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641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实验心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学习一系列单字后,把学过的与未学过的单字随机混在一起,并呈现给被试,要求被试辨认出学过的单字。这种检查记忆效果的方法是( )。
A. 系列回忆法
B. 再认法
C. 自由回忆法
D 对偶联合法
【答案】B
【解析】系列回忆法要求被试按照先前呈现的顺序对材料进行学习和回忆; 再认法是向被试同时呈现学习过的材料和未学习过的干扰材料,让他们判断是否是先前学习或记忆过的; 自由回忆要求被试对先前呈现的一系列项目尽可能多地记住; 对偶联合法是先向被试呈现一系列的刺激一一反应对,然后单独呈现刺激项目,让被试回忆与之相对应的反应项目。
2. 闪光融合仪通常用来考察( )。
A. 闪光灯效应
B. 联觉现象
C. 似动现象
D. 诱动现象
【答案】C
【解析】一个间歇频率较低的光刺激作用于我们眼睛时,会产生一亮一暗的闪烁感觉,而当每分钟闪光的次数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人眼就不再感到是闪光而是一个完全稳定的或连续的光。这一现象叫闪光融合。似动现象是有一定距离的两个闪光,因为产生闪光融合而使人形成的运动错觉,常用闪光融合仪进行研究。
3. 实验心理学中,挑选被试时最应注意( )。
A. 被试数量最好达到30个
B. 被试要具有代表性
C. 随机选取被试
D. 最好选择有经验的被试
【答案】B
【解析】实验心理学中,常常以一些样本来推导总体,因此,要注意取样有代表性。样本容量达到一定的数量及随机选取被试都是为了保证样本的代表性。
4. 如果自变量是连续的量的变化,则要求所选自变量的检查点,一般( )为宜,只有这样,才能足以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函数关系。
A.2~3个左右
B.3~5个左右
C.5~7个左右
D. 越多越好
【答案】B
【解析】对于不同的实验目的所选用的自变量数量不同,因素型实验的自变量一般不超过4个水平,函数型实验的自变量水平应为3~5个左右才能足以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函数关系。
5. 在信号检测实验中, 如其他条件不变,只大幅提高对被试击中目标的奖励,则可推测( )。
A. β增大,d' 增大
B. β减小,d' 不变
C. β增大,d' 减小
D 两者均不变
【答案】B
【解析】在信号检测论中,d ’是辨别力指标,是观察者对刺激的感受性的度量,一般情况下是比较稳定的。β是被试的反应标准,β>1则被试的反应标准较严,β<1则被试的反应标准较宽松,β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其他条件不变,只大幅提高对被试击中目标的奖励,则被试将会采用相对宽松的反应标准,即β减小,而辨别力指标受到噪音与信号强度以及被试者自己的感受性的影响,而不受奖惩条件变化的影响,因此,保持不变。
此题,已进行相应修改,原题B 选项为β增大,d ’不变。
6. 内隐学习最早的研究范式是( )。
A. 人工语法范式
B. 序列学习范式
C. 复杂系统范式
D. 样例学习范式
【答案】A
【解析】国际上第一篇以“内隐学习”为题目的论文,是美国心理学家雷伯于1967年发表的文章,《人工语法的内隐学习》。其中,他向被试呈现根据不同规则(人工语法)产生的字母串,并分别以外显和内隐指导语引导被试对其学习。
7. 在用差别闭限法制作等距量表时,作为等距单位的是( )。
A. 最大可觉量
B. 最大可觉差
C 最小可觉量
D 最小可觉差
【答案】D
【解析】差别阈限法是制作等距量表的一种间接方法,通过在不同强度的基础上测量差别阈限来实现。具体来说,就是用任何一种传统心理物理法测出感觉的绝对阈限,并以此为量表的起点; 然后以绝对阈限为标准刺激,确定一个差别阈限; 再以绝对阈限加上第一个差别阈限的刺激强度为基准,再测量第二个差别闭限……差别阈限法认为,每一个差别阈限都称为一个最小可觉差,每一个最小可觉差在心理上都是相等的,因此可以用最小可觉差作为心理物理量表的等距单位。没有最大可觉量、最大可觉差和最小可觉量等这些专业术语。
8. 托尔曼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形成认知地图。他得出该结论的依据来自于( )。
A. 顿悟学习实验
B. 位置学习实验
C. 系列学习实验
D. 对偶学习实验
【答案】B
【解析】托尔曼用位置学习实验证明了学习的实质是形成认知地图。顿悟学习实验是格式塔心理学苛勒研究黑猩猩学习的实验。系列学习实验和对偶学习实验是艾宾浩斯用来研究记忆的实验。
9. 人耳所能接受的振动频率范围为( )。
A.16~2000赫兹
B.16~20000赫兹
C.0~2000赫兹
D.160~20000赫兹
【答案】B
10.验证工作记忆是否存在中央执行系统,通常使用的研究范式是( )。
A. 双任务范式
B. 点探测范式
C. 线索提示范式
D. 注意瞬脱范式
【答案】A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