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南昌大学人文学院628中国当代文学史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新生代诗

【答案】新生代诗是指继“朦胧诗”后新出现的诗歌潮流,又称“后新诗潮”。1986年中国现代诗发展为其崛起的标志。新生代诗歌呈三种流派:“书面语写作”、“口语写作”、“书面语加口语的复合型写作”。“书面语写作”的诗人,即追求语言的典雅气质、注重修辞效果,强调词语的想象力,突出的诗人有西川、藏棣、西渡、代薇等; “口语写作”的诗人,强调日常生活语言和民间语言作为自身的诗歌语言资源,反对、摒弃修辞手法,其代表诗人有伊沙、沈浩波、伊丽川等; “复合型写作”则是前两种流派互渗的产物,其代表人物有徐江、樵达摩、侯马、金海曙等。

2. 新民歌运动

【答案】新民歌运动是以“大跃进”为背景,由毛泽东提倡,各级党委政府组织、发动的一场诗歌运动。这是与五四新诗传统对立的诗歌发展的新道路,它真实反映了当时人民群众战天斗地的精神风貌,赛诗成为当时民众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受到“左倾”思潮的影响,新民歌的问题实质是政治对于诗歌的要求,背离生活、“浪漫”浮夸、粉饰生活的作品较多。代表诗人及作品有郭小川的“新辞赋体”《青纱帐一甘蔗林》和“新散曲体”的《祝酒歌》,贺敬之借用信天游形式创作的《桂林山水歌》。

3. “女性诗歌”

【答案】“女性诗歌”是女诗人基于女性意识观照下创作的诗歌作品。当代女性诗歌产生于70年代末,繁荣于80年代中后期。主要诗人有林子、汤亚平、伊蕾等,其中舒婷和翟永明最具代表性。女性诗歌的主要特点是: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醇:对女性生命体验的密切关照:黑夜及与黑色相关的意象的大量运用:自白的叙述方式。

4. 第三代诗人

【答案】第三代诗人是指后新诗中最有代表的诗人群体。他们以反北岛的姿态出现,对原有的诗歌观念进行全面调整,反文化、反理性、反抒情。在创作方法上受朦胧诗人的影响而又更多地借鉴了欧美后现代主义。他们开始以“后文化实验诗”进行实验、反叛,之后确立了终极生命边缘实验诗歌的立场和态度。他们人物众多,流派纷呈、各种旗帜铺天盖地,其中代表诗人有于坚、李亚伟、韩东等。

5. 《青春之歌》

【答案】《青春之歌》是作家杨沫创作的我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学生运动、反映知识分子成长道路的优秀长篇小说。全书以主人公林道静的遭遇为线索,以“九·一八”事变到“一二·九”

运动这一动荡时代为背景,以党领导的学生爱国运动为主线,描写了在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日益尖锐的年代,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以及他们的觉醒和分化,深刻揭示了那个时代革命知识分子成长的历史道路,从而表现了极其深刻的思想主题:一切追求光明和进步的知识分子,只有把个人前途和国家民族的命运,同人民的革命事业结合在一起,勇敢地投入到时代的革命斗争的洪流中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才有真正的前途和出路,也才有真正值得歌颂的美丽的青春。

6. 《山上的小屋》

【答案】《山上的小屋》最早刊登在《人民文学》1985年第8期上,是残雪的代表作,也是80年代中期出现的先锋小说的代表作之一。残雪是具有鲜明个性化创造风格的作家,她着眼于深层的精神世界,不断开拓和挖掘,在中国文学界是一个极为独特的存在。《山上的小屋》中,残雪用一种怪诞的视角描述了一个梦幻的境界,这个梦中世界是生活的原生态在时代缩影下的扭曲体现,而小屋这一意象正是残雪通过梦幻的形式来反映现实的媒介。

7. 《晚霞消失的时候》

【答案】《晚霞消失的时候》是礼平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发表于《十月》杂志1981年第1期。这部小说描写了南珊和李淮平两个青年在“文化大革命”前后的经历、思考和追求,反映了不同阶层人们的社会观、历史观和人生观。小说中以李淮平和南珊从红卫兵年代到改革开放后的一段扭曲的精神恋爱为叙述主线,虽然他们仅见过四面,却代表了作者的人生历程。整部作品以其浓重的思辨色彩与对人生价值的探索性,在当时引起广泛而激烈的讨论。

8. 新诗潮

【答案】20世纪70年代中国诗坛出现了大批的优秀青年诗人,他们对当代诗歌传统规范进行挑战,先后大量发表了当时无法让“正规”诗坛接受的充满新风格的诗。他们通过创作诗歌来反思人的本质问题,以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的不满与鄙弃,开拓了现代意象诗的新天地、新空间。他们由地下秘密写作、交流转入公开写作和集会活动,形成了一个新诗潮诗歌运动。以朦胧诗为主的新诗潮诗歌运动在70年代末“思想解冻”后逐渐进入高潮时期,其标志便是1979年3月号《诗刊》上北岛短诗《回答》的发表。随着《回答》一诗的发表,“朦胧诗”开始由地下状态进入公开状态,新诗潮诗人不仅很快占领了各种文学报刊的主要版面,他们还创办了自己的民间诗歌刊物《今天》,推出了一批优秀诗人的作品,如比岛、杨炼、顾城、江河、舒婷、芒克、严力等。

9. 《废都》

【答案】《废都》是贾平凹创作的一部深刻反映社会现实,揭露社会问题的小说。贾平凹在《废都》中写出了一部社会风俗史,以主人公庄之蝶为中心巧妙地组织人物关系。作品围绕着庄之蝶的四位女性——牛月清、唐宛儿、柳月、阿灿展开。她们分别是不同经历、不同层次的女性,每个人的际遇、心理都展示着社会文化的一个侧面。小说采用了中国古典的草灰蛇线手法,也融入

了西方的意识流和精神气质,中西合璧。《废都》创造了一种新的语言,这在文学史上是不可多得的。

10.印家厚

【答案】印家厚是池莉的成名作中篇小说《烦恼人生》中的主人公,也是新写实小说一派的典型代表人物。小说中,池莉以其特有的女性视角,写出了平凡的男性,并从平凡中深入挖掘,再现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市民型男性形象。印家厚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在平凡生活中的奋斗精神、梦与现实的理智选择以及“忍”与“和”的生活哲学。《烦恼人生》中,池莉对印家厚的平凡人生的描述、体验、认同,明确展示自己的市民化立场。印家厚代表着最广大民众的心灵的声音,虽然平凡,却有着平凡中的奋斗。

二、简答题

11.简述先锋派小说的特点及代表人物。

【答案】(1)先锋派小说

先锋派小说又称新潮小说,主要是指8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一批具有探索和创新精神的青年作家所创作的新潮小说,代表作家有马原、洪峰、残雪、扎西达娃、苏童、格非、北村、孙甘露、余华等,先锋文学无论在题材范围、思想主题、形式技巧和创作理念上都借鉴和模仿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表现出与传统文学迥然不同的特征。

(2)先锋派小说的特点

①在文化上表现为对旧有意义模式的反叛与消解

作家的创作已不再具有明确的主题指向和社会责任感。如马原的《拉萨河女神》和《冈底斯的诱惑》等作品中,“怎么写”的问题远远超过“写什么”,小说的主题模糊暖昧或者根本没有主题,作者在为叙事而叙事。

②在文学观念上颠覆了旧的真实观

一方面放弃对历史真实和历史本质的追求,另一方面放弃对现实的真实反映,文本只具有自我指涉的功能。先锋作家们追求新历史主义的创作,如苏童的“枫杨树乡村”系列作品中,以前作品中的那种宏大真实的历史观被消解,使小说得到了可以直接进入人物心灵的途径,原生态地展现历史地表之下的真实的人物生活状态。而马原小说中的那句“我就是那个叫马原的汉人”打破了传统的阅读真实观。

③在文本特征上体现为叙述游戏

文本特征更加平面化,结构上更为散乱、破碎,文本意义的消解也导致了文本深度的消失,人物趋于符号化,性格没有深度,放弃象征等意义模式,通常使用戏拟、反讽等写作策略。像余华的很多小说中,人物根本没有自己的名字,用“1, 2, 3”这样的符号来代替; 残雪的《山上的小屋》中凌乱的梦境、嘈杂的现实,文本结构像她所描写的生活本身一样混乱不堪。

总之,先锋小说对小说叙述方式和语言形式的大胆探索为中国当代小说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它对后来的小说创作有着一定的影响,但是它将“叙述”和“语言”视为小说写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