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五邑大学土木建筑学院806管理学原理之管理学原理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答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最著名的激励理论。马斯洛把人的需要按重要程度,分为五个层次:

(1)生理的需要。主要包括人类维持基本生存所需要的各种物质上的需要,如食物、水、衣着、住所、睡眠等等。

(2)安全的需要。主要是指人类免除各种危险和威胁的需要,包括免受身体及情感伤害和保护职业、财产、食物及住所不受威胁的需要。

(3)归属的需要。主要是指人类在感情和归宿方面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主要是指人们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工作、人品、能力、情感等方面予以肯定。

(5)自我实现的需要。主要是指人们希望在工作卜有所成就,在事业上有所建树,以实现自己的抱负。这五种需要之间存在递进规律,只有未满足的需要才能影响行动。

马斯洛还将这五种需要划分为高低两级。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属于低级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属于高级需要。低级需要主要从外部使人满足,高级需要主要从内部使人满足。

2. 领导者

【答案】领导者是指担负领导职责,负责实施领导过程的主管人员,他们担负着管理者和领导者双重角色。现代领导者在组织中担负起引导和服务两个方面的职责:①引导职责是指领导者有责任指导各项活动的开展和协调; ②服务职责是指领导者有责任为各项活动的开展提供条件和帮助。可见,引导职责和服务职责是相辅相成的,并且,服务职责发挥得越好,引导职责就越能有效地实现。对于作为组织主管人员的领导者来说,权力和权威是实施领导的有效工具,领导者需要用自己所拥有的权力和权威进行控制和指挥,发挥其在组织中的影响力。

3. 标杆管理

【答案】标杆管理(Benchmarking )是指通过学习他人而寻求生产改进和提高的管理方法。20世纪70年代最先由美国施乐公司开始实施,80年代后期在美国企业中广泛推行。标杆管理的主要内容为:选定一个值得学习的企业,立下一个发展的目标,通过建立学习网络观摩学习,将该企业的长处纳入到自己的行为之中,使组织获得全面革新,最终达到领先的目的。标杆学习的内容涵盖流程、产品、服务以及企业内各个部门的功能发展和协调。

标杆学习在空间范围上可分为内部的标杆学习、外部的标杆学习、功能(通用)的标杆学习三种。①内部的标杆学习是与组织内表现最好的企业相比较,进行学习改进; ②外部的标杆学习是对相同产业中最好的企业(往往是直接的竞争对手)的比较与学习; ③功能的标杆学习是对拥有最先进的

产品、服务、流程的企业(可以是产业内的,也可以是产业外的)的比较与学习。

4. 企业资源计划(ERP )

【答案】企业资源计划(ERP )是在MRP II的基础上,通过反馈的物流和反馈的信息流、资金流,把客户需要和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供应商的资源整合在一起,体现完全按用户需要进行经营管理的一种全新的管理方法。

我们可以从管理思想、软件产品、管理系统三个层次理解ERP :

(1)ERP 是一整套企业管理系统体系标准,其实质是在MRPII 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成的面向供应链(supplychain )的管理思想。

(2) ERP 是综合应用了客户机/服务器体系、关系数据库结构、面向对象技术、图形用户界面、第四代语言(4GL )、网络通讯等信息产业成果,以管理企业整体资源的管理思想为灵魂的软件产品。

(3) ERP 是整合了企业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基础数据、人力物力、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于一体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

5. 正强化和负强化

【答案】强化理论可以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

(1)正强化。指奖励那些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使这些行为得到进一步加强,从而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正强化的刺激物不仅包含奖金等物质奖励,还包含表扬、提升、改善工作关系等精神奖励。为了使强化达到预期的效果,还必须注意实施不同的强化方式。有的正强化是连续的、固定的,譬如对每一次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都给予强化,或每隔一固定的时间给予一定数量的强化。尽管这种强化有及时刺激、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久而久之,人们就会对这种正强化有越来越高的期望,或者认为这种正强化是理所当然的。管理者需要不断加强这种正强化,否则其作用会减弱甚至不再起到刺激行为的作用。另一种正强化的方式是间断的、时间和数量都不固定的,管理者根据组织的需要和个人行为在工作中的反映,不定期、不定量实施强化,使每次强化都能起到较大的效果。实践证明,后一种正强化更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2)负强化。指惩罚那些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使这些行为削弱甚至消失,从而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不受干扰。实际上,不进行正强化也是一种负强化。譬如,过去对某种行为进行正强化,现在组织不再需要这种行为,但基于这种行为并不妨碍组织日标的实现,这时就可以取消正强化,使行为减少或者不再重复出现。负强化还包括减少奖金或罚款、批评、降级等。实施负强化的方式与正强化有所差异,应以连续负强化为主,即对每一次不符合组织的行为都应及时予以负强化,消除人们的侥幸心理,减少直至消除这种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

二、简答题

6. 行为决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行为决策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

(1)人的理性介于完全理性和非理性之间,即人是有限理性的,这是因为在高度不确定和极其复杂的现实决策环境中,人的知识、想象力和计算力是有限的。

(2)决策者在识别和发现问题中,容易受知觉上的偏差的影响,而在对未来的状况作出判断时,直觉的运用往往多于逻辑方法的运用。

(3)由十受决策时间和可利用资源的限制,决策者即使充分了解和掌握有关决策环境的信息情报,也不能全部了解备选方案,决策者选择的理性是相对的。

(4)在风险型决策中,与经济利益的考虑相比,决策者对待风险的态度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5)决策者在决策中往往只求满意的结果,而不愿费力寻求最佳方案。

7. 对于管理的概念,为什么不存在惟一的定义? 你对管理是怎么理解的?

【答案】(1)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在不同领域,人们从事的管理实践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管理对象、内外部环境、分析问题角度等方面的不同,导致管理实践的差异; 而管理实践的差异,进一步导致人们对管理产生不同的理解和认识。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解释管理,即使在理论界也是如此。

长期以来,许多中外学者从不同研究角度出发,对管理做出了不同的解释。这些解释,以不同学派的理论为基础,从不同的角度来透视管理,在不同的浓度上概括出管理的真谛。对管理的这些众多解释之间并不矛盾,透过不同的解释,可以发现管理工作的诸多基本点,比如管理的目的性、管理职能的重要性、管理工作与一般作业活动的区别等。

(2)对管理的理解

管理是在特定的组织内、外环境下,通过对组织的各种资源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从而实现组织日标的过程。这一概念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①管理存在于组织之中,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服务的。管理依存于组织的集体活动,离开了组织的集体活动,讨论管理是没有意义的; 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明确地设定目标是进行管理的起点。

②管理是由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这样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活动所构成,这些活动也被称为管理的职能。

③管理活动既强调目的,又注重过程。强调目的,就是要有选择地“做正确的事”,这关系到管理活动的效果问题; 注重过程,则重视“正礁地做事”,这关系到管理活动的效率问题。在效果与效率两者之中,效果是本,效率是标; 有效地管理就是要标、本兼重,“正确地去做适当的事情”。

8. 在商业伦理上,存在哪些观点? 各种观点的区别何在?

【答案】伦理的功利观认为决策要完全依据其后果或结果作出。功利主义的目标是为尽可能多的人提供尽可能多的利益。一方面,功利主义对效率和生产率有促进作用,并符合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另一方面,它会造成资源配置的扭曲,尤其是在那些受决策影响的人没有参与决策的情况下; 同时,功利主义也会导致一些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受到忽视。

伦理的权力观认为决策要在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如隐私权、言论自由和游行自由等)的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