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扬州大学1801经济林果栽培学(果树栽培学或园林树木栽培学)之园林树木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植物群落

【答案】“植物群落”指在特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具有一定的植物种类组成和一定的外貌及结构与环境形成一定相互关系并具有特定功能的植物集合体。

2. 乡土树种

【答案】“乡土树种”指在当地的地理气候条件下,长期自然选择而能适生的树种,对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有较强的适应性,用来造林容易成功。如湖北的湖北海棠等。

3. 行道树

【答案】“行道树”是指为了美化、遮荫和防护等目的,在路旁栽植的树木。其特点是,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抗性,树冠大,荫浓,发芽早落叶迟而且落叶期持续的时间短,花果不污染街道环境,干性强,耐修剪,干皮不怕暴晒,不易发生根蘖,病虫害少,寿命较长,根系较深。

4. 干性

【答案】“干性”是指树木中心干的强弱和维持时间的长短。顶端优势明显的树种,中心干强而持久。干性强指枝干的中轴部分比侧生部分具有明显的相对优势,这是乔木的共性。

5. 生态因子

【答案】“生态因子”是指对植物的生存、生长和分布等有直接、间接影响的因子,如光照、温度、空气、水分、土壤因子、地形地势因子、生物因子、人类的活动等。

6. 假植

【答案】“假植”指在栽植时,由于苗的数量很大,一时栽不完,为保护根系不被风吹日晒,过度失水,临时培润土于根部施行保护的栽植方式。假植可以保护苗木根部不致干枯,可提高造林成活率。

7. 物候期

【答案】“物候期”是指生物在进化过程中,由于长期适应某种周期变化的环境,形成与之相应的形态和生理机能有规律变化的习性,即生物的生命活动能随气候变化而变化。因人们可以通过其生命活动的动态变化来认识气候的变化,所以称为“生物气候学时期”,简称为“物候期”

8. 林缘线

【答案】“林缘线”指树林或树丛、花木边缘上树冠垂直投影于地面的连接线(即太阳垂直

,是植物配置在平面构图上的反映,是植物空间划分的重要手段。 照射时,地上影子的边缘线)

二、简答题

9. 控制花芽分化的途径。

【答案】树木许多生理代谢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花芽分化。人们在了解花芽分化规律的基础上,以栽培技术措施通过调节树体各器官间生长发育的关系以及与外界因子影响,来控制树木的花芽分化。主要措施如下:

; (1)适地适树:(控制土层厚薄与干湿等)

(2)选砧:选择乔化砧或矮化砧;

(3)嫁接:采用二重接、高接、桥接等;

(4)促控根系:控制穴大小、紧实度、土壤肥力、土壤含水量等;

(5)整形修剪:采用主干倒贴皮、适当开张主枝角度、环剥(勒)、摘心、扭梢、摘心并摘幼叶促发二次梢、轻重短截和疏剪等措施;

(6)疏花疏(幼)果;

(7)施肥:选取不同的肥料类别、采用叶面喷肥等措施;

(8)生长调节剂的施用等。

10.园林树木的果实形状一般以什么为标准?

【答案】许多园林树木的果实既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又有突出的美化作用。园林中为了观赏的目的而选择观果树种时,大抵须注意形与色两方面。形状方面,园林树木的果实形状一般以奇、巨、丰为标准。

(1)奇:指形状奇异有趣为主,如铜钱树的果实形似铜币,象耳豆的荚果弯曲,两端浑圆而相接,像耳朵一般;腊肠树的果实好比香肠;秤锤树的果实如秤锤一样;佛手的果实像佛手;紫珠的果实宛若许多晶莹透体的小紫色小珍珠。

(2)巨:指单体的果实较大,如柚,或果虽小而果形鲜艳,果穗较大;如接骨木,均可收到“引人注目”的效果。

(3)丰:乃指全树而言,无论单果或果穗,均有一定的丰盛数量,才能发挥较高的观赏效果。

11.自然式园林中,树种配置有哪几种形式?

【答案】园林树木的配植千变万化,在不同地区、不同场合、地点,由于不同的目的、要求,可有多种多样的组合与种植方式,在自然式园林中,树种配植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独植(孤植,单植)

孤植树应具备的条件:具有一定姿态的树形或挺拔、雄伟、端庄展枝优美、线条宜人或有美丽的花朵和果实。适合做孤植的树有:雪松、油松、银杏、南洋杉、臭椿、金钱松、广玉兰、玉

兰等。

(2)丛植:在自然式园林中要求较高,艺术性较强的配植方式。基本形式有以下几种:

两株配合

在构图上要遵循矛盾统一原理,二者必须既有调和,又有对比,使两者成为对立统一体,要求树种相同,树相有别,在姿态和大小上要求有差异,这样才能既有对比,又生动活泼。

三株配合

最好采用姿态、大小有差异的同一树种,栽植时忌三株在同一直线上或等边三角形,三株距离都不要相等。其中最大的与最小的要靠近一些成为一组,中间大小的远离一些成为一组,两组之间应有呼应,其中大的和中等大的为同一树种,或为常绿或为落叶,或为乔木或为灌木,小的为另一树种,这样就可使两个小组既有变化,又有统一。

四株配合

仍采用姿态、大小不同的同一树种为好,分为两组,成为3:1的组合,大株和最小株不能单独成为一组,基本平面形成一不等边四边形或不等边三角形。

五株配合

可以是一个树种或两个树种,分成3:2或4:1两种组合,若为两个树种,其中一种为三株,另一种为两株,分在两组内,三株一组的组合原则上以三株树丛的组合相同,两株一组的组合原则上以两株树丛的组合相同,但两组之间不能太远,彼此之间也要有所呼应和均衡。

六株及六株以上配合

实系二株、三株、四株、五株几种基本形式的相互组合而已。

(3)聚植(集植或组植)

由二、三株至一、二十株不同种类的树种组配成一个景观单元的配植方式称聚植;亦可用几个丛植组成聚植。聚植能充分发挥树木的集团美,它既能表现出不同种类的个性特征又能使这些个性特征很好地协调地组合在一起而形成集团美,在景观上是具有丰富表现力的一种配植方式。一个好的聚植,要求园林工作者从每种的观赏特性、生态习性、种问关系,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以及栽培养护管理上去多方面的综合考虑。

(4)群植(树群)

由二、三十株以上至数百株的乔、灌木成群配植时称为群植,这个群体称为树群。树群可由单一树种组成亦可由数个树种组成。树群由于株数较多,占地较大,在园林中可作背景、伴景用,在自然风景区中亦可作主景。两组树群相邻时又可起到透景框景的作用。树群不但有形成景观的艺术效果,还有改善环境的效果。在群植时应注意树群的林冠线轮廓以及色相、季相效果,更应注意树木间种类间的生态习性关系,务以能保持较长时期的相对稳定性。

(5)林植

是较大面积、多株数成片林状的种植。这是将森林学、造林学的概念和技术措施按照园林的要求引入于自然风景区和城市绿化建设中的配植方式。工矿场区的防护带,城市外围的绿化带及自然风景区中的风景林等,均常采用此种配植方式。在配植时除防护带应以防护功能为主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