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浙江财经大学经济与国际贸易学院811经济学之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为什么说租金或地租是经济租金的一种特例?
【答案】地租是经济租金的一种特例,原因在于:
(l )地租是当土地供给固定时的土地服务价格,因而地租只与固定不变的土地有关。供给固定不变的一般资源的服务价格称为租金。换句话说,地租是当所考虑的资源为土地时的租金,而租金则是一般化的地租。
(2)固定供给意味着,要素价格的下降不会减少该要素的供给量。或者更进一步,要素收入的减少不会减少该要素的供给量。据此,也可以将租金看成是这样一种要素收入:其数量的减少不会引起要素供给量的减少。有许多要素的收入尽管从整体上看不同于租金,但其收入的一部分却可能类似于租金,即如果从该要素的全部收入中减去这一部分并不会影响要素的供给。这一部分要素收入被称为经济租金。
(3)经济租金的几何解释类似于生产者剩余,即等于要素供给曲线以上、要素价格以下的部分。这部分是要素的“超额”收益,即使去掉也不会影响要素的供给量。
(4)经济租金的大小取决于要素供给曲线的形状。供给曲线越陡峭,经济租金部分就越大。特别是,当供给曲线垂直时,全部要素收入均变为经济租金,它恰好等于租金或地租。
由此可见,租金实际上是经济租金的一种特例,即当要素供给曲线垂直时的经济租金,而经济租金则是更为一般的概念,它不仅适用于供给曲线垂直的情况,也适用于不垂直的一般情况。在另一个极端上,如果供给曲线成为水平的,则经济租金便完全消失。
2. 垄断厂商一定能保证获得超额利润吗? 如果在最优产量处亏损,它在短期内会继续生产吗?
【答案】(1)垄断并不保证厂商一定能获得超额利润,能否获得超额利润主要取决于社会需求。如果对该产品的需求者能接受垄断厂商制定的大于平均成本(AC )的价格,那么该厂商能获得超额利润。如果该产品的需求者只能接受小于AC 的价格,那么该厂商会发生亏损。垄断厂商出现亏损后,在短期内既有可能继续生产,也有可能停止生产。
,但只要还高于平均可变成本(A VC )的最(2)在短期内,若产品价格P 低于平均成本(SAC )
低点,继续生产可以弥补固定成本,且能弥补部分可变成本,生产将会继续进行下去。但只要P 小于A VC 的最小值,则该厂商会停止生产。因为如果不停止生产,它的损失会更大,不仅损失全部固定成本,而且可变成本的一部分也无法弥补。
3. 劳动供给曲线为什么向后弯曲?
【答案】劳动供给曲线是人们提供的劳动和对劳动所支付的报酬之间关系表现形式。劳动供给曲
线先有正斜率,后为负斜率,是一条向后弯曲的曲线,如图所示。
劳动供给曲线
(1)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的原因可以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来分析。消费者的总效用由收入和闲暇两者组成。劳动者的劳动供给行为可以表述为:在既定的时间约束下,合理地安排劳动和闲暇时间,以实现最大的效用满足。一般而论,工资率越高,对牺牲闲暇的补偿也就越大,劳动者宁愿放弃闲暇而提供劳动的数量也就越多。换言之,工资率提高,闲暇的机会成本相应也就越大,劳动者的闲暇时问也就越短。因此,工资率的上升所产生的替代效应使得劳动数量增加。同时,工资率的提高,使得劳动者收入水平提高。这时,劳动者就需要更多的闲暇时间。也就是说,当工资率提高以后,劳动者不必提供更多的劳动就可提高生活水平。这说明,工资率提高的收入效应使得劳动数量减少。
(2)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是工资率上升的两个方面,如果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那么,工资率提高使得劳动数量增加,即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反之,工资率的提高会使劳动数量减少,劳动供给曲线向左上方倾斜。
(3)在工资率较低的条件下,劳动者的生活水平较低,闲暇的成本相应也就较低,从而,工资提高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但是,随着工资率的进一步提高和劳动时间的增加,闲暇的成本增加,替代效应开始小于收入效应,结果劳动供给数量减少。基于以上原因,劳动的供给曲线呈现出向后弯曲的形状。
4. 试说明长期平均成本的变化与规模收益的关系。
【答案】长期平均成本的变化与规模收益具有密切的关系。在一定产量范围内,规模扩人常常带来规模报酬递增。在递增到一定点后,会在一个或长或短的时期内保持不变,然后随着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而递减。当规模报酬处于递增阶段时,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投入增加的比例,这必然会导致长期平均成本下降,显示出规模经济。根据同样原因,当规模报酬不变时,平均成本不变; 当规模报酬递减时,平均成本随产量增加而上升,显示为规模不经济。
5. 设一个公共牧场的成本是C=5x2+2000,其中,x 是牧场上养的牛数。牛的价格为P=800元。 (1)求牧场净收益最大时的养牛数。
(2)若该牧场有5户牧民,牧场成本由他们平均分担,这时牧场上将会有多少牛? 从中会引起什
么问题?
【答案】(1)由已知有牧场的净收益函数为:
净收益最大的一阶条件为:
解得x=80。
故牧场净收益最大时的养牛数为80。
(2)每户牧民分摊的成本是:
因此对每户牧民来说,其边际成本均为:MC=2x
于是养牛头数将是:2x=800,解得x=400。
在这种情况下,实际放牧量大大超过了最优放牧量,由此引起的后果就是,牧场因放牧过度,数年后一片荒这就是“公地的悲剧”。
6. 请简要说明伯特兰模型中价格博弈均衡的纳什均衡解,并说明什么是伯特兰悖论?
【答案】设市场上只有两家厂商,所生产的产品完全相同(即成本函数完全一样:生产的边际成本=单位成本=c,固定成本为零)。市场需求为,从而企业1的利润函数为:
即企业1的定价若高于企业2,则企业1会失去整个市场; 若企业1的定价低于企业2,会得到整个市场; 定价相同时,两者平分市场(
家企业总有动力去降价,直到其次,在时,
每家企业获得
,而另一家企业
时,去增加利润,因为若所以,
当另一家企业选择
出现,i=1, 2否则利润为负,都不会生产)。 就会有亏损。 的利润,即零利润。它们不可能通过改变价格i 会失去整个市场; 若时,,则企业会亏损。实质上己使各家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了。同理,不可能首先,若两家企业进行价格竞争,因为定价低会拥有整个市场而定价高会丧失整个市场,所以每为止。若的情况。由以上证明过程可知,选择价格的策略是一个纳什均衡。
根据伯特兰均衡可知,只要市场上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生产同样产品的企业,均衡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则没有一个企业可以通过控制市场价格来获取垄断利润。但事实是,市场上企业间的价格竞争并没有使均衡价格降到边际成本的水平上,而是高于边际成本,企业仍获得超额利润,这就是伯特兰悖论。
二、计算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