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长江大学课程与教学论612教育学基础理论综合之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选择题

1. 依据唯物史观,关于历史研究中的几个关系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古与今

B. 史与论关系

C. 批判、继承与创新关系

D.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答案】D

【解析】坚持唯物史观,正确处理历史研究中的几个关系:①古与今关系即研究历史与研究现实的关系;②史与论关系实质是史料与史学关系;③批判、继承与创新关系,在选择、批判基础上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目的在于创新,三者是同时交织在一起出现的。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决定着历史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2. 反映实验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关系的真实性,决定实验结果解释的是( )。

A. 内在效度

B. 外在效度

C. 总体效度

D. 生态效度

【答案】A

【解析】内在效度指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联系的真实程度,即研究的结果。因变量的变化,确实由自变量引起,是操作自变量的直接结果,而非其他未加以控制的因素所致。

3. 实验研究的情境和被试的代表性主要影响实验的( )。

A. 内在效度

B. 外在效度

C. 难度

D. 区分度

【答案】B

【解析】坎贝尔和斯坦利认为,对外在效度的威胁因素其一是取样偏差,被试取样没有代表性;其二是实验情境对被试的影响。

4. 对定性分析可靠性的检验表现为( )。

A. 分析结果的信度、效度与客观性

B. 分析结果的信度、效度以及主观与客观的实际

C. 分析结果的精确度、客观性

D. 分析结果的信度、客观性

【答案】A

【解析】定性分析的可靠性主要表现为分析结果的信度、效度与客观性。三者中首先是客观性。教育研究中由于研究者本人的参与,搜集资料又不易客观,因此进行定性分析时要保证客观性是很难的,但它又非常重要,没有一定的客观性也就不会有好的效度和信度。

5. 下面有关教育研究的价值标准的阐述,( )不正确。

A. 在研究目标上,以价值导向作为根本依据

B. 在研究的准备阶段,充分重视主体的能动性原则

C. 在研究过程的实施上重视人的主体性发挥及非理性因素

D. 在研究结果的评价分析上摒弃“教育的发展是单纯知识传递、积累的过程”的片面认识

【答案】B

【解析】当代教育研究不仅研究理论体系的构建,同时更强调研究的应用价值;在研究过程的实施上,明确提出伦理的考虑,并且强调把教育放在社会大环境中加以考察,重视人的主体性发挥,重视非理性因素;在研究结果的评价分析上,抛弃了过去那种仅把教育的发展看成单纯知识传递、积累的过程。从追求所谓评价的科学客观性、商观性到全面衡量价值标准上的差异以及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尽管还存在不少有待研究的问题,但是毕竟在更切合客观实际方面向前迈进了一步。

6. 下面( )不属于实证研究。

A. 教育调查

B. 教育观察、访谈、测验

C. 文献综述

D. 教育实验

【答案】C

【解析】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与教育科学的实证研究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研究方式。教育调查、观察、访谈、测验及教育实验等均属实证研究,是形成科学事实的方法。

7. 按实验控制程度划分,用于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不能用真正的实验设计来控制无关变量,不能采用随机化方法分派被试情况的是( )。

A. 前实验

B. 真实验

C. 验证实验

D. 准实验

【答案】D

【解析】准实验设计是用于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不能用真正的实验设计来控制无关变量,不能采用随机化方法分派被试的情况。

8. 简单随机取样的具体方式有( )。

A. 抽签、随机样本表

B. 抽样、随机数目表

C. 抽签、随机数目表

D. 抽样、随机样本表

【答案】C

【解析】简单随机取样有两种具体方式:①抽签。把总体的每个观测单位依次编上号码并做成签放进一个器皿加以充分混合后,每次从中抽取一个,记下号码,然后把抽取的签再放回器皿中,再次摇动和抽取,如此反复,直到取够样本所需数目为止;②随机数目表是一种经严格制作的由许多数目字组成的表,数字随机排列,操作时,首先随机确定一个表上取数的“起点”,然后按表上所示的数号取样。

9. 将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分为理论方法、实验方法、实验研究和历史研究四大领域的分类标准是( )。

A. 研究问题的性质

B. 研究的目的

C. 研究的阶段

D. 研究方法上是否定量

【答案】A

【解析】按照研究问题的性质,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可以分为理论方法、实验方法、实验研究和历史研究。

10.第一手文献是指( )。

A. 零次文献

B. —次文献

C. 检索性文献

D. 参考性文献

【答案】A

【解析】记录在非正规物理载体上的未经任何加工处理的源信息叫做零次信息,比如书信、论文手稿、笔记、实验记录、会议记录等,这是一种零星的、分散的和无规则的信息。