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中国教育史考研题库

  摘要

目录

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中国教育史考研题库(一).... 2

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中国教育史考研题库(二).. 23

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中国教育史考研题库(三).. 43

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中国教育史考研题库(四).. 62

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中国教育史考研题库(五).. 83

一、单选题

1. 在教育文献中,研究综述、专题评述,进展报告等属于

A ,零次文献

B. 一次文献

C. 二次文献

D. 三次文献

【答案】D

【解析】三次文献是利用二次文献基础上对某一范围内的一次文献进行广泛的深入的分析研究后综合浓缩而成的参考性文献,包括动态综述、专题述评、进展报告、数据手册、专题研究报告等等。其浓缩度高、覆盖面宽信息量大,具有综合性、浓缩性和参考性。

2. 蔡元培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 )

A. 涵养道德

B. 开发“民智”

C. 发展人的个性

D. 造就“完全人格”

【答案】D

【解析】蔡元培从国家与个人、抽象与具体、普遍与特殊对峙的角度,系统地提出了“完全

,是指德、智、体、美(1912年初,蔡元培发人格”的自由主义教育目的论。所谓“完全人格”

,提出军国民教育(体育)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实利教育(智力)、公民道德教育(德育)、

世界观教育(最高境界)和美感教育“五育”)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要实现这一目的,必须采取军国民主义教育(军事、体育)、实利主义教育(智育)、国民道德教育(德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这“五育”有机结合起来,构成蔡元培教育思想的核心。

3. 清末所颁布的教育宗旨中,不包括( )

A. 尚公

B. 尚武

C. 尚美

D. 尚实

【答案】C

4. 西周时期贵族家庭的儿童教育体现了循序渐进的要求,在其最初阶段更为注重( )

A. 学习计数和练习写字

B. 训练基本的生活技能

C. 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D. 养成端正的道德品行

【答案】B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西周时期贵族家庭儿童教育的特点的了解程度。《礼记·内则》记载了贵族家庭教育的逐步要求:“子能食食,教以右手; 能言,男唯女俞。男辈革,女辈丝。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年,出入门户,及即席饮食,必后长者,始教之让。九年,教之数日。可见,在家庭中,从小就进行基本的生活技能和习惯的教育,如取食物用右手等,进而教以初步的礼仪规则,如尊敬长辈的礼节,以及确立初级的数、方位和时间观念。在男尊女卑的思想支配下,要求男治外事,女理内事,从7岁开始进行男女有别的教育。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

5. 为体现资产阶级民主精神,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明确规定中小学校课程中必须( )

A. 废止读经课

B. 废止修身课

C. 开设公民课

D. 开设法制课

【答案】A

【解析】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1912~1913年颁布了壬子癸丑学制,学制在摒弃癸卯学制的封建性方面做了努力,如在中小学课程中取消读经课,增加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课程和社会生活实用课程,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精神。南京临时政府决定开设修身课,而不是废止。因此,答案选A 。注意,本题考查教育改革政策和措施的,要注意把各个时期的这方面的知识做个总结,形成一条垂直的线,连接起来就比较好记忆了。

6. 18~19世纪的西欧,在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及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逐渐形成了带有等级特权痕迹的双轨学制。其“双轨”是指( )。

A. 公立学校系统与私立学校系统

B. 职业学校系统与普通学校系统

C. 大学一中学系统与小学一初等职业学校系统

D. 义务教育系统与非义务教育系统

【答案】C

【解析】在18、19世纪的西欧,在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及特定的历史文化条件影响下,由古代学校演变来分的发展,于是就形成了欧洲现代教育的双轨学制:一轨自上而下,其结构是一一大学(后来也包括其他高等学校)、中学(包括中学预备班); 另一轨从下而上,其结构是一一小学

(后来是小学和初中)及其后的职业学校(先是与小学相连的初等职业教育,后发展为和初中联结的中等职业教育)。特别是英国,在产业革命之前,资产阶级为其子女建立了从预备学校、中学直至大学的学校教育制度,而广大劳动人民的子女只能在由宗教团体主办的“贫民学校”、“主日学校”接受教义的灌输。大工业的发展,特别是1870年《初等教育法》的颁布,要求其国民接受一定年限的义务教育。这样一来,英国的教育一方面保持着原有的专门为资产阶级子女服务的学校系统,另一方面为劳动人民的子女设立了国民小学、职业学校,以便培养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所需要的新型劳动力,由此逐渐形成了带有等级特权痕迹的双规学制。

7. 道家的教育主张是( )

A. “不言之教”

B. “以法为教”

C. “兴利除害”

D. “化性起伪”

【答案】A

8. “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个人能够继续他们的教育,或者说,学习的目的和报酬,是继续不断的生长能力。”持这种观点的人,在教育目的上主张( )。

A. 教育准备生活说

B. 教育适应生活说

C. 教育超越生活说

D. 教育改造生活说

【答案】B

【解析】从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来看,教育目的论有教育准备生活说和教育适应生活说。教育准备生活说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为未来的完满生活做准备,其代表人物是英国教育家斯宾塞; 与“教育准备生活说”相对的教育适应生活说是主张教育是对现实生活适应的学说,认为学校教育应该将现有的生活情境作为其主要内容,叫儿童适应眼前的生说环境,即培养能完全适应眼前社会生活的人,其首倡者为美国教育家杜威。其他一些进步主义教育家亦和杜威持同样观点,认为教育应是生活本身,而不是生活的准备。教育超越生活说,认为教育应该超越当前的现实社会,给予现实社会的发展趋势或可能,致力于满足未来社会的社会的发展要求; 教育改造生活说,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改造社会,推动社会的变化。题中所述的着眼于个人继续不断的生长能力的学习目的就是杜威的教育适应生活说的观点。

9. 下列选项中,能够体现教师劳动具有专业性的是( )。

Ⅰ. 教师工作是基于专门知识和技能的智力劳动

Ⅱ. 教师在工作中必须遵循一套独特的职业道德要求

Ⅲ. 教师劳动的成效具有滞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