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211翻译硕士英语[专业硕士]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判断题

1. 京剧中的花旦一般是天真活泼的少女,戏服也是极尽妖烧曼丽,最多使用“水袖”。

【答案】错误

【解析】花旦是中国传统戏曲角色行当。为青年或中年女性的形象,性格活泼或泼辣放荡,常常带点喜剧色彩。除某些性格内向的闺门旦,着长衫(戏里称褶子、帔),花旦多是着短衣,或裙子、袄,或裤子、袄。青衣多使用“水袖”。

2. 很多瓷器布满了不规则的裂纹,瓷学术语叫“开片”。

【答案】正确

【解析】很多瓷器布满了不规则的裂纹,瓷学术语叫“开片”。开片本来是瓷器制作中的缺陷,到了北宋却变成了人们的追求,而且这一传统一直流传至今。它是中国瓷器的典型特征之一。

3. “连中三元”是指旧时科举考试中在乡试、会试、殿试三次考试中均得第一,连中“解元、会元、状元”。

【答案】正确

【解析】如果一个人在乡试、会试、殿试中都考取第一名,就称为“连中三元”。乡试及格者都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是解送朝廷录用之意。会试取中后,通称“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殿试第一名称“状元”,二、三名称“榜眼”“探花”。

4. 明清以来,公认的八大菜系是:鲁、川、粤、闽、苏、沪、湘、徽。

【答案】错误

【解析】经过几千年的演变与发展,按各地饮食习惯和食物条件,形成各地不同的风味,即不同的菜系。通常分为“八大菜系”:鲁(山东菜)、川(四川菜)、粤(广东菜)、闽(福建菜)、苏(江苏菜,主要指淮扬菜)、浙(浙江菜)、皖(安徽菜)、湘(湖南菜)。

5. 四川峨眉山一乐山风景名胜区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答案】正确

【解析】1982年,峨眉山以四川峨眉山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

风景名胜区名单。1996年,峨眉山与乐山大佛共同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是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之地。2007年,峨眉山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 级旅游景区。

6. 中国古代天文学将天上的星宿划分归纳为“二十八宿”。

【答案】错误

【解析】“二十八宿”,是指黄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个星宿,每个星宿都是若干颗星的组合,而二十八宿又以方位分为四组,以中国古代四方保护神相配。

7.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兼爱”、“非攻”。

【答案】错误

【解析】孔子的中心思想实际上是一个“仁”字,“仁”的意义几乎包括了一切美德。孔子说:“仁者爱人。”即人与人之间要彼此相爱。一方面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把自己想要得的好处也给予别人; 另一方面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兼爱”、“非攻”、“尚贤”是墨子思想的核心。

8. 唐装四大要素是对襟、立领、连袖和盘扣,是20世纪形成的服装样式。

【答案】正确

【解析】唐装并不是唐代流行的服饰,而是20世纪形成的服装样式。它是在清代满人的服装(主要是马褂)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并融入了一些西方服装的元素。唐装四大要素:一是对襟,女式的多是斜襟; 二是立领; 三是连袖; 四是盘扣。

9. 天主教、基督教、佛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

【答案】错误

【解析】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而天主教是基督教分裂为两派之后其中的一派。

10.塔的用途最初是用来收藏佛经的,后来才用来收藏佛骨舍利的。

【答案】错误

【解析】塔起源于印度的“窄堵婆”,汉文译作“浮图”或“浮屠”。它的用途是收藏释迦牟尼的“舍利”(佛骨、佛牙、佛发等),因此又称为“舍利塔”。以后又用来收藏佛经和埋葬长老,出现了“经塔”、“墓塔’夕,逐渐成为一种纪念性建筑。

二、填空题

11.相传寒食节最早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的大臣_____而形成的,唐代时与清明节合二为一。

【答案】介之推

【解析】晋文公的谋臣介之推在清明前一日(一说前二日)同他母亲被焚死在绵山,太原一带人民为纪念他而禁火一个月(后改为三日),只吃寒食,并纷纷前往绵山介之推墓祭祀,遂形成

寒食节。

12.秦代修建的三大水利工程是都江堰、_____、灵渠。

【答案】郑国渠

【解析】郑国渠是由战国时期韩国水工郑国修建的,在现在陕西省泾阳县境内,全长绵延三百余里。相传郑国本为韩国间谍,开凿此渠的目的,是为了消耗秦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后被识破。

13.中国农耕文化很早就产生了,其代表如经考古发现的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在河南省渑池县出土的_____文化。

【答案】仰韶

【解析】黄河流域文化区,这是中国文明最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在这个广大的区域内,先后发现了“裴李岗文化”(河南省新郑市),距今八千年左右; “仰韶文化”(河南省渑池县),距今五六千年; “大汉日文化”(山东省泰安市),距今五千年左右。

14.北魏贾思姗所著的《_____》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农学著作之一。

【答案】齐民要术

【解析】北魏时的贾思祝所著的《齐民要术》,系统总结了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经验,阐述了古代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农学思想,根据北方农业生产的特点,提出了一系列精耕细作、保墒施肥的方法,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农学著作之一。

15.孙子谈用兵,认为给敌方以大规模毁灭性杀伤和打击乃是最下策,能用外交、政治、心理威慑等手段取得胜利,才是上策,这就是“_____”。

【答案】不战而屈人之兵

【解析】《孙子兵法·谋攻篇》:“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全军为上,破军次之; 全旅为上,破旅次之; 全卒为上,破卒次之; 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靠打仗取得胜利,并不值得赞扬,能用政治、外交、心理以及各种威慑手段取得胜利,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最理想的。

16.为了让历法更好地配合天象和自然季节,用以安排农业生产,中国古代创制了“_____”。

【答案】二十四节气

【解析】古人创制“二十四节气”的目的是让历法更好地配合天象和自然季节,用以安排农业生产,中国最早出现的是“二分”与“二至”,即春、秋分,冬、夏至。

17.父系氏族最有代表性的是最早发现于山东省章丘市龙山镇的“龙山文化”。其陶器制作精美、黝黑而光亮,故龙山文化又称为_____。

【答案】黑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