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目前,对于狭域分布的物种的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多以植物材料为研究对象,并且多数研究结果认为, 相近的物种中,狭域分布的物种比广泛分布的物种的种内遗传多样性要低;也有研究显示出了相反的结果,即狭域分布的特有物种具有中等到高等的遗传变异。然而,对于狭域分布的动物的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较少,本论文以六盘齿突蟾为研究对象,试图探讨狭域分布的六盘齿突蟾的遗传多样性,种群动态历史。
六盘齿突蟾(Scutiger liupanensis Huang)属于无尾目(Anura)锄足蟾科(Pelobatidae)齿突蟾属(Scutiger Theobald 1868)。六盘齿突蟾是1985年由黄永昭先生首次描述的,发现于宁夏南部的六盘山。六盘齿突蟾的栖息地非常狭窄,生境为高山溪流中,海拔在1900 m~2500 m之间。栖息地包括:香水河(又称野荷谷),凉殿峡,小南川,二龙河。六盘齿突蟾体型狭长,身体扁平,雌雄个体体长有差异,但差异不显著。六盘齿突蟾的头部较扁;头长与头宽长度相似,但头长比头宽略小;吻上有棱且较为明显;未观察到骨膜;齿突位于上颌密度较小,长度较短;个别六盘齿突蟾未发现齿突,原因尚不明确;目前发现的六盘齿突蟾犁骨齿缺失。
六盘山位于我国大陆腹地中部宁夏、甘肃、陕西交界地带。六盘山与黄土高原、青藏高原相接,北与祁连山余脉屈吴山相连,向南经渭河与秦岭相接。广义的六盘山即六盘山山脉,又称“陇山”,由六盘山主峰、大关山、小关山、月亮山和马东山组成。六盘山地势总体北高南低,山脊海拔超过2 500 m,最高峰米缸山达2 942 m。其北侧另一高峰亦称六盘山,达2 928 m,狭义的六盘山即指此处。六盘山主峰米缸山位于宁夏自治区境内泾源县与隆德县交界处,海拔2 942 m。
本实验使用线粒体上的细胞色素b序列作为标记,对六盘山五个地理种群的64个个体,47个单倍型进行了核酸多样性、单倍型多样性、系统地理学结构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整个种群的单倍型多态性(Hd)是0.9812。有42个单倍型出现的频率很低,仅在一个采样点出现,只有6个单倍型比较常见,占所有单倍型数目的12.77%。2.使用最大简约法对47个单倍型进行系统发生学分析,生成四个遗传谱系,遗传谱系A包括了10个单倍型,占所有单倍型的21.28%,出现在所有采样点中;遗传谱系B包括了25个单倍型,占所有单倍型的53.19%,出现在所有采样点中;遗传谱系C包括了6个单倍型,占所有单倍型的12.77%,仅出现在小南川、二龙河和玄峰山中;遗传谱系D包括了6个单倍型,占所有单倍型的12.77%,仅出现在小南川,二龙河和玄峰山中。SAMOVA检测没有发现显著的有意义的系统地理结构。3.TCS分析产生了四个子网状图,这四个网状图的内容与MP树的内容高度一致,这也进一步验证了MP树的结构是可靠的。对子网状图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四个子网的遗传变异是非常显著的。
综上所述,六盘齿突蟾分布域极为狭窄,但是却拥有着极高的遗传多样性,其种群大小相对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