属于表示是实让的容忍性让步关系。重转关系,分句间的意义是先让步后转折,相反意味很重。

③属于广义转折中的虚拟性让步转折句。

④句属于忍让性让步关系,轻转关系,转折意味比重转轻。

(2)举例说明复句中连接词的作用

关联词语是复句重要的语法标志,是表达分句之间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的重要语法手段。复句中的连接词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

①衔接作用:在复合句中,连接词在两分句中起衔接作用。如“他饿着肚子,也一定要让家里人吃饱。”中副词“也”字就连接着两句,给句子附上了转折意义。

②标示作用:复合句中的连接词标示着分句间的关系。如“虽然他饿着肚子,但一定要让家里人吃饱。”这句中的虽然,但是,标示出了句中的转折关系。

③转化作用:复合句中的连接词有时具有转化作用,同样的分句,用上不同的关联词,则句子表示的意义也就随之改变。如“如果明天下雨,就不去爬山”这句话中,将表不假设的连接词“如

,句子中原有的假设关系就转化为了因果关系。 果…就…”改为表不因果关系的“因为…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