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西华师范大学中外教育史(同等学力加试)之外国教育史教程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目录

2017年西华师范大学中外教育史(同等学力加试) 之外国教育史教程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一) .. 2 2017年西华师范大学中外教育史(同等学力加试) 之外国教育史教程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二) 11 2017年西华师范大学中外教育史(同等学力加试) 之外国教育史教程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三) 19 2017年西华师范大学中外教育史(同等学力加试) 之外国教育史教程考研复试核心题库(四) 27 2017年西华师范大学中外教育史(同等学力加试) 之外国教育史教程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五) 34

一、辨析题

1. 结构主义思潮的理论基础是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和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主义”。

【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1)结构主义教育理论的创立

20世纪60年代起,布鲁纳把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结构发展理论应用到教学和课程改革上,创立了“结构主义教育”理论。

(2)结构主义教育的基本观点

①强调教育和教学应重视学生的智能发展。教育和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依循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促进儿童的智能发展。

②注重教授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结构主义教育家认为,知识是人们赋予经验中的规律以意义和结构而构造起来的模式。任何一门学科,都可以归成一系列由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组成的基本结构。教授任何一门学科,主要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的基本结构,以及该学科所特有的研究方法。

③主张学科基础的早期学习。结构主义教育家从教育可以促进智慧发展的观点出发,认为儿童完成“学习准备”的状态并不是随生理年龄的增长而主要是随环境和教育的作用而进展的,因此,教育不应消极地静待儿童自然成熟的到来才开始教其学习,而应当积极创造条件,使儿童尽可能早地开始学习某些学科的基本结构。

,主张教师是结构教学中的主要辅助者。 ④提倡“发现法”

(3)总结

结构主义思潮是一种在现代欧美国家广泛流行、影响很大的理论。它是以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的。以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是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

2. 洛克主张通过家庭教育培养绅士。

【答案】正确

约翰·洛克(1632-}-1704)是英国资产阶级唯物主义的哲学家、政治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提出了绅十教育理论,其中他对教育目的进行了如下阐述:

,这种“绅士”必须是“有德行、有用、能干的人”洛克提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绅士”。

或者说人必须具有四项特质:“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他坚决主张,要完成绅士教育的目的,只能够在家里由父亲或聘请优良的家庭教师来培养青年绅士,而反对他们到学校去受教育。主要原因是:

,青年们到(1)他站在上层社会统治阶级的立场上,认为社会上“到处流行着粗野与邪恶”

学校去,就会被“传染”而失去“纯洁”;

(2)他以为,当时的文法学校只知道教授一些希腊文与拉丁文的知识,而不注重对学生进行道德、礼仪与谦顺行为的培养,而且,学校中众多学生的家庭习惯、父母的人品也非常复杂而水

,这是根本不可能培养他们具有平不齐,青年绅士在这里‘旧与顽童为伍,斗骗欺诈,无所不学”

优良的德行、合乎礼仪的风度、正直的处世方法和坚强的事业才干的;

(3)洛克也反对让青年多与“没有教养、没有德行”的“下贱的仆人”经常接触,以避免从

,为此,就应让青年们呆在家里,绕在父母或导师的周他们那里学到粗鄙的“言词、诡计与恶习”

围。

所以,他的总结论是:“凡是家里请得起导师的人,则导师较之学校里的任何人必定更能使他的儿子举止优雅,思想刚毅,同时又能知道什么是有价值的,什么是合适的,而且学习也更容易,成熟也更迅速。”总之,青年绅士所应具有的品质,在学校里是学不到多少的。

3. 经典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与操作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无根本差异。

【答案】错误。

尽管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都属于行为主义者解释学习发生的基本现象,但两者的建立过程则完全相对。在建立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的过程中,无条件刺激(如食物)有时又称为强化刺激,往往需伴随着条件刺激(如铃声)而出现,或与其同时出现; 在建立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中,强化刺激(如食物)则需伴随着反应出现。

二、简答题

4. 简述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

【答案】课程目标是有关某门教学科目或某项教学活动所要完成的任务的指标体系。一般来说,课程目标可以包括技能、知识、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主要有:

(1)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课程目标是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一种手段,只有在明确提出教育的总目的和培养目标后,课程目标才可能清晰化,才可能对整个课程的制定和实施起到应有的作用。

(2)学生因素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年龄特征,课程目标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而制定。

(3)学科发展

同一门课程在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学校中的目标是不同的。例如数学课程,在小学和中学,在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其课程目标都应根据培养目标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规定。

(4)社会要求

社会对不同课程要实现的功能有不同的要求,课程目标的确立也应考虑到社会要求。

(5)课程特点

课程可以分为宏观课程和微观课程。宏观课程又可分为普通课程、职业课程和专业课程,这

些课程的目标应该不同。普通课程的目标一般以认知类目标为主,职业类课程则应以实践类目标为主,专业类课程则兼有两类目标。微观课程如语言一文化类课程、哲学一政治类课程和道德伦理类课程、以及艺术一体育类课程等都有其不同的特点,课程目标也应根据其特点来确立。

5. 分析美国进步教育运动衰落的原因。

【答案】进步教育运动是指产生于19世纪末并持续到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的一种教育革新思潮。其发展大致经历了兴起、成型、转折和衰落四个阶段。进步教育运动衰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美国进步教育运动未能与美国社会的持续变化始终保持同步,未能较好地适应美国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该运动存在期间,美国社会发展迅速,变化剧烈,对美国教育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美国在完成了工业化和城市化以后,基本实现了现代化,社会结构也更为复杂,不同集团的利益日趋多元化,使进步教育家们无所适从。尤其是战后冷战局面的出现、与朝鲜的战争以及美国国内麦卡锡主义的盛行,美国社会的状况已经使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客观基础。1957年苏联人造卫星的上天使进步主义教育遭到更为广泛、激烈的批评。

(2)进步教育理论和实践存在局限性。例如,过分强调儿童个人的自由,忽视社会和文化对个人发展的决定作用; 过分否定学校工作的一些基本规律,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此外,进步教育运动在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的多元化与运动的相对统一性之间,以及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之间也存在着矛盾,导致了运动内部的分裂。进步主义者所建议的做法在时间和能力上,对教师提出了过高的要求。

(3)改造主义教育和一些保守主义教育流派的抨击与批判,加速了进步教育的衰落。

6. 简述教育性教学原则。

【答案】教育性教学原则是由德国教育家、心理学家赫尔巴特提出。

(1)其主要观点有:

①知识与道德有内在联系,人只有认识了道德规范,才能产生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要进行道德教育必须先有知识,先受一般教育:

②教育(道德教育)是通过,而且只有通过教学才能真正产生实际作用,教学是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

③教学的目的与整个道德教育的最高目的保持一致,即养成德行。为实现这个目的,要设立一个近的目标,即“多方面的兴趣”。

(2)评价

在赫尔巴特以前,教育家往往把教学和德育分开,规定各自不同的任务。赫尔巴特的贡献在于阐明了二者之间的联系,使德育获得坚实基础。但是他把教学完全从属于道德教育,认为二者等同,具有机械论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